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雨中探望鄧麗君墓園 蕭之華 (重貼)
2013/01/24 22:19:17瀏覽538|回應0|推薦6

.

雨中探望鄧麗君墓園 蕭之華

2010/11/20 00:16
 

                                            

 

                                                                            

                                                                          鄧麗君--清麗性靈,翠色長青。

 

 


                       

 

                                               雨中霧裡的" 筠園",景色出奇靜謐清麗。蕭之華攝。(2010/11/19)
 

 

 

    雨中探望鄧麗君墓園      蕭之華

 

 

 

雨中探望鄧麗君墓園      蕭之華

 

 為了事先告知鄧麗君小姐,我將發表懷念她的《蘆洲翠竹鄧麗君》一文,今天中午,從我家北投出發,經淡水、三芝、白沙灣,我來到了位於金山鄉《金寶山》的鄧麗君墓園──《筠園》。

此行天雨,山路難行,迷路三次,備歷驚險。

從北投出發時,走大度路,經關渡,天空半陰半晴,時飄細雨。車過淡水,接蜿蜒海岸的淡金公路,陣陣海風吹來,眼前是一片風雨淒其。我開亮車頭大燈,迎風雨急駛。車過三芝、白沙灣,路臨大海,風強雨急,車身不時搖晃,又白霧籠來,行車能見度約只十公尺,不得不減速慢行。車過「十八王公廟」,過「台電核能一廠」,離開海邊,循路旁指路標右轉上山,於一片白茫茫的雨霧中,走窄小彎曲的山路,既驚且險。

這條山路我走過幾次,雖然路彎路窄,又有坡度,但是,沿途芳草鮮美,林木茂密,山嶺連綿,多有原始山林風貎,風景絕佳。途中,有《朱銘美術館》、《法鼓山》等景點,不到十公里的路程,約三十分鐘即可到逹,行車並不以為苦。

不過,那是在大晴天。

如今雨霧漫籠山林,能見度只三、五公尺,山路白霧漫湧,車燈幾乎失明,多時分不出山壁與懸崖,一個不留神,不是車子撞山,就是車子墜谷。尤其獨自一車戰戰驚驚摸索前行,前不見來車,後不聞人聲,真個是墜入了五里霧中。

山路路牌少,雨霧中又難以辨識,叉路又多。遇到叉路,不辨目標,唯跟著感走。有兩次路到盡頭,我竟然開到了山居人家院內,驚擾主人,遭惡犬圍攻。另一次則是路到盡頭,見是大型廢棄物棄置場,忙掉車回頭。

自認為是識途老馬,路且走慣,沒想到此行竟迷路三次。由此聯想到,凡事意料之中,須防意料之外。

遇此霧障險惡,進退維谷,無助恐懼中,我突然想起了鄧麗君。《筠園》離此不遠,這裡當屬她的地盤。山是君山,路是君路。果有仙靈,她該是此山女神。

於是,我忙默禱呼喚:「鄧麗君,我是專程來看妳的,妳不能眼睜睜看我困在這裡!快!快為我引路,帶我到筠園妳家。」

說來也魔幻寫實,經此呼喚,亂衝亂闖,我居然衝出漫山雨霧,眼前豁然開朗,我終於來到了《金寶山》,來到了《筠園》。

《金寶山》巍巍山青,居高面海,地勢雄偉,視野開闊,經營管理有方,的確是一處理想的青山埋骨之所。《金寶山》號稱台灣金字塔頂端往生者的頂級樂土,《筠園》隱身在山林一隅,地處清幽。

所謂的「台灣文化」,往往有庸俗得令人不堪與典雅得讓人可愛的不同面向,非關物質,乃關氣質。就如同此地的命名。既有財大氣粗,為暴發戶所偏愛的《金寶山》。亦有性靈蘊藉,清麗清幽,為藝文人士所鍾情的《筠園》。再如台北有俗不可耐名為《帝寶》,亦有超塵絕俗稱其《摩耶精舍》。

