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多福寡婦 (感謝電小二請喝下午茶)
2010/07/04 02:24:09瀏覽2797|回應26|推薦81

多福寡婦

我知道英文裡面形容這時的感覺叫做「 startled!」 是驚愕﹑是錯愣!

我知道﹐打從丈夫呼出最後一口氣﹐整個人瞬間失了血色﹐不再有溫度﹐我的身份就從有夫之婦變成了無夫之婦﹐世稱「寡婦」。

可是﹐五年來﹐誰也沒有這樣叫過我。至少﹐沒有當面叫過。

昨天﹐愛麗把她的朋友分成兩類﹐她說﹕「我的朋友都是離婚的女人﹐只有妳一個是寡婦。」

她和我從初中到高中同讀一所女子學校。別後五十多年﹐雖然都在美國求學﹑做事﹑培養兒女﹐直到最近才比較有來往。基於彼此認識這麼多年﹐自是無話不說﹐因為﹐該說的儘管說﹐不該說的也早已說完。即便如此﹐當她把我歸類到寡婦一族﹐還是讓我錯愣了許久…

禮運篇大同章的最高理想就是﹕「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從小就知道﹐這些人無依無靠﹐很可憐﹐一個大同的社會就要給這些人充份的愛和照顧。可是﹐我腦子裡怎麼從來就沒有想到有一天也會成為一個可憐的寡婦﹐而且﹐事實上﹐當了五年寡婦﹐在意識裡仍然距離無依無靠的感覺十分遙遠。

愛麗口中的幾個離婚女友﹐都蠻能幹的﹐日子都過得還不錯。夫妻做不成了就分開﹐各自過日子﹐孩子都長大成人﹐有的選邊站﹐不理妳這個娘﹐有的兒子還好﹐偶而會禮貌上打個招呼。(誰對誰錯﹐那是別人的家務事﹐不宜多說)。這一點與寡婦我的境況不同。寡婦我從丈夫那裡得到的愛﹐未曾切割﹑未曾中斷。寡婦我的孩子們將給雙親的愛﹐全部都加在母親身上。寡婦我的孩子﹐堅持事奉母親樂享天年。

也許﹐我比較幸運﹐因為先生在世的時候﹐給我留下太多的回憶。他走後﹐我們的孩子一直都在呵護著我﹐孫子們更一直圍繞著我。加上還有幾位朋友一直關心著我﹐從沒有讓我感到孤寂無依。

有位朋友閒談中提到最近米價先漲後跌﹐事關民生﹐我聽了竟然沒什麼反應﹐被他諷刺﹕「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想想也確是如此﹐我不知道物價是因為我已經很久沒有機會花錢了。

今年的生日是回台灣過的﹐返美後發現還有一份大禮在等著我。女婿和女兒把我的房間重新油漆﹐買了一套新傢具﹕新床﹑新被褥﹑新枕頭﹑新衣櫃。又把書架和書桌連成直角﹐與玩具區對峙﹐這樣的安排﹐我們祖孫各得其所﹐他們高興了還可以在我床上睡個午覺! 我想﹐假如我一個人過日子﹐可能會將就著過算了﹐都這把年紀了﹐還買什麼新床? 我常說﹐這個世界上﹐兒孫自有兒孫福﹐也沒有什麼放不下的。現在每天睡到自然醒﹐直到有一天沒有醒過來﹐那就是走了。

女婿卻說﹕「我們希望媽有一張舒適的床﹐跟我們一起住很多很多年」。

我是個知福惜福的人﹐我每天都在感恩﹐孩子們每次出去買東西都會問我有什麼需要﹐我真想不出有什麼欠缺﹐因為像盒裝的豆漿都是整箱地買﹐連一些特殊口味的零嘴也會買回來逗我開心。他們不要我幫忙做家事﹐無論洗碗﹑打掃﹑庭園都不讓我動手﹐除非是祖孫時間﹐教外孫女種一棵番茄之類的消閒活動。

可是﹐人生在世的福氣﹐也不光是能夠接受別人的付出﹐還要有「被需要」的感覺。

幸好我周圍的人都懂得這個相處的最高藝術﹐讓我覺得自已還有一點點用處。例如孫子的牛仔褲﹐膝蓋處磨了一個大洞﹐媳婦就把它拿過來請我給改成短褲在暑假裡穿。女婿最喜歡的一件襯衫前胸掉了個扣子﹐一直配不到相同的﹐只好請我把躲在領口的扣子移過來﹐再找個差不多的釘到領口。兒子做生意的客戶中﹐常有各地來的中國人﹐他會不時打電話來問我某一個關鍵字的中文怎麼說。女兒的美國朋友會請我把某一段中文翻譯成英文。有時候在外面點菜味道不稱心﹐孩子們會說﹕「打包帶回家﹐請媽媽修改一下!」

我的朋友們也是﹐明知我幫不了甚麼大忙﹐寫成文章還是先請我參考參考﹐給點意見﹐讓我過過先讀為快的癮。或者有了心事會借我的耳朵當他們傾訴的對象。

五年了。我應該坦然面對「寡婦」這個身份和稱呼。

既然天命不可違﹐就做個多福寡婦罷!



