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27 17:23:31瀏覽231|回應0|推薦0 | |
2016-越南返鄉之旅 旅遊篇 胡志明市值得去的觀光地點真的不多, 此行志不在此, 因此只選了美荻與頭頓兩地, 獨自去看一下, 沒有十分興奮的心情, 不期待也就不會有預料之外時產生的失落。 紅教堂, 是上高中時每天必經之處, 如今已成參觀熱點。 紅教堂對面的郵政總局. 當年做兼職郵差時, 是這裡的常客. 想不到現在成了觀光地點, 拍婚照也選在這裡。 郵局內部的附加功能設施 顧客與遊客各忙各的 眾多的觀光客, 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 郵局外有紙工藝出售, 頗有特色。 總統府, 只外望而沒有進去。 住家附近-昔日的神秘大宅---榮遠大樓,如今獲保留成為美術館及博物館,值得購票入內一窺其氣派。可惜沒有冷氣, 光線也不足,只能多多體諒吧! 整棟都是歐式建築風格 展品之一-畫風別具一格 展品之二-富有民族風情 博物館位於旁邊另一棟 展品介紹是來自母親家鄉-Lai Thieu. 很有可能是出自外祖的產業 頭頓 The Grand賭場酒店.可自胡志明市坐免費專車前來。 酒店內貌。 酒店外泳池。 泳池外就是屬於酒店的海灘。整個海灘除了救生員外, 只有我一個遊客, 漫步在纖細沙灘上, 或斜躺沙灘椅上, 另一種的享受。 美荻 當地的旅遊點---椰子島 從椰子島遠眺美荻市。 庶民生活觀察 我對旅遊的樂趣之一是逛街,因為可從中觀察一般庶民生活,對我而言視為有趣的不同文化。坦白說,這一星期逗留當中我獨自逛街的機會實不多,因為大部分時間都下雨,只能利用每次外出時把瞬間有所感的情景拍下,算不上深刻觀察。 “食”與討生活 早餐時間人手一杯冰咖啡就如台灣的茶飲文化,而他們多了一樣就是喜歡三兩人一起聊天。 機車的增長,創造了洗車業,多在住家附近,店內外都放椅子給顧客坐,可見生意之好,也反映人們很重視自己的愛車。
車站也是一個觀察庶民生活的場域,一些討生活的小老百姓使我想起數十年前在大陸旅遊時的相同景象。 從車外 到車內 市區坐到的車,車內整條走道都可以放小椅子讓乘客坐,超載自然不在話下,不由得想起多年前在大陸坐的16人坐車,彷彿有時光倒流的感覺。 去美荻的一趟搭到的是沒有冷氣的客車,車體中間有鐵梯可攀上車頂放行李,不由得憶起兒時所坐的長途客車。 “看車”服務在當地算得上是個龐大的事業,因為在絕大多數的營業場所消費,都要把車子交給這些”顧車者”,只要交到他們手上,縱使臨時改變主意不在此消費馬上離開仍要付錢 (最少4千)。 機車也有免下車點餐服務。 簡單的討生活方式之一。 深受中國長久以來的影響,民間信仰仍然盛行。 慶賀開張 不一定要有店面或很多設備,修車師傅也可以當起個人老闆。 安坐車上就可以提供服務 愉悅的數著,一份幸福。 弟小舅婦說,在市場買雞,要買現殺的才比較安全。我有兩次看到巷內住家門口用鐵網養雞,不知是否自己養來吃更安全! 在車站看到很多送外賣的,有的甚至騎着腳踏車單手像圖片中拖着餐盤,在成群車陣中能安然抵達,真是佩服。 圖片中有盤子蓋住算不錯了,有天下着小雨,那外賣的拿着碗湯粉竟然都不放個遮蓋物,而收到的顧客又都沒有意見,頗隨意的文化。 街道小吃 著名的"邊城"街市內外充斥各類型攤販,十分熱鬧。 賣吃的也不少。 類似台灣的春捲 法式麵包夾的肉有多種,也有一萬五一份(15K)的。 各式各樣的甜點 另一種的椰子 水果種類繁多不在話下,然而有些並不便宜. 例如山竹。 這裡的芥菜另有吃法就是洗淨後把banh Xeo 鋪在上面,然後包起來沾魚露吃。 牛肉河粉的配菜不像台灣只有九層塔. 還有包括豆芽菜在內數種其他香菜讓你拌吃. 行 交通規則的寬鬆(機車不必停在待轉區)造成了獨特的駕駛文化(亂中有序)龐大的機車群穿梭在大小汽車陣中,總是在有驚無險下前進到達目的地,這星期以來未見過有交通意外發生。 不論男女都怕曬黑,通車族打多穿長袖。 不少人穿上厚外套甚至皮衣。 較為新穎的公車,只坐過一次,是往機場,司機兼售票員。 計程車有不同顏色、大小,這輛屬於大的比較貴。
