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古以來難解的習題,有解嗎?
2023/04/18 10:13:49瀏覽147|回應0|推薦1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婆媳之間的習題總有解不開的結。丈母娘對弟媳婦是百般的容忍與呵護,但弟媳總是不領情,還不時擺出臉色給丈母娘看。弟媳與丈母娘家的因果,讓弟媳好似「麻雀變鳳凰」的轉變。弟媳娘家經濟並不寬裕,但自從嫁到丈母娘家後就一步登天,每次逢年過節,都是將後車箱塞滿東西才啟程回娘家。其娘家經濟都靠其撐起一片天,尤其岳父與小舅子相繼往生,弟媳更掌握了婆家的經濟大權,對年邁的丈母娘更肆無忌憚了。弟媳對婆家肯定是來討報的。

 

有一次內人回到娘家,丈母娘被弟媳誤會,感到很難過,於是向內人訴說被誤會的委曲。當時弟媳從其娘家帶回來一隻雞要燉煮,拿回來就將雞丟給丈母娘,要丈母娘幫其處理並燉給其女兒吃,但丈母娘因手腳已不方便,無力再處理雞隻,於是吩咐孫女處理。孫女過程中因為臉上有被噴到血跡,用衛生紙擦拭,隨後便將衛生紙任意丟在桌上,等到弟媳接手燉煮雞隻時,看到桌上任意丟棄的衛生紙,就故意在廚房大聲罵給在客廳的丈母娘聽。

 

丈母娘聽了很難過,也不想解釋,滿腹委屈道:「晚輩詛咒長輩,看以後會多好(台語)。」等到晚餐弟媳母女外出吃飯,弟媳講述在廚房發現衛生紙的事,其女兒才告訴母親,衛生紙是她丟的沒處理,弟媳婦才感覺不好意思,隨便帶了兩顆肉圓給丈母娘吃。

 

人都喜歡用自己的臆測去行事,但不一定是正確的。至聖先師孔子也曾感慨「眼見不一定為實。」引用孔子與顏回的故事:「有一次顏回煮飯快要熟時,孔子路過,遠遠看見顏回竟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孔子不語;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起身說:『我夢到祖先了,應該拿這些清潔的食物先祭祀祂們。』顏回忙說:『不行!剛才有灰塵掉到鍋裡了,我抓了出來,扔掉總是可惜,所以自己吃掉了。』事後孔子感嘆道:『原以為眼見為實,誰知眼見的未必可信;憑藉內心的想法來做衡量事物,到頭來也不一定可靠。看來要藉由一些事物知道一個人的為人,也真的是不容易啊!』」(引用完畢)

 

眼見尚不可為憑,只聽單方面的半套故事更容易失真。由此可見,完整的傾聽雙方的敘述,必要時若再加上人證、物證等,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不論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有必要做通盤了解後,才能客觀的下結論。丈母娘與弟媳之間的關係,只有各自努力去圓滿。丈母娘不信奉佛教,只信奉從小到大的宮廟,講太多因果之事丈母娘也聽不進去。「人生酬業」,人與人間的相遇不會是偶然,各有各的因緣,只能心中祝福丈母娘,自己欠的債早日圓滿。

 

分享完畢

 

婆媳相處是自古以來難解的習題,但難解不是無解,只要從源頭的因果怨仇化解,這世間沒有解不開的習題。名為「家人」的緣份很深,換言之,彼此因果的糾結也很深。家人之間的問題與煩惱,很難用「講道理」來解決。看書找答案,或者請教閱歷豐富的高人商量對策,自以為道理都懂了,可是回到生活現實面,面對難纏的家人,用心鑽研的功力霎時歸零。

 

許多人的痛苦來源不是外人或外在環境,而是面對有因果相欠家人的感情冷漠或言語、行為暴力,從而衍生出的深刻無力與無奈,才是真正讓人精神緊繃、讓人不顧一切想逃離!但是,家是每個人一天最後的歸處,我們能逃到哪兒去?況且逃避無法解決問題、逃避無法化解困境,唯有解開兩人之間的因果,才能讓被討報的人徹底從生活煉獄中走出來。

 

世間事如果單用眼睛所見、耳朵所聽的去判別,會覺得文中的婆婆真可憐;相依為伴的老伴走了,唯一的兒子也走了,辛苦一輩子,臨老還要看媳婦的臉色過日子,家似乎不再是原本溫暖的避風港。但世間人看世間事,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必定是「因」的不善,才會招致如此的結「果」。

 

文中婆媳之間的因果我們無從得知,但這世間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愛,更不存在無緣無故的恨,凡事有其因,遇緣催化,才會生其果。今生所有的遭遇,全緣於過去世的所做所為,佛家所說的「因緣果報」,就如一顆小小的種子,埋到地裡,它終有一天會開花結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讓人真切的感受到因果相循的力道。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人們的個性和思考也會變得僵固難以改變。老人家隨著身體機能退化,害怕跌倒而不敢外出,與外界互動機會變少,大半時間只能與家人大眼瞪小眼,內心自然會變得更加封閉。此時若跟家人有相欠,老人家的日常想必如坐針氈,日子難熬。雖說自性自度,自業自消,但文中的婆婆年歲已大,要改變婆婆根深蒂固的觀念已不可能,小編會建議婆婆有學佛的女兒或女婿代婆婆請示和媳婦間的因果,幫婆婆化解跟媳婦的因果相欠,讓老人家的餘生歲月少受點精神折磨。父母養育我們很辛苦,銀耳燕窩比不上孝順子女圍身邊,讓老人家能安享晚年、舒心過日,這也是後生晚輩盡孝道的一部分。

 

世界真小,兜兜轉轉,還是這幾個人。世界也真大,斗轉星移,一轉身就是永別。世間人貪戀的愛或放不下的怨,在生死面前都毫無意義。不要輕忽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個善念、一個惡念,在未來、乃至未來世,都有可能為自己帶來無窮的福報或無盡的災難。心存善念、身行善舉,即使眼前看似做白工,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好處,但福雖未至,禍已遠離!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20220601 (55).jpg

20220601 (43).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ngrybb_hk&aid=17895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