The Choice Of Gentleness-鋼琴曲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ntheseattlerain&aid=4185702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6/06 07:03
我沒見過比妳更多福的人,寡婦或非寡婦。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20-06-06 12:10 回覆:

謝謝蜂鳥媽媽!

我是惜福,將福氣放大珍藏。


玄宇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用心過生活
2010/07/27 08:47

好動人的一篇文

動人處在於真心真意

你 是位有'心'人

祝福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10-07-27 12:34 回覆:

謝謝你來看我! 有空歡迎常來玩!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多福之人
2010/07/27 08:43
姐姐不僅僅是有福 , 而且是多福之人, 真讓人羨慕得緊; 細細推究原因 ~ 您無時無地的無私付出 ,加上好修養  總在種福田. 值得我們學習啊 ~.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10-07-27 12:28 回覆:

謝謝Alice!

妳這幾個月為照顧爸爸媽媽竭盡心力, 並寫下長文給大家參考,

我們讀來既敬佩又心疼!

祝福! 保重!


熊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豁達與大度,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2010/07/22 14:39

好感動,莫名的感動,讓我許久許久無法下筆寫回應。

按下「加入我的文摘」後,心境才稍微平息。

您的豁達與大度,正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我想無論什麼稱呼,都無法改變您雍容大度的生活態度,

量大,福就大,看看孩子孫子、親朋好友都如此依賴您,

真的是多福多孫多子媳,美滿幸福的人生啊!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10-07-23 05:31 回覆:

讀到妳感性的回應, 我做了好幾次深呼吸, 未敢立即作回

我想,

如果換一個角度, 我對這個世界企求越少, 相形之下我反而益覺充滿

比方給初生的小孫子換尿片的經驗:

 剛打開尿褲忽然另一泡尿又噴了我一臉

竟樂得我哈哈大笑...........


桂花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希望
2010/07/20 22:39

能在姊姊的這篇文章按上雙推薦!!

寫的多好,真寫實,萬事皆有因。

因於姊姊的心胸,所以帶出這麼一個和樂的大家庭,

連那些洋親家都一家親了,真是不容易啊!

大家多來姊姊這兒晃晃啊,來學習她的豁達開朗人生態度,

同時,姊姊一定不介意的,我們來沾的光,分享她快樂的好福氣!!!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10-07-21 07:54 回覆:

雙倍感謝!

歡迎大家有空就來坐坐!

我只是個退休的老人, 咱們多一些和樂, 少一分激昂,

這樣比較自在


葉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要向前走
2010/07/15 13:01

就是有人自以為心直口快,不懂為人著想。

很高興你過的充實,個性又爽朗,真好。

祝福你。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10-07-16 11:00 回覆:

謝謝葉子!

這幾年孫輩年幼, 可以摟在懷裡, 照顧他們佔了很多時間,

過幾年都上學去, 我行有餘力也應該去做個志工幫助別人才是


蔡岱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上行下效
2010/07/14 11:01

惜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您全家人都是最幸福的人。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10-07-14 13:49 回覆:

謝謝岱岱﹕

這福字最易得﹐也最難懂。

其實就在身邊﹐不難追求。


奈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雨僧姐是多福的人
2010/07/11 20:53
看了您的文 很想讓女兒女婿也看看
(我也想要新床 新被褥...啊)
可是他們總是說該換了而已 卻沒有行動啊

快樂的雨僧姐 您是我心儀的偶像
一定要快快樂樂的 名稱上的事別放心上了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10-07-11 23:01 回覆:

在美國的孩子喜歡在節日或生日送大禮, 我想, 妳的新床已經在路上了!

家, 就是擁有溫暖懷抱的地方

在傷逝的同時, 也會感恩新的生命不斷地加入

帶給我無限喜樂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全家有福﹗
2010/07/08 08:43
恭喜賀喜上榜﹗多子多孫多福氣﹗全家有福﹗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10-07-08 14:06 回覆:

謝謝妳百忙中來訪。

多年來﹐零散的文壇﹐全靠妳的凝聚力﹐把他們一幫一幫地團到一塊兒!

了不起!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好聽的寡婦圓舞曲!
2010/07/07 03:05

哎呀! 真的很羨慕你 倒不是也希望快成為多福的寡婦!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intheseattlerain) 於 2010-07-07 23:51 回覆:
謝謝妳! 珍惜當下所擁有的﹐才是智慧。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