鄧麗君的歌迷群,主要還在中國大陸,一九八0年代大陸順口溜,「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只愛小鄧,不愛老鄧」可以為之佐證。近年兩岸直航,開放觀光,據說除阿里山、日月潭、慈湖等風景名勝以外,《筠園》也是大陸觀光客必遊的熱門景點之一。每天少時有二、三千人,多時有五、七千人,前來此《筠園》憑弔。起碼近百年來,無任何歌星,有此死後哀榮。鄧麗君泉下有知,當感安慰與窩心。在歷史上,有王昭君塞北「獨留青塜向黃昏」,在寶島,在《金寶山》,有「麗君來此築筠園」,二者差堪媲美。

想必是因為天雨天冷,影響了某些行程。高曠廣闊的《金寶山》人車稀少,顯得冷冷清清。冷清歸冷清,但在隱隱青山裡,飄飄霧雲中,墓地錯落,陰宅有致,倒給了我越脫出人間,有如置身天國的感受。

循路標來到《筠園》下方的停車場,場地大,空位多,停車頗方便。停好車,我揹著相機,提著琴盒,打傘,踩著冷雨,沿著長石鋪設的精美步道,上階梯,來到了鄧麗君的墓塜。

想平日,《筠園》人如潮湧,而此刻,卻居然也寂無一人。這倒合了我每次拜訪《筠園》的心願,低調,不招搖,不湊熱鬧。

墓園有特製的高音質巨型音響,正自動播放《小城故事》。鄧麗君溫婉甜美的歌聲繞墓園在雨中霧裡回蕩,彷彿她藏身在雲霧竹林,為前來探望她的「君迷」們,忘情地歌唱。此刻墓園只我一人,感覺上鄧麗君是為我一人而一曲清歌。

踩著《小城故事》的節拍,我來到了鄧麗君墓前,恭謹地向她鞠躬行禮 。我先謝了她聽見了我的呼喚,引導我衝出濃霧,終能來到她面前。我告訴她,她幾次來我夢中催討的稿債,我終完成了。題名《蘆洲翠竹鄧麗君》,且即將發表。記錄她童年蘆洲走過的足跡,彼此的相知相惜,留下歷史的見證,不枉此生相交一場。

因知在墓園焚稿有所不便,來此之前,我已先在我家陽台,將文稿焚燒送達,想必她己收悉過目,願她能滿意。

本文之撰寫,本應在她辭世之日。因顧慮多,磨蹭躊躇,時日蹉跎,不覺年近古稀,時不我予。遂趕在她辭世十五周年紀念日動筆,作為她辭世十五周年的紀念文,如此,竟拖了整整十五年。

為還原歷史現場,我下筆為難,耗時三月,幾易其稿,短短文字,好不容易才完篇。我要她保守我為文的良苦用心,祈本文之發表,勿漫惹是非,勿招口舌之辯,更不要橫生枝節,糟蹋我撰文的深情美意。

告知畢,了卻多年心願,心情一時為之輕鬆。此時,雨稍歇,趁墓園無人,我忙拍了幾張我想拍的,雨中霧裡,《筠園》的美景。原先,我還耽心光線不足,相機會當機。敢情是鄧麗君知我來意,幫了我的忙,所拍相片,美學效果奇佳。(見前貼《筠園》雨中美景照片)

末了,如往常來此,我取出了二胡,坐在墓塜左邊的一方石板,在雨中,為鄧麗君拉了一曲《茉莉花》。這是我每次來此必備的節目。

因不想與來人招呼交談,趕在有三、五「君迷」,打傘往這《筠園》前來之時,我演奏完《茉莉花》,收起了琴,避開來人,再向鄧麗君鞠躬致意,悄悄告別。

這就是今天我這一趟,雨中霧裡來去的《筠園》之旅。

 

                    

                        00年十一月十九日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yc66&aid=725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