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以嬰兒為師
2009/06/26 02:16:35瀏覽452|回應0|推薦4
文章標題:以嬰兒為師
轉載作者:靈山龍華聖會 轉載自 心光網 - http://www.lightweb.com.tw
文章網址:http://www.lightweb.com.tw/articles5/97/677.html

小嬰兒還沒有忘記他在娘胎裡的呼吸方式,他像一個嶄新的電池,在一呼一吸之間,與自然界的能量諧波共振,不斷取用源源不絕的能源。

美國《科學人》雜誌於二○○二年十月號曾刊載一篇「尋覓抗老藥丸」的文章,文中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化研究所的五十一位科學家共同發表一份聲明,他們認為:目前市面上沒有任何治療方法,經過證實可以延緩人類老化。

想要獲得健康,最直接的途徑就是提升人體攝能效率,長保氣血旺盛。從抗老醫學的觀點來看,在細胞層次阻止人體老化提早來到,乃是最根本的做法;但是,我們應該如何維持細胞的生機呢?追根究柢的說,只要永續供應細胞充足的能量,細胞的活力就不致衰退。

今年美國新總統歐巴馬上台後重啟幹細胞的研究計畫,使全世界在這面的研究更加如火如荼。幹細胞研究的最終目標,是要替換或重生身體中衰老的部位,像是糖尿病患胰臟中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或是帕金森氏症病患製造多巴胺的神經細胞。世界各國研究團隊陸續發現,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可在體外分化成為硬骨骼及脂肪細胞,以及分化成為肝臟、軟骨、肌肉等組織細胞。

去年年底,台灣陽明大學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完成世界首例人類幹細胞成功修復老鼠脊髓損傷研究,將人類的臍帶間質幹細胞植入脊髓損傷老鼠的受損脊髓處,結果發現,人類臍帶間質幹細胞會分泌生物激素,成功修復老鼠受損神經,使老鼠下肢因而恢復行動能力。當我們練氣自療時,攝取天地陰陽能量進入細胞,讓衰老細胞重獲生機,是否也可視為一種最方便的細胞療法呢?

華盛頓郵報科學作家倫斯伯格(Boyce Rensberger)在《一粒細胞見世界》這本書裡面就提到,在「不斷引入外界的能量」的條件下,細胞是可以不死的。練氣的人如能長期產生電磁場籠罩全身,此時細胞不斷充電,達到經常「餵養細胞」的效果,可以延長細胞的生命力,器官功能也能長保不衰,不致產生「五臟皆虛」的老化現象。此即健康長壽的根本之道,道家長生之術的奧祕盡在於此。

我們試將兒童與老人作一比較:兒童每天長大,其血氣曲線是向上的;而老人則日見衰弱,其血氣曲線是向下的。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兩者之間如此南轅北轍?若以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食物、陽光、空氣、水加以對照觀察:在食物方面,嬰兒只喝牛奶,老年人的食物相對反而較為多樣,所以食物並非主要原因;至於陽光和水,兒童與老人所得到的供應並無顯著高低。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推知,食物、陽光、水這三項並非權衡老人與兒童氣血衰旺的絕對指標,那麼,剩下的最重要關鍵,就是呼吸(空氣)這一項了。

有些研究腦電圖的科學家以五歲以下的幼童為對象加以檢測,結果發現幼童的腦部都固定採取α模態運作方式,而非成人意識的β模態,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純真的「赤子之心」;而且兒童接納宇宙能量場資訊的能力遠超過成年人,有些兒童甚至還擁有前世的記憶。部分嬰兒甚至可以看到成人的元神,當元神長相醜陋的人靠近要抱他的時候,他就嚇得號啕大哭;還有人以為,嬰兒在睡夢中突然咯咯而笑是在與靈界的朋友嬉玩。由此可見,嬰兒的體質尚處於「先天意識」與「後天意識」的過渡階段,嬰兒與宇宙之間尚保有能量及信息的溝通管道。

科學家發現,嬰兒在三、四歲以前仍舊採用腹式呼吸,《內經》所說的「人生十歲,其氣在下」的理論,得到了科學的認證。事實上,嬰兒的年齡越小,其呼吸就越全面而開放。

八至十三赫茲頻率範圍之內的腦波稱為α波,普通人在什麼狀況之下會產生α波,至今仍未有定論。科學家偵測到它可能來自大腦後區皮質,但會受到視丘的影響而有所改變。近三十年來,有一些學者投入「如何控制α波」的研究。所謂的α波生物回饋法(alpha biofeedback method)就是利用意志力去調節自律神經,達到放鬆自己的目的。實驗證明,注意力集中時我們可以影響自己的肌肉反應、心跳速率、腦波、血壓及皮膚表面的電活性等等生理機能,假若我們想要以科學的語言分析氣功的作用,生物回饋的現象可以作為部分的學理依據。

生物回饋法的原理,與《內經》所說的「恬憺虛無,真氣從之」道理是相同的,真氣既然在身心放鬆的狀況下才會進入身體,可見《內經》所說的真氣與α腦波實為同類之物。

一世紀前,有位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就設計了一種實驗來說明身與心的關係,證明呼吸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只要呼吸形態一改變,身心狀態自然就跟著改變。比方說,呼吸速度如果降到每分鐘低於八次時,腦下垂體就開始完全地分泌;如果再降到每分鐘低於四次時,松果體就開始作用,身體也逐漸進入冥想狀態。這個現象顯示了一個道理:調整呼吸,即可調整身體能量的頻率,呼吸加快則能量趨向快波,呼吸變慢則能量趨向慢波。

胎兒在母親子宮裡的時候,由於尚未啟動呼吸系統,這時胎兒的呼吸方式稱為「胎息」。胎兒雖然經由臍帶與母親相連而得到營養及氧氣,但是胎兒的器官、細胞運作所需要的電能還是必須由自己攝取。「胎息」即是不經過呼吸系統的作用,直接由全身穴道及細胞與宇宙溝通而得到能量,此即唐代道士施肩吾所說「天人同一氣,彼此感而通;陽自空中來,抱我主人翁」的現象,老子也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嬰兒無思無慮,腦波與大自然能量的頻率諧波共振,能夠全身聚氣而且柔順和暢。

練氣進入氣功態、入定態時出現的慢波與胎息相似。引用:《內經養身呼吸法》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ntai1112&aid=307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