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02.亞里斯多德與所謂真正的快樂
2023/08/19 20:05:41瀏覽267|回應0|推薦7
多數人一生都在追求快樂,除了少數人像是苦行僧或是一些思想比較負面的人。

最近敝人正在鑽研《哲學的40堂公開課》,亞里斯多德出現在第二篇。

第一篇寫的是他的老師柏拉圖以及他老師的老師蘇格拉底的故事和思想。

亞里斯多德和他的老師和師祖不同,不只注重抽象的理論,亞里斯多德是一個注重實質快樂的人,他還主張了沒有孩童是快樂的。

老實說我看到這邊也覺得相當訝異,因為孩童的快樂應該是最天真無邪的啊!

但是亞里斯多德並不這麼覺得,他覺得一個小孩應該經過人生的歷練才能有真正的快樂。

而且他所主張的快樂並不是一時的愉悅,而是像是一棵植物在良好的環境甚至是細心照顧下慢慢成長茁壯的那種美好。

我覺得他的主張很棒,因為我們很多人都是追求一時的愉快而忘了經營「長久的快樂人生」。

書中說明要追求「活的很好」或是翻作「欣欣向榮」的人生必須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這邊書提到類似命運和因果之類的字眼,意思是說,如果你很健康,那麼你的家人也會很快樂;反之,如果你不好,那麼你的子女也會因此受到命運的影響跟著不好或是難過。

我寫的跟書本並不完全一樣的意思,但是大致上意思差不多。

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亞里斯多德提倡我們應該「發展性質正確的人格」。

他說,我們必須適時感覺到正確的情緒以去引發良好的舉止,但這一部分又和我們如何被帶大息息相關。

因為發展良好的習慣和我們早年如何去熟悉它們有關,所以這部分又受到運氣的影響。

然後這邊提到兩種行為模式:即好的行為即是「美德」,壞的行為即是「罪惡」。

書中用兩種士兵舉例,一種是勇敢過頭,不顧自己安危打仗的士兵;另一種則是極度懦弱,只求苟延殘喘的士兵。

亞里斯多德提倡的是介於這兩種極端之間,也就是介於有勇無謀與懦弱之間的中庸之道。

講到這裡很多人以為亞里斯多德只注重個人的發展,實則不然。

其實他提倡的是人必須能與其他人共存,並且需要法律系統來應付本性的黑暗面。

只有如此剛剛所提到的「欣欣向榮」才能夠在社會生活中落實。

以上是書本提供關於亞里斯多德思想的部分,以下是我要表達的看法。

現代人多追求一時的愉悅,而忘記人生是漫長的,需要長期經營。

就像是一個藝術家,必定是一生都去鑽研精進自己的藝術,如果一個藝術家只畫三天畫那麼他肯定不被叫做藝術家。

我的意思是,快樂不應該像是吃冰淇淋,吃完了就消失了。

快樂應該像是亞里斯多德說的與人相處甚至是維持自己的健康,來讓家人以及社會快樂,這樣才叫做快樂,也才能真正實現亞里斯多德所謂「欣欣向榮」的成功。


※參考書籍:《哲學的40堂公開課》。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nk1989&aid=17977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