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肉販處理牛羊肉而感染副痘病毒,冒出「擠奶人結節」,醫師提醒,家庭主婦處理牛、羊生肉,或小朋友到牧場擠奶,餵小牛、小羊吃東西,手部有傷口最好戴手套。
56歲女肉販,每天拿刀切肉賣肉。有一天,她的左手大拇指忽然出現一元硬幣大小的紅色丘疹,丘疹中央潰爛,邊緣水腫,左側腋下也有一顆腫大的淋巴結。醫師問診,她回想在發病一周前,好像在家修剪花木,左大拇指不小心劃傷。
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李定達說,一開始以為女肉販病灶是黴菌感染,取病灶組織化驗後,在顯微鏡下,卻發現了橢圓形球狀的副痘病毒,它極頑強,耐乾燥、高溫及有機溶劑,還會汙染飼料槽和飲水槽。
由於這種病毒大多存在牛隻或羊隻身上,透過牛感染稱「擠奶人結節」,被羊感染叫「傳染性膿症」,研判可能是女肉販處理牛羊肉時,病毒從皮膚傷口入侵她身體。
李定達表示,被副痘病毒感染,會經歷丘疹期、箭靶型期、急性滲出液期、乾燥期、疣狀增生期至退化期等六階段,約一個半月才會痊癒,好發在手部或前臂,特別是急性滲出液期如未照料好,容易感染細菌產生蜂窩性組織炎。
國內首例擠奶人結節病例報告是1993年彰化秀傳醫院發表,一名牧場工人因羊隻染副痘病毒而嘴巴有膿而不吃東西,工人為了打開羊嘴要餵藥而感染。
「這種病例在門診還滿常見的。」李定達說,尤其屠夫、肉販、獸醫、擠奶人、農場工人或畜牧業者是高感染族群;也有的病人不管它,讓傷口自己好,牛羊隻若感染副痘病毒,有可能不進食而死亡,或泌乳量減少。
還好目前副痘病毒,只會經由皮膚接觸受感染牛羊而傳染,並無人傳染人,也無吃受感染牛羊肉而傳染的病例出現。
台北榮總皮膚部主任劉漢南建議,肉販處理牛羊肉,最好戴手套,或到牧場餵牛羊、擠奶時,戴手套較能保護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