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09 13:30:45瀏覽7694|回應0|推薦37 | |
趁著土城桐花季,順便到中和交流道下的漳和濕地一探究竟。車行北二高,從中和交流道下中正路或圓通路,再轉回交流道下的清潔隊巷口,登記姓名車號聯絡方式入內停車,再登記一次就可進入交流道所圍成水滴狀的漳和濕地。 中和市過去是以「中坑」、「漳和」二莊得名,是古時候平埔族山胞秀朗社的故地。清聖祖康熙四十七年,陳順章開闢秀朗;世宗雍正時,林成祖闢漳和,是為中和市的原拓者。「漳和」是開闢時的古名,土地是漳州人所闢的,為求吉祥,所以這樣命名。「中坑」則是以地勢和方位取得這樣的名字。後來取兩莊之一字合為「中、和」。所以,漳和之名,也就知其所以然了。 雖然濕地是由交流道所圍成的水滴狀 但只能沿著藍線步道走喔 七層塔 月桃的花苞 水丁香 金絲桃 水池中的相思樹 水生濕地觀察池 紫珠花苞上的毛毛蟲 蓮花池 魚木 三出複葉 姑婆芋 佛焰苞序 漳和濕地入口 新北漳和溼地 都會中孵出蝴蝶樂園2013/03/10 【聯合晚報/記者孔令琪/台北報導】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87434 位於中和交流道下 上午啟用 從車水馬龍的國道3號下中和交流道,可以「發現」一個綠意盎然的溼地誕生了!新北市首座同時具有污水處理、生態保育、棲地復育、環境教育、滯洪調節等功能的都會型人工溼地─漳和溼地,今天上午啟用。新北市環保局長劉和然感謝說,環保局去年就曾舉辦溼地命名活動,也因為有在地民眾、環保志工的熱烈共同參與溼地構築,復育過程當地民眾的協助,讓漳和溼地成功的重生成為一處自然生態溼地。 環保局延續以往大漢溪人工溼地的經驗,與國道高速公路局協商合作,認養車流量繁忙的國道3號中和交流道北上環道下的綠地,構築為新北市首座都會型人工溼地。 導入環境教育 觀察自然生態 為了讓溼地生態更貼近民眾,劉和然強調,漳和溼地保留中和地區農業時期所遺留的灌溉水路與埤塘,建構早期常見梯田、埤塘、台階等溼地,成為來往新北市要道的生態門戶。更重要的是導入環境教育意義,讓學子們透過觀察、體驗、實作,連結農業時期人與自然互動,重新找回與河流共同生活的情愫。 新北市環保局去年就曾舉辦溼地命名活動,讓在地民眾共同參與溼地構築過程。民眾參與非常踴躍,共提名909組名字,有依古地名來命名,如瓦窯、錦和,也有依形狀、諧音來命名的,如水滴等。其中,「漳和溼地」脫穎而出,高票中選。命名者黃先生表示,「漳和」是當地古地名,漳原意是水名,代表人要「飲水思源」;而和則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意義,更讓漳和溼地的名字增添了一番韻味。 環保局表示,漳和溼地依循既有地形地貌設計,東側高地,以台北盆地週緣丘陵地常見的台階溼地與梯田意象來呈現;西側低窪區,則保留了農耕時期用以貯水灌溉的埤塘;銜接東西側高程落差的坡面上,刻畫上充滿水文躍動的近自然式溪流,下游段設置了國內首見的溪流生態剖面視窗,讓民眾可以近距離觀察緩流水域間的植生及水棲昆蟲生態。而植物也以當地原生的樹種為主,包括台灣欒樹、流蘇、水柳等,除了能維持原生生態的平衡,也讓大家多認識在地的植物,更創造隱身在城市中的後花園,成為許多蝴蝶、鳥兒們的秘密基地。 漳和溼地 交通/開放資訊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908或921公車路線至福朋飯店站下車,沿高速公路高架橋旁右側之方向直行約350公尺,進入和城路一段271巷底即可抵達。 自行開車:國道三號中和交流道下,往連城路方向至連城路口左轉至新生街口左轉,行駛至連城路469巷後直行到底,左轉後直行至高速公路橋下右轉抵達。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例假日延長至下午6點) 入園方式:民眾於服務中心登記即可入園,15人以上團體即可預約導覽溼地旅遊套裝行程,全程免費。 詳情可上新北市環保局網站環保布告欄及線上報名http://www.epd.ntpc.gov.tw 查詢,或洽詢專線:02-2967-9414。 濕地解析/窪地成花園 紅冠水雞來下蛋2013/05/06 【聯合報╱鄭朝陽)】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381&f_SUB_ID=1219&f_ART_ID=454211 由於汙水下水道接管速度太慢,新北市10年前開始利用大漢溪沿岸的高灘地打造8座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汙水。今年又利用國道3號中和交流道北上環道下方的綠地,打造新北市首座都會型人工濕地「漳和濕地」,讓新北市處理汙水的能量大增,也創造更多體驗生態的休閒遊憩空間。 環保局水質保護科長陳美玲表示,10年前新北市汙水處理率偏低,單靠汙水下水道接管緩不濟急。因此提出最自然的方法,利用大漢溪河畔的高灘地,設置「新海一期」人工溼地。 到2010年,共打造8座高灘地的人工溼地及3座填充礫石的礫間處理場,可過濾、淨化100 多萬人所產生的生活汙水。 這8座人工濕地不僅發揮淨化水質的功能,還有更多生態效益。環保局長劉和然說,生活汙水淨化後,直接排入大漢溪,在枯水期補注河川水量,對維繫河川生態貢獻不小。 其次是河水接納的是處理過的水,漸漸聞不到臭味,接著因人工濕地的水生植物,提供蟲魚蝦鳥等棲息空間,生態也逐漸豐富起來,成為賞鳥、生態觀察、戶外教學的最佳去處。 今年3月,漳和濕地寫下新北市首座都會型人工濕地紀錄,這片窪地早年是蓄積洪水的滯洪池。國道3號跨越後,本不起眼,但在環保人士眼中,卻是水泥叢林中,最有條件營造「生態後花園」的處女地。 劉和然說,才兩個多月,連從未謀面的紅冠水雞都跑來築巢下蛋,汙水處理量每天達1800噸,相當於9000人排出的汙水量。 他表示,人工濕地每噸汙水處理費約0.7元,傳統汙水處理廠每噸約11元,成本差10幾倍,又有景觀、遊憩、生物多樣性等附加價值,一舉多得。 http://www.peopo.org/news/110608漳和溼地 新北首座都會人工溼地 檢視較大的地圖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