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 邊緣化恐懼症
2007/06/29 00:34:01瀏覽488|回應1|推薦5

馬英九三顧蕭萬長的茅廬,據報導,談話之間,兩人都紅了眼眶,讓他們紅了眼眶的是「台灣邊緣化」的危機。
「邊緣化危機」幾十年來就是大陸來台人士內心最大的夢魘,如大儒唐君毅說港台知識份子因中原遠隔,居於邊陲所以是「中華兒女海外飄零」,白先勇說他們是「無根無垠地流徒」,郝柏村說不能偏安台灣,因邊陲台灣不是久居之地……。
於是擺脫邊緣處境就一直成了國民黨政策中的重中之重。



反攻神話已成明日黃花 ~
殷海光教授犀利地指出,反攻大陸、重返中原是國民黨政權「存在的理由」。為了重返中原,國民黨堅決反對國際上放棄全中國的「代表性」以台獨或兩個中國的立場留在聯合國的要求,其結果被迫退出聯合國,為了維護「身在中心」的神話,反而成為國際政治上的邊緣人,於是邊緣化恐懼症更加根深柢固。如今,反攻神話早已是明日黃花,但昔日的政治邊緣化恐懼症如今被因勢利導成為「經濟邊緣化恐懼症」,邊緣化恐懼症仍舊是國民黨動員人心的基礎,蕭萬長正是症狀最典型的代言人。


他苦心孤詣無非在尋求如何和中心國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蕭萬長10多年來以華麗的詞藻不斷地訴說台灣成為各種「中心」的願景,如亞太營運中心、亞太六大中心:海運中心、媒體中心、製造中心、金融中心……全球加值中心;雙中心……無數對中心的渴慕,堆疊出的正是無比強烈的邊緣化恐懼。


早期國民黨不切實際地堅持和中國維持最緊密關係,不願放棄全中國代表性的結果,反而使台灣邊緣化了;蕭在主導90年代台灣經濟政策的階段採取以香港模式為主軸的六大中心的產業策略,當時波特教授建議台灣應放棄,台灣要的不是把中國當做「世界的盡頭」,要的應轉向科技研發以求產業升級,蕭不為所動,結果是六大中心毫無所成,科技業因研發不足而走向低利化,不得不大量隨傳統產業出走,經濟上訴求錯誤的中心化結果也使台灣產業出現邊緣的危機。這要等到政權輪替後,政府改採知識經濟策略,才使科技產業低利化趨勢有所扭轉,然而蕭只是茫然地更加恐懼邊緣化。


針對莫名其妙的「邊緣化恐懼症」,張忠謀與龍應台和提問聽眾在一次座談會曾有精彩的對話,在被一再要求指出台灣邊緣化的嚴重性時,張忠謀說「我不知道怎樣講,你一定要我講,我只好不講了」;「台灣既從來未成中心,何邊緣化之有」;「你如果真正的創新,公司設在哪裡根本都可以,不必出走」。



張忠謀:重點應在創新 ~
張忠謀是支持三通和經貿鬆綁的,但他很清楚地認為台灣經濟成長的動力應放在創新而非在「邊緣化恐懼症」中以兩岸經貿做萬靈丹。
在答覆為什麼在台美商為什麼把三通擺第一時,他說,美商當然也是研發第一,不過,美商的核心創新研發工作擺在美國,他們在台灣的部門既不做研發,所以三通就變成首要,無論如何,我們的重點則在創新。


蕭,既和世界管理大師、又和台灣電子業龍頭大老看法全背道而馳,竟因為掌握了邊緣化集體恐懼症的脈動而讓馬甚至台北主流社會不顧其在90年代主導之下台灣經濟成長率10年持續下降和政策空耗的事實而尊之為經濟規劃大師,也真是台灣奇蹟,但幸好,他並沒有說服張忠謀等人跟他一起恐懼。




林濁水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rt633&aid=1055927

 回應文章

Mr.偷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09/03/19 21:39

邊緣化‧這在現今台灣國際物流地位的角度‧是潛在的威脅分子


 哩好‧I'm Mr.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