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18 10:19:47瀏覽1248|回應0|推薦0 | |
道教神仙譜系 在遠古時代,原始人類們對所有大自然發生的各種現象:如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山石沙土.花草樹木.雷電水火.陰晴風雨.虹霓雲霞等,不明所以然,於是認為是有某種不明物體在支配著這些事,而產生原始信仰神話,繼而風有風神.火有火神.水有水神等等,持的是萬物皆有神靈的觀念,而這種觀念,已成為古代人們生活的一部份,其信仰基礎是對超自然物體的虔敬。 最初的神靈,是變化無窮、聽之無聲、視之無物、來去無蹤,那時候,原始人崇拜神,並不是覺的神可親,而是覺的神可怕,希望神不要降災禍給他們,所以原始人所崇拜的神,多數是半人半禽獸半爬虫類等混合體的怪物。隨著人的神格化和神的人格化逐步混同,於是世俗的祖先及聖賢得以升格為神明,「聰明慈悲正直」成了神的標誌,這為後世帝王、英雄、行業等民間神的大量湧現提供了信仰基礎。 在變化莫測的人生旅程中,人的命運難於自宰,唯有冀求神祇保佑,神話傳說表達人內心的渴求、願望或理想,可激發並支配人類的心理力量,這就是「草望春生,人望神扶」的敬神觀。 大部分宗教的教義都是勸人為善的,民眾對神祇的崇拜,只是祈求賜福,一般對膜拜的意義或神明的來歷大多未加注意,遇到神佛就拜,「拜的神多自得神保佑」.而民間宗教相混雜的現象十分普遍,祭禮亦由各宗教的祭儀混合而成。例如喪禮,孝子精神屬儒家,葬儀屬道教,超渡則屬佛教了,這也是比較典型的三教合一的現象之一。崇拜仍屬個人行為,根深柢固,而人們的年齡越大.宗教信仰的百分比率就越高。自古以來,沒有一個權威去規限崇拜信仰,沒有明顯的創教人.宗旨,只是依循傳統的信仰,卻能流傳數千年,歷久不衰,自有他的實際價值、道理和意義的。而一口就咬定是無知、迷信的說法只是沒深入了解罷了。道教神仙譜系是繼承了中國古代宗教、古老神話、長生成仙、民間信奉的眾神以及受佛教傳入深刻影響,逐步構建了道教神仙譜系。 道教神仙譜系的淵源、構建的歷程告訴人們其內涵基本上是道教尊神(含教門之尊、昊天三界之尊、仙真、民俗之神兼而有之結合而成)。教門之尊在道教神仙譜系中扮演著主要角色,它始終圍繞著道與氣的宗教宇宙生成說,和以化生傳統觀念,化為人格化的神和仙化了人,構建了道教的神與仙,它是道教神仙譜系的教理依據。 宋代是道教龐雜神仙體系最後形成時期,有的學者概括為十個層次,即 1 .三清、四御; 2 .南極長生大帝、東極救苦天尊、木公道君、金母元君及三十二天帝; 3 .十太一、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星君; 4 .五帝、三官、四聖; 5 .歷代傳經著名法師; 6 .魔王、神王、仙官; 7 .五嶽及酆都地府諸神; 8 .扶桑大帝及水府諸神; 9 .天樞院、驅邪院雷府等主宰及諸神; 10.各種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吏役等; 11.城隍、土地及所屬神眾。 這個源起﹙多頭、兼收並蓄、神系龐雜、層次不清﹚為特點的道教神仙譜系,是由傳統因素、教派因素,時空因素制約而成的。 傳統神學影響,是認識與研究道教神仙譜系的首要因素,中國原始社會的自然宗教逐漸向人為宗教(即神學宗教)的過渡,大致在殷周時代,殷人崇尚鬼神,如占卜,留下了大量的殷墟卜辭,它記錄了殷人向帝求神問事的情況,這裏的帝是指其祖先,還有王賓日等等記載。周代的鬼神崇拜,在《周禮.大宗伯》記: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禮其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風師,雨師,地靈有社稷,五嶽,山林川澤,四方百物,人鬼則祭祖先也。中國古代宗教正是在此基礎上逐步充實形成了天神、地靈、人鬼的崇拜系統,這是道教神靈崇拜的主要來源。道書認為:飛天丈人,太一中黃……主天下山川鬼神禽獸,應是自然之神,非人學所得,此太清之五帝,亦自然之神。 在這裏所謂,自然之神,非世學修道可得,是指中國古代宗教所沿習而來的天地,日月星辰,山川等神靈崇拜,事實也正是這樣,五斗米道的天地水三官崇拜,太平道的中黃太乙崇拜等,都是直接從傳統神崇拜移植而來。 元始天尊是道教神仙譜系中的第一位尊神,但它的出現從晉人葛洪著《枕中書》中昔二儀未分溟鴻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渾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這一描述完全脫胎于三國吳人徐整《三五曆紀》所記的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之後道教神學家們又推出了元始天尊之說,對元始天王與元始天尊是道教一神異名,還是兩尊神,道書中也有不同記載:如南朝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元始天尊列在第一中位,元始天王列在第四中位之左4位,顯然作為兩尊神看待。