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 [攝影作品] 之美
2009/02/07 10:57:44瀏覽852|回應1|推薦9

現今的攝影已邁入數位時代,攝影技術已成為人人在生活中佔於重要的地位在台灣的生活形態以及傳統文化的思維下,我們許多攝影愛好者在多元的生活環境中創造出許多不同的優秀作品。而優秀的「攝影作品」對很多人來說必定是美的,也是很令人羨慕的,然而什麼是「美」?「美」的定義在那?又如何認定作品是「美」的?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因此我想就這個問題和大家來談談「美」觀點與意義。

近十年來攝影拜「數位」之方便,在攝影社會中創造出大量的攝影作品,其中不乏另人讚賞的作品在報章雜誌上發表,這些「美」的作品如何界定?它代表什麼意義?有時真的讓人說不出所以然來,因此許多人在欣賞作品時不敢冒然的去批評、去討論,只能默默的接受它是「美」的。從攝影的歷史觀點來說,我覺得「美」的優秀作品應包涵「技術之美」與「風格之美」兩大類。

一位初學的攝影者,不外乎從攝影機的認識開始慢慢進入學習攝影的技巧,許多攝影者都知道攝影時除了要了解光圈、快門外,還要了解構圖以及環境解說,甚至如拍攝人像時表情的時間點(或可說是機會快門),在在都是攝影者拍攝時思考的問題,如果攝影者在按下快門前能仔細思考並處理以上的問題再加上天時地利的配合,不論你是資深攝影者或是初次踏入攝影領域的人都能創造出優秀的作品,這點我們可以從部份攝影比賽中往往金牌得主是由所謂的初學或未學者奪得而得到印證。

「技術之美」--言下之意就是說,只要你了解攝影的技巧,有了目標題材加上時間機會的巧妙搭配,並勤加練習與努力,任何人都能創造出優秀作品。在各個比賽或展覽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美的作品在同一題材下被評審人員割捨或淘汰,這些淘汰的作品並不表示它不「美」,而是表示在這次評審中有其他作品更能表達攝影的技術美感,也表示那張作品更能吸引評審者的注意而已。

當然攝影技術是可以訓練出來的,一張「技術之美」的作品固然每個人看法不同,但畢竟它是有跡可尋的,作品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認為一定要加入「風格之美」,很多人會問:風格在那裡?我到那裡去尋找風格?。說明白一點「風格」就在你身上,它是你生活歷練以及長期思想傾向累積的產物,它並無技術或知識的等差,有知識和技術的人與沒有知識和技術的人都可能在不同領域中創造出同等高度的風格,然而我們常把「風格」與「人格」畫上等號,我們常相信一個在現今社會中處於上層社會或令人敬仰的人,他的人格與風格一定是上等的、優秀的,而一般的三教九流一定不可能產生一流的創作風格,在這種信念下,很多人在欣賞攝影作品之前,已先對作者的「攝影風格」加以定論並予以批評。

「風格」是很抽象的東西,不像技術可以學習,「風格之美」除了要有技術做後盾外還要有正直、明確、以及寬大、特殊的品質,在學習「創作風格」時,我們應平心靜氣,先從他人的作品中去了解、去思考不同的看法並加以評價,而後在長期觀察中建立不同層面的攝影想法,創造不同的攝影作品,讓觀賞者在欣賞作品時體會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深層意義,而非只是攝影技術層面的「影」象說明而已。在「技術」與「風格」都能兼顧下,我們的思想風格便能在攝影作品中漸漸展露出來,觀賞者會試圖了解你的作品內涵,而後接受並讚賞你的攝影手法,此時就是你表現「攝影作品」之「美」的最佳時候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kuhiro&aid=2624830

 回應文章

葉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品表達的意義
2009/02/09 06:09
我很喜歡你的說法 技術和風格並不相同
好的技術有時並不是吸引人感動人的作品

不過 我拍照比較隨性
能讓我寫出詩句來就行
一旦落入紅塵 
不管成為精靈或是塵土 
這肉身終究沒參悟 
ikuhiro(ikuhiro) 於 2009-02-09 11:14 回覆:

不過 我拍照比較隨性
能讓我寫出詩句來就行

---------------

本來攝影就是隨性

這也是妳的風格之一ㄚ

妳說對不? 

技術只要了解會用就好

風格才能讓照片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