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14 07:37:02瀏覽3700|回應1|推薦15 | |
iD設計旅人 . . . . . 0076 設計‧電動‧車藝
■JAPAN TOYOTA FT-EV 插座充電~雙人電動車
小型都會車 在日本是自成一個系統 在國際車市 雖是有市場 仍屬於少量 如smart 貴 除是主因外 過小型 運用彈性受限 未能取代機車地位 反倒是成為 有錢人的都會代步車
電動車 跑出一片天 http://udn.com/NEWS/WORLD/WOR2/4684675.shtml
http://udn.com/NEWS/MEDIA/4684675-2020072.jpg
TOYOTA FT-EV 預計是2012年上市 都會通勤為設計理念 電動車共有兩種設計 其中之一是以4人坐 iQ迷你車改良
http://toyota.jp/iq/concept/concept/image/p05.jpg
延伸閱讀~ ■ JAPAN TOYOTA iQ 硬塞四人 Mini 都會車 http://blog.udn.com/iddesign/2516430
比較TOYOTA iQ與FT-EV 造型比對 有點類似為共用底盤 再修改設計 當然電動車的馬力 還是不比傳統引擎 可靠 快速填充燃料 輕量化設計中 最快捷方式是設計成雙人車 然而這部份設計上 FT-EV就iQ沒有用心
1 傳統燃油引擎 需進氣口設計 電動車就少了預開口 這部出封閉式車頭與車燈 讓人想起1992年Mercury Sable 有點落伍手法 主因這設計 一點都不耐看
http://i2.sinaimg.cn/qc/news/2009-01-11/U1478P33T2D448704F2019DT20090111145530.jpg
2 過去雷諾Twingo和現今smart 這類 大斜角~車頭與擋風玻璃設計 是最簡易的造型設計 低風阻優點 亦是最不用心設計 TOYOTA iQ與FT-EV 雖較為傳統 不過是相當耐看
3 近年流行 高車身設計 導致車窗與車門高度比例失調 過去車窗與車門高度比是接近5 : 5 現今是 4 : 6 一些跑車低車身 亦採取小窗設計 就失去 過去比例美感 當然 較高的車門 提供是較多的鋼板保護 但如車主 座位調低或身型較矮 就是露出一個頭在開車
http://www.mangacars.pl/upload/images/7233civicEF1.png
4 過去車頂後廂部份 下斜拉低角度不那麼明顯 FT-EV這線條算是合理 角度不大 是一種造型變化設計
5 FT-EV由iQ改為雙人座後 B柱與C柱 連貫一鋼板 這是一種省事設計 缺少美感思維與設計用心 影響駕駛的右後窗位置視線 是小型貨卡車 因後貨箱 採無玻璃的設計的手法 iQ雖然開窗線條普通 但至少有努力想創心 推測車用電池 佔了不少空間 且後方置物空間有限 較好奇 電池的散熱與安全 如何防護設計
6 方向燈組 彎到側邊 是一種安全和美學變化設計 不過有些車設計 確是忽略了這方面運用 如過去 裕隆march自己改成4門三廂車 沒有捉到原設計精瓍
7 這部份可以看見相當的窄小 無安全潰縮吸收撞擊空間 這也是Mini車為人不放心的設計之處 一撞擊 可能立即撞壞車輪或輪軸 整車因此卡死 無法藉由滑動移位 減輕衝擊力
8 誰來制定Mini車的尺寸大小 自家設計規範吧 但往往Mini車為了那15cm的計較 讓撞擊安全性由車主承擔 以前雷諾Twingo的設計邏輯 是前撞擊 整個引擎脫離掉落地面方式 來減緩衝擊到車內 導致可能是小撞後大修 害慘車主 開Tesla Roadster電動跑車 還比FT-EV安全
http://www.hobidas.com/blog/akimoto/20080512-000-thumb.jpg
9 車門飾條 除了防止停車場停車時 被旁車粗心乘客開門K凹 另有一種修飾車身的視覺作用 借由線條分割 讓整車看起來較為流線 但現在許多車設計是取消了 凹越多次 越要進廠鈑烤 iQ的設計 是採用凹出弧型線條方式 是一種視覺作用設計 但無防上述 旁車開門K鈑的防護效用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