但在道書中對元始天尊與盤古真人關係,卻又有新的解釋,如元始化為盤古真人盤古真人僅僅是元始君的一個名號而已。還出現了兩個盤古真人,一是法元始天尊所造經典之盤古真人,一個是,世人相聚,只知有此盤古,的盡人皆知的開天闢地的盤古。由此可見,土生土長的道教對於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情有獨尊,是不言而喻的了。 教派因素對道教神仙譜系的構建也有重要因素。在對待教門尊神上以道,為始點衍化.無論是,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萬道之宗,乾坤之根。或元始天尊即天地之精,極道之祖氣。本生乎自然,消即為氣,息即為神。由於它們都以道氣為本原,始終不變,這是共同的,使它成為名符其實的道教。 而作為一種宗教,如怎麼會在至上最高神最關鍵之處出現分歧呢?究其原因是教派不同所致。從早期的五斗米道與太平道開始創教時,前者以太上老君為教主,供奉三官,後者則崇拜黃老,供奉中黃太乙,可見,道教從創教之始,在神靈崇拜上就有所分歧。從而魏晉南北朝時,北魏寇謙之的天師道,由於其享天師之位,受清整道教之命,得《雲中者音誦新科之誡》20卷,均假太上老君之名為此,他依然崇奉太上老君就成為必然的了。 東晉中後期,上清派、靈寶派相繼出現,新出現的《上清》《靈寶》經中,不再尊太上老君為至上神。上清派以元始天王或太上玉晨道君為最尊,靈寶派以元始天尊和太上大道君地位最顯,有的經書也列太上老君,但其排列地位稍次。同時,作為道的化身,也從太上老君轉移到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當然天師道一派仍尊太上老君為至上神。這就是道教在至上神上由於教派因素出現分歧的一個梗概.後來在各派協商,融合中提出道不可無師尊.教不可無宗主,故老君師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的共識,正是在這種師徒關係下,使他們成為三位一體的,三清尊神,為道教神仙譜系中的最高神。 因此,各教派都尊奉自己教派的仙真,天師道奉張天師,寇天師等;上清派奉三茅君,許真君等靈寶派奉葛玄、葛洪等;淨明道奉許遜;全真道奉北五祖,北七真等等.從供奉神仙的名山宮觀也表現了各派都有自己的本山,如天師道的江西龍虎山上清茅山派的茅山,全真道的三大祖庭等;有些宮觀也有派別的烙印,如陝西周至樓觀的說經台奉老子,江西萬壽宮奉祀許遜,純陽宮奉祀呂洞賓,白雲觀的邱祖殿奉祀邱處機等.可見教派不同對道教神仙譜系的構建有效大影響. 其次列有道教許真君、張天師、三茅真君等,又列有觀音、達摩等佛、菩薩等,還列有西楚霸王、伍子胥等。更多的列有民間、地方民間奉神,如洞庭君、湘君,瓠狗等.這是由於朱氏政權起自民間,故明代帝王信仰有著民間信仰特點這一特點或多或少影響著明代道教神仙譜系。 至於歷代王朝對道教神仙譜系的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唐王朝奉老子為聖祖,宋王朝奉黃帝為聖祖,明王朝由於真武大帝(因避宋真宗諱改玄武為真武)對太祖平定天下,太宗靖難,有顯相功,兩京歲時朔望而遣官致祭均為歷代王朝依據自己的需要,影響著道教神仙譜系。 又如自奉教主道君皇帝的宋徽宋眨毀佛教曾下詔.佛改號為大覺金仙.雖僅一年就取消了.但金仙之稱後來演變成亦仙亦佛,仙佛合宗的十二金仙,至今在成都市青羊宮三清殿兩側仍有十二金仙的畫像,他們是廣成子,赤松子,道行天尊、太乙真人、道德真君、靈寶大法師、懼留孫、雲中子、文殊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這些真人在道教神仙譜系中都富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就空間因素而談,道教初創時五斗米道源于巴蜀漢中地區,太平道流傳於青、徐、幽、冀、荊、揚、袞、豫八州地區,造成了他們奉神的差異,以後出現的上清派、靈寶派、淨明道、樓觀派等等在奉神上的差異與地域也有很大關係。同時道教齋醮、科儀所請神靈,歷來重視隨世俗心理供奉當境民間信奉的一切神靈。如西蜀道士呂元素集成《道門定制卷 九載;以上三狀內皆有蜀中君臣神,其或他郡國各有山川群望,隨所奉事增減.可見,空間因素對神仙譜系構成也有一定影響。 道教在構建神仙譜系的歷史長河中,始終圍繞著最高信仰,道,並未因各教派出現至上神的分歧而解體分裂,它能與固有傳統神學,歷史變遷,教派迭起,廣闊空間相適應.協調,充分表現了道教教義博大精深,有著它極大的包容性,構建了道教神仙譜系的複雜結構.這里所介紹的地方神祇是以華南地區民間信奉神祇為主。 天藝坊撰
|
|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