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7/26 01:46:19瀏覽869|回應3|推薦25 | |
既然開始了燈塔的記錄,我想起了二月的南台灣之旅,帶小朋友去認識台灣最南端也是台灣最有名的「鵝鸞鼻燈塔」。不瞞大家,在我年幼的時期,天真的以為台灣只有一座燈塔呢!(以前不用功讀書?老師沒教?自己孤陋寡聞?不管啦...反正,全台灣我就只知道這座「鵝鸞鼻燈塔」。然後在長大之後,班級團體旅遊的活動中,只要到墾丁或是環島的行程,就一定會去「鵝鸞鼻」。可見它真的很重要!) 很開心!在2012年的二月底,我們終於帶小朋友遠征「墾丁」這個台灣的度假勝地。我常常開玩笑的跟朋友說,台灣有兩個地方真的很遠,比我最愛的「北海道」還遠呢!一處是墾丁,一處是台東。因為從台灣最北端開車或搭高鐵或搭台鐵,車程都會超過5小時~真的比桃園飛北海道的航程時間還久呀!所以,我會常常去北海道是這原因吧?!(哈~) 因為抵達當天的天色已晚,所以我們便直接帶小朋友往燈塔方向前進(準備來個「機會教育」~地理科教學)。但這個全台灣最有名的燈塔所在的鵝鸞鼻,可以殺底片及殺時間的空間是很大的。一進鵝鑾鼻的園區,除了很多陸客遊覽團外,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的綠,南洋味很重的綠地,整個心情都跟著開闊了起來,小朋友也不由自主地就追逐起來。 鵝鑾鼻公園以燈塔馳名中外,因缺乏配合性遊樂設施,除瞻仰 蔣公銅像致敬、觀賞燈塔外景及攝影留念,別無遊樂場所,有鑒於此,前觀光局墾丁風景特定區管理處特就銅像對側景緻天成之珊瑚礁林加以闢建為一公園,於71年12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經本處繼續整修美化。 本區面積共59公頃,園內為一珊瑚礁石灰岩地形;形成之原因乃由於沿海日光強,海水清澈,適於造礁珊瑚之成長,經地殼隆起而上昇,受海浪侵蝕、雨水沖刷、強風吹襲、而成為目前巨礁林立、怪石嶙峋、奇峰與洞穴之奇特景觀。園內步道縱橫交錯,宛如身入迷宮,計有好漢石、滄海亭、又一村、虯榕、幽谷、迎賓亭等據點,處處引人入勝。在公園北望,可看到藍天碧海、綠樹白砂、嶙峋礁石、以及台地尖峰等,此外還有矗立的瓊麻花軸,穿插其間,構成一幅壯闊多姿的山海圖畫。 植物約有240種,在珊瑚礁之間可見到象牙樹、黃槿、海檬果、毛柿、林投等熱帶海岸樹種,岩壁上則以蔓性灌木、藤本為主,如山豬枷、柃樹藤、三葉崖爬藤等為主。動物資源甚為可觀,可見到美麗的黃裳鳳蝶、黑點大白斑蝶迎風飛舞,鳥類則以烏頭翁、樹鵲較為常見。每年九月﹝農曆白露前後﹞來自西伯利亞、中國大陸的紅尾伯勞大群過境時,本區為極佳觀賞地點。 園內並發現距今約五千年前的史前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持續型文化,尚不見使用陶器,石器製作以打製為其特徵。生活方式以狩獵及採集為主,此為本島自台東長濱八仙洞後,第二次發現先陶文化的史前遺址,正由考古學家作有系統的整理分析,預定在現場展示,使民眾了解先民與大自然搏鬥的艱辛,及臺灣和大陸文化息息相連的關係。 鵝鑾鼻燈塔高21.4公尺,內設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度達180萬燭光,每30秒旋轉一周,見距20海浬,是台灣地區光力最強的燈塔,有『東亞之光』的美譽。目前劃為墾丁國家公園的史蹟保存區。日據時期,經票選為「台灣八景」並豎立『台灣八景鵝鑾鼻碑』。(以上資料來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外子說,我的公公婆婆年輕時曾在這個「台灣八景」前合影留念,因此也要在這裡幫小朋友拍很多的相片回去給婆婆回味一下。 在這裡眺望西面的海洋,應該是「台灣海峽」。 在這裡眺望南面的海洋,應該是「巴士海峽」。 (上列皆為手機拍的相片)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