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4/13 09:00:52瀏覽230|回應0|推薦2 | |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電梯一層、一層緩慢移動著。電梯外等待的人,有的不耐煩的看著手錶,有的一邊等待、一邊滑手機,也有許多運送機具、器械者在等候。電梯終於到了,但一開門,內部已滿承載,電梯外等候的人,不禁面露失望。在電梯內的人,已如沙丁魚般擠得無多餘空間,面露無奈,看著電梯外已久候的乘客。
下一波的電梯還停在很遠的樓層,電梯外的乘客,有人不移動,靜候下一次電梯的到來;也有乘客自言自語:「應該可以再擠一擠吧!」於是,一股勁地往已經滿載的電梯裡衝。電梯外與電梯內的人群不同相,如同照鏡子的內與外。電梯裡的人群與電梯外的人群,也因時間的緊迫與否,呈現出不同的心情與表情。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極為思念,感慨的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唐太宗視賢臣魏徵如人鏡,警惕自我之功過榮辱而成為一代明君。反思許多生活的周遭,也因自己勤誦佛經後,而有相對人鏡內與外的覺醒。
某次因持誦佛經的地點被干擾,所以另找一地點唸經,但此地點一進入有一股很難聞的氣味,因此請示佛菩薩:「是否適合在此繼續唸經?」感恩佛菩薩慈悲垂示:「可以。雖然有無形的菩薩在該空間,但是和睦相處即可。」有次竟見到此公共空間有裸睡等不堪入目的畫面,猛然領悟到自己:「年輕時因愛情沖昏頭,也曾在某公共空間有不適當的畫面,也曾做過讓他人覺得不堪入目之事。」但幸運的是後來遇見佛法,經過不斷持誦經典,時時勤拂拭自己的內心,慚愧地看到自己未修行前如此不恰當的行為。
我也反省到,因疫情期間長官有人力壓力,所以處處精算人力。比如0.5人力做原本的工作,另外0.5人力去支援其他部門。上司使用權力將一個人劃分為許多小數點,身為下屬只能面對難堪與不被尊重的心傷之果。感恩佛菩薩慈悲,垂示我的前世也因利用權勢教唆人,用拳頭毆打業主菩薩致傷重。原來我也曾以權勢壓制他人,受人力精算如此之果,已是重報輕受。反省我也曾腹背受敵,被他人背後說長道短,原因是我曾把他人的痛苦遭遇當笑話看。因果至公至正,不偏不倚,日日誦讀佛經,明瞭世間一切現象的發生,都是走過後留下的痕跡。
若曾咄咄逼人,必被命運反擊,讓自己陷入更狼狽不堪的境地;若曾不留情面攻擊他人,必如迴力鏢一般,被自己擊出的力道所反噬。參天巨木遇雷電襲擊,應聲斷裂,被火燃燒;柔韌小草風雨遇襲,隨風低頭、隨遇而安。風雨過後,輕輕拂去水珠,依舊生命盎然、歡喜迎接晨曦。世間許多事情的出現,常常令人措手不及,如《藥師經》中提及七種災難:「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各種考驗如波浪般層層湧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修正心性中明瞭,如黑羊與白羊在獨木橋各佔一方的對峙中,若學習以經典的智慧照破煩惱,與自己的傷痕共處,遇事先試著把對方當作空氣,先試著收斂欲脫口而出的惡語和怨念,便能從對峙的縫隙中找到破口全身而退。世間考驗與煩惱都是菩提,不論傷痕多麼痛、多麼不堪入目、多麼荒誕可笑,都是自己累世所造惡業與不良的習氣感召而來。
上善若水,時時端正、勤拂拭、洗滌並調整心性、對外敬重他人,在心性提升中,明白修習佛法不是受人推崇與愛戴,而是在逆境考驗時,修如如不動並忍辱。遇事心中先衡量,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心中那把尺。不管他人如何對我,我先做好份內的職責與工作,一切從我開始做好、做滿。誠心感謝佛菩薩!
(分享完畢)
眾生百態如一面明鏡,反映了世人的內心。藉由觀察眾生百態,我們也了知自己的身心。眾生百態也給了我們修行的啟發,以開放的態度,從觀察外境而回觀內心,是生活與修行的結合,亦是佛法的理論實踐。
證嚴法師靜思法語:「心思複雜,招致諸多理不清的煩惱;心思單純,才能品味人生的真幸福。」桌子上若有一堆水果,人們並不在意這堆水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上的會有多少。同理,公司有一大堆事情,人們並不在意這堆事情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會比別人多做了多少。人類有大智慧,卻因為心胸不夠寬廣、眼界不夠高遠,想的永遠只有自己,面對得失斤斤計較,最後都變成了小聰明。
近來社會興起所謂的「斷捨離」,主張清理掉生活周遭多餘、不用的雜物。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兩個空間要好好「清理」:人的周圍環境要好好清理,過多的雜物堆積,除了容易孳生蟑螂、老鼠、蚊子等小動物,對於出入動線還會形成安全隱憂;心靈的房間要好好清理,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每天會經歷許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順利的、不順利的,所有的事情堆積在心裡,負重的心會感覺很累。心靈不打掃便會蒙塵,時時清理,才能告別煩亂,讓煩惱隨清理而去。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是「清理好手」,都「捨得」放掉心裡多餘的負擔。尤其我們會很習慣將別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牢牢的記在心上、緊緊的抓在手上,無論時間經過多久,只要一想起來,便會立刻毫不猶豫地按下重播鍵,讓整個過程再跑一次,再次折磨自己的心,一遍又一遍。
修行有很多種說法,但說得更直白一點,便是「放下,再放下。」當人的心裡有「放下」的念頭時,表示內心還有委屈,還有不甘願,這還不夠放下。非得什麼念頭、什麼感覺都沒了,才是真的放下!但實話說,這真的很難!因為我們都是凡夫,我們都還有個人鮮明的感受與情緒,所以我們才需要依靠修行來修正自身的身口意;我們才需要依靠經典來日日提醒;提醒我們的不足,提醒我們保有一顆清明之心。
佛陀已遠,但佛陀為世人留下珍貴的智慧法語,世人藉著日日讀誦大乘經典,思惟佛陀的話語,猶如聽著佛陀的綸音不斷說法,才能不被「紅塵」這隻大怪亂了心、矇了眼。佛陀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外境好壞並不是苦樂的根源,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們的心。每個人的心就如一個畫家,能畫出一切身心五蘊的世間。要如何使用色彩、要如何作畫,全在我們的一念之間。修行就是不斷地改正自己,藉完善自己抵達幸福。
阿伯說:「最開始大家都是清淨的,清水加入色料下去,會變成汙濁的水,是世界的貪嗔癡,及肉身的眼耳鼻舌身意,汙染了我們的心識。隔陰之迷無法避免,但只要本世有養成每天誦經跟修行的習性,當修行已成為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下輩子還會延續習性。」
眾生的內心都有清淨美好的本質,但往往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而使這美好的本質蒙塵,動搖原本的堅持。外在環境的紛紛擾擾,其實也是隨因緣條件而變化的,只有看好自己的心,方能行所當行,止所當止。人生中,與佛陀的智慧同行,學習置身其中,而不著於世間,如此,才能不被世間所迷惑;人生中,與佛陀的智慧同行,如此,煩惱憂愁又怎能侵擾人心?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