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26 18:21:05瀏覽188|回應0|推薦0 | |
上博一偽簡《孔子詩論》“關雎”的“雎”寫如“疋”其實作“胥”的來由
此上博一偽簡[1]《孔子詩論》造偽古楚文字者把“雎”寫作“疋”,其實,他的“疋”當初真正改字真意要改寫成“胥”,即,他是改“關雎”為“關胥”以搞怪。但搞怪的靈感,是來自於他的偽造偽簡古楚文字的寶典的清初的《康熙字典》裡提到了此“雎”字是『《釋文》七胥反。』即,此“雎”字的反切音是七及胥,於是想到不如寫個“胥”字以代“雎”,並且把“胥”省去下半的“月”只剩上半部的“疋”,來考今之古文字學者,看一看世間是否會有真功夫能判別此字的來路者。但只見古文字學者要不不釋,要不即拿通假來比附,如《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 )裡,整理者馬承源指『“雎”與“疋”音近通用,同部雙聲。』或有學者更進而指“疋”字是疑母魚部,“雎”是清母魚部,兩者也可通假。但皆不知,其實此篇係今人偽造,而皆不知其只是真本意乃造一“胥”字,簡化成“疋”而來考考今之古文字學者的功力而已。此上博一偽簡《孔子詩論》裡造“疋”字來代“雎”字的來源其實很簡單,就是拿著清初的《康熙字典》編古楚文字。(劉有恒,2020.9.26於台北)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