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惜物命就是最大的慈悲
2024/07/20 21:04:16瀏覽26|回應0|推薦1

    以下為王師兄自述,來文照登:

 

      多數人對待蚊蠅蟲蟻的方式無非趕盡殺絕,雖然聽聞高僧大德能勸離這些微小的物命,心底想得多是高僧有著高強的法力,豈是區區凡夫所能比擬;或者今天我不殺蟲蟻,蟲蟻就會造成生活的困擾,因而形成一面高談放生護命,一面痛殺蚊蠅蟲蟻的矛盾。

 

      蚊蠅蟲蟻為生活帶來不少麻煩,能夠順利驅離又不傷物命當然是上上之策,可是真的能像高僧一般勸離命物嗎?以前,我相信但是認為很難做到;現在,我相信而且認為可以做到。因為,它真的發生了。

 

      前陣子發現自家一樓的小花圃竄出為數不少的白蟻,和家人商量過後決計「噴藥除蟲」。岳父特別提供一種號稱「一殺擋五年」的滅蟻劑,雖然這是斬草除根的方法,仍舊非常擔心--傷害物命。

 

      為了把傷害降到最低,持續恭請住在樹木、土壤的眾生趕快搬家。待到預定的除蟻日,同樣誠請眾生搬家,接著在花圃旁誦持經咒,再等上一陣子,期望「眾生搬家零傷害」。

 

      就在正式整理、噴藥的時候,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白蟻不見了。從移開石頭、掘土、噴藥、灑藥、擺回石頭、噴藥,一連串近三個小時的流程完完全全沒有看到一隻白蟻或小蟲。

 

     白蟻真能感受自己「不願殺」的誠心,實在太歡喜、太不可以思議了!後經精舍協助請示,得到的開示是「白蟻靈本身聽得懂」,蟲蟻雖小真有靈性,心意真誠確能感通萬物!

 

   《弟子規》:「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不只人要相親相愛,天生萬物各有所用,凡是物命亦應平等對待,而非相互殘殺。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鳥〉一詩寫道:「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每一個人都愛惜自身性命,不願生離死別,各類物命何嘗不是:

 

     有猿母欲追回被人捉走的猿子,沿岸逐舟數百里,等到追到時,已經氣力放盡,腹內肝腸寸寸斷;有農人以耕牛老邁無用,決定宰殺販售,老牛一見屠刀,立刻含淚跪下,盼求生路;有牛子見牛母難逃一死,竟將屠刀吞食入腹,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全母親;有熊母不忍熊子飽嘗抽膽之苦,忍痛親手殺了自己的骨肉。

 

      不論胎卵溼化,俱有靈性,也都以性命為貴。人人祈求身康體健、家庭和樂,哪一種物命不是如此!人人擔心失去健康、家庭破碎,每一種物命也是如此!

 

      現代人重視「過生日」,多數人不是感念母親生育的辛苦,而是藉之滿足口腹之欲。試想:如果一個小孩子為了慶生,請全班三十位同學一人一隻炸雞腿,等同為了自己的生日,至少傷害了十五雞的身命,以彼之死慶己之生,這樣合理嗎?

 

    自己的生日成了眾生的忌日,這樣好嗎?

 

     又有大眾以恭祝「神明生」為由,大肆殺雞屠羊,血食祭祀。神佛慈悲,時時繫念救渡眾生,豈忍傷害眾生!又不顧眾生性命者,怎麼會是正神、正法呢?

 

     人一旦受到傷害,往往生起報復心,蟲蟻鳥獸等各類眾生當然也是如此!於是今日我傷你,明日你傷我;此時我殺他,彼刻他殺我,不斷的傷害、不斷的報復,殘殺不盡,無時能已,因果討報,反覆輪迴。即如《楞嚴經》:「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死死生生,互來食啖。」又如寒山大師的詩偈:「六道輪迴苦,孫兒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內煮。」冤冤相報,殺業重重,現世戰爭頻仍,難有寧日,不正應了前賢所言:「千百年來碗裡羹,怨聲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想要徹底跳脫這樣的惡性循環,唯一的方就是--「愛惜物命,不造殺業」--不殺不傷,無有怨結,救命功德,勝造浮屠。愛惜物命就是最大的慈悲,我們應該可以學習幾項作為:

 

一、放生:

    放生是無上的布施,因為性命是一切事業的根本。從師兄姐分享的眾多例子可以知道放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能夠親自放生當然再好不過,如果不方便的話也可以捐助相關慈善團體共襄盛舉。

 

二、護生:

    許多人對於放生有所疑慮:「會不會破壞原有生態」,如果放不下這層罣礙,那就從護生做起吧。國內已有許多護生機構,他們設置園區安置許多物命,同時提供妥善資源讓各類待宰物命轉危為安,安度餘生。

 

三、不食肉:

    沒有需求,就沒有傷害:不吃魚翅,鯊魚就能安全;不吃魩仔魚,魚苗就能成長;不吃雞鴨牛羊,也就免去種種殺戮。少吃的只是一種食物,成全的卻是一條生命,這麼平凡卻又偉大的決定,當然值得大家一起做。

 

四、作影響眾:

    正確的事需要共同堅持,除了自己下定愛惜物命的決心,也要向家人、朋友、各方有緣人好好推廣。如此自渡渡人就是做佛菩薩在做的事,就是真修行、真學佛。

 

   「慈悲」不是一種口號,也不僅是理想而已,而是一種「愛護人我」的生活態度。視人之溺如己之溺,視人之飢如己之飢,以推己及人的真誠慈悲好好愛護親人、朋友、十方大眾、各類眾生,善因善果,善善相續,我好人好眾生好,這就是最好的有情世間。

image2987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ngrybb_hk&aid=18083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