小型的較便宜 三輪車現已淪為觀光客的好奇運輸工具。 三輪車也有車牌 住 大部分地區放眼看去很少高樓大廈. 原因是要收購密集的平房來實施都更所付出的補償款太大. 難以進行. (圖中是在弟的住家11樓所拍) 可能是沒有地震的原因. 所有工地我所看到的磚頭都不是整塊實心 施工的安全設施也較隨便 電線、電話線、網路線佈滿大小街道,以現在客觀條件來看,很難有線路地下化的一天。 當然, 這裡也有現代化的居住品質。像"富美興"就屬新的發展區,不知道能住得起的是那一階層人士。 由台商開發的新社區,看到有條街道名為孫逸仙街。 紅教堂附近的街景 蓋在高級住宅區附近的高檔百貨公司。 百貨公司內的氣派。 美輪美奐的氣派,但來逛的人甚少。畢竟,這不屬於庶民生活的一部分。 *特殊的購物文化:除了市場有購物者逐攤選擇比較,開在馬路邊的商店,即使人行道夠寬但仍很少有逛街人潮,原來是機車族沿路看準那一間才停車在門口進入。 育樂 踢毽子在當地是很流行的運動,表姐夫每天都和隊友一起育樂。 足球仍是民眾的喜愛。 運動公園一角,有各類的運動器材提供給市民使用,使用者各年齡層都有。 人物篇 椰子島上唱民歌娛眾的美歌手。 做得很開心的Banh Coung 姐。 包椰子糖少女。 專心創作的工藝師 平民美容店的美髮姐。 攤販主與客 郵務美少女-1 郵務美少女-2
客車上少婦。 公園內悠閒婦人 運動市民 弟弟的乾兒子, 算是幸福的一代。 討論功課。亞洲學生總有沉重的升學壓力。 難得的輕鬆時刻 純真年代 美術館留影 *就如其他亞洲國家的學生,未來的主人翁,只要父母經濟許可都得送去補習班或班上的老師家,以獲取好分數,有好成語績才能進入好學校。這是普遍父母對未來的投資,只可惜將來成為人才未必成為國家可用之才,因為貪污文化盛行造成不公平的舉才,因而阻礙了國家各方面的發展,這是我接觸當地人們向我表達的悲哀与無奈。 返鄉 18歲離家,隔了25年後因公事才回去探視,當時只有匆匆在舊家門前張望. 這次再臨想不到已隔了19個年頭。雖然已定義自己的”根”在台灣,但在生命軌跡當中,對生、長地的留存印象,生存中的悲與喜、歡樂與苦惱、點點滴滴難以忘懷。 老家樓下的店家 上到三樓下望. 老樹依舊屹立而附近建物則新舊並存 這凍三層相連單位的老建築雖已超過70年.竟如老樹般堅固.走道的地磚、欄杆及外部牆面已全部翻新,讓人看不出歲月的痕跡。 老家客廳,也有供奉”地主”。現在的新屋主是一生意人,做著原料買賣。 難得女主人讓我入內參觀,進到後面屋的盡頭,可看出廁所已頗為現代化。閣樓樓梯仍是在最後的房間上去。 外婆的家鄉-平陽省Lai Thieu 外祖父當年的產業-缸瓦窯. 曾經盛極一時. 被當權者接收後現已被另一新窯取代而大半改成住宅. 第一間啟蒙我的學校. 中文舊名稱仍然保留,從幼稚園高班至小學畢業一共待了七年,一些片斷的記憶猶存。 初中三年在此渡過的”知用中學”已被改為中小學,名稱也更改了。幼時眼光的”宏偉”校園現在看起來只覺得一般而已。 中學階段有段日子兼職私人信差,小小辦公室就設在此校園內,原校名博愛高中已改名為”文化大學”。雖然升格為大學但我看到教室等硬體設施並無明顯改變。 右側似是當年的辦公地點. 現已面貌全非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