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21 13:01:54瀏覽362|回應0|推薦3 | |
印度,這個位於南亞的古國,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多數印度人仍穿著色彩鮮豔的沙麗、吃著香氣四溢的咖哩,彈西塔琴、跳古典舞蹈,遵行著不知從何破除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生活……她有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也有與牲畜同步漫行的鄉村;她有不少買得起私人飛機的富人,卻也有更多三餐不繼的貧民;她有沿襲久遠嚴格難移的種性制度,卻又是講究人人平等的佛教發源地;她有精妙流傳的性愛藝術,可是在電影當中卻看不到一個親吻的鏡頭……台灣人看印度,似乎總以不確定的想像窺探其曖昧的美麗,此次「印度影展」將與您一同揭開這層幽微的面紗,試著了解多元複雜的印度文化。 一如印度文化中的矛盾樣貌,印度電影也展現了極端迥異但相對豐沛精采的電影類型;此次印度影展中,依據影片類型策劃兩大主題:「空靈深邃的世界」及「金光熠熠一回眸」,讓您從不同的感官經驗裡認識印度。
此次影展中一開始便將帶您欣賞薩雅吉‧雷的《大地之歌》(Song of the Road,1955)、《大樹之歌》(The world of Apu,1956)及《女神》(The Goddess,1960)三部影片,同時也將播放較近期的電影--Digvijay Singh的《情殤成年禮》(Maya,2001)及Buddhadeb Dasgupta的《上樑不正下樑歪》(A tale of a naughty girl,2002),觀眾朋友也可由此看看今日印度導演鏡頭下的女性。
提到寶萊塢電影,自然不能略過拉吉‧卡布(Raj Kapoor,1924-1988)和古魯‧度特(Guru Dutt,1925-1964)兩位寶萊塢電影大師。拉吉‧卡布的劇中常出現滿腦理想、樂觀天真的小人物,在處處難題又化險為夷的喜劇情境中讚揚窮人的善良、嘲諷一文不值的富人;拉吉‧卡布也常親自擔任片中男主角,以滑稽幽默的表演贏得「印度卓別林」之稱。在《鄉巴佬進城記》(Shree 420 / Mr. 420,1951)及《流浪者》(Awara / The Vagabond,1951)兩部影片中,拉吉‧卡布透過炫麗的歌舞幻想場面、感人肺腑的通俗喜劇形式,呈現其對社會的關懷。 古魯‧度特是與拉吉‧卡布同時期的重要導演,但卻有全然不同的敘事風格,他試圖脫離歌舞喜劇的傳統,傳達出帶著憂鬱感的浪漫情懷;《愛的玩笑》(Kaagaz ke phool / Paper Flowers,1959)是古魯‧度特導演生涯中最後一部作品,也是其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2001年重拍之《寶來塢生死戀》在坎城影展的展露,令許多印度之外的觀眾大感驚豔,這部影片自第一次(1928 )拍出以來,至最近一次拍攝,歷經了七十三年,魅力不曾稍減,此次特地選擇最為印度觀眾所喜愛且珍貴難得的《1955寶萊塢生死戀》(Devdas,1955)放映;《錯愛的呼喚》(Hum dil de chuke sanam / Straight from the heart,2000)則是近期的愛情片,呈現精準嫻熟的歌舞片拍攝技巧及敘事風格。有趣的是,這兩部相隔半世紀的劇情片,主題都圍繞在不被保守社會認可的愛情,觀眾朋友們或許可從中感受體會印度社會的道德價值觀。
您有多久沒看場好電影呢?歡迎您到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桃園館演藝廳,一起在「印度影展」中過一個翻動生命溫度的冬季! 2004-12-24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