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18 22:54:45瀏覽1116|回應3|推薦8 | |
美歐發布聯合聲明,將啟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的協商,這是美國繼推動「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TPP)」後,又一大手筆的跨國經貿協議計劃。這項協議不僅為美歐雙方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上設立共同的標準,也希望未來能成為全球貿易規則發展的標準。 很明顯的,美國的策略是主導全球的經貿活動與制定以美國為主的世界共同標準。於是美國西出太平洋,計劃於2015年完成與未來可能簽署的國家,包括加拿大、日本、南韓、墨西哥、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澳洲、紐西蘭、智利、秘魯和汶萊,建構一個佔約全球GDP 40%的自由貿易區 (台灣及菲律賓也表達要參加TPP的意願)。 東跨大西洋,與歐盟27國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預計6月底前正式啟動TTIP的協商,2年內完成協商 (與TPP同樣是2015年完成)。歐盟與美國並列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其GDP總和就佔了將近全球的50%,貿易額總和亦佔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此次雙方的合作,不僅能增加彼此的就業機會,還能提高歐盟農業的出口,難怪歐盟官員聽到這項訊息都表示非常高興,更有些歐洲議會的議員要求歐盟儘速將TTIP協議草案送交議會審查。 當然,美國的策略還隱含著另一項眾所周知的意圖,即圍堵中國。由於中國的崛起,在亞洲地區已逐漸展現出主導的地位,中國催生的「東協+3(中日韓)」即是明證。在中日韓FTA及東協國家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RCEP)」等區域經貿整合趨勢下,中國已展現出與美國相抗衡的實力。 美國為了防範中國勢力的擴張,會侵害到美國的利益,因而想方設法的極力牽制中國。然而,美國經濟在全球金融海嘯後已大不如前,加上歐洲仍深陷主權債務危機中,遂促使歐美必須攜手合作,才能在全球經貿上繼續掌握主導權。對美歐而言,顯然這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不過,這卻是一條蜿蜒崎嶇的路,因為美國和歐洲在農業、食品安全、氣候變化法律、科技業規範、服務業自由化,以及勞工與環境等議題上存有程度不等的歧見。就拿最具敏感性的農產品為例,美國允許家畜與家禽施打生長激素和瘦肉精,但是歐盟卻明文禁止,即使像南韓和台灣這樣的小國,對於開放美牛都遭遇人民強大的反對聲浪,何況是由27個國家組成的歐盟,勢必更難妥協讓步。另外,美國的基因改造食品也是法律允許的商品,但是歐盟就不准販售任何基因改造食品,而且立場十分堅定。因此,單就農產品這一項議題,就足夠美歐談上好一陣子了,更何況還有其他好幾項困難的議題。 其實,早在1994年老布希擔任總統時就提出要在2005年前完成「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的計劃,結果談了近10年,最後還是因為農業補貼等問題而無疾而終。單單在美洲,美國就無法談成協議,現在歐巴馬想再起爐灶,促成橫跨美歐兩洲的TTIP協議,自然是難上加難。再加上現今之國際經濟情勢依舊低迷、國際政治情勢動盪複雜,實在難以另人相信當前是達成TTIP協商的最佳時機。歐巴馬看似勇氣十足,但美歐整合的前景卻困難重重。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