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磨難,是上天給的功課與禮物
2023/03/23 08:46:12瀏覽314|回應0|推薦3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家庭,對很多人來說,是幸福與溫馨的代名詞;對我而言卻是需要鼓起很大勇氣去克服的夢魘,直到最近在面對考驗時,我找到了答案。我發現太執著於心裡那個理想的人生與家庭的幻境之中,我會在不知不覺間將自己封閉在心靈的最深處。為了保護自己,我選擇武裝自己、用笑容掩藏自己,因為害怕被別人看見內心的傷痕;我選擇否定自己、消滅自己,藉此催眠自己去忘記現實帶來的傷痛。經過長久的歲月,我早已習慣了這個狀況,然而傷痕不是不願意面對就會自然消失的,不面對、不克服,它還是一直在呀!

 

雖然感到很痛苦,好像翻出了心裡最黑暗、最痛苦的回憶,但我選擇讓自己去面對,我重新仔細地去回憶與檢視,發現原來我是被考驗打倒了,傷害我的並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我缺乏足夠強大的內心,去面對與克服考驗,我需要去學習原諒與寬恕,需要去擴展我的心量。其實,磨難是佛菩薩與上天給的功課與禮物,有考驗才能不斷地進步呀!別人則是在辛苦地扮演我的逆增上緣,沒有經過苦難,哪裡來嶄新亮麗的人生呢?不經過考驗,怎麼會有更好的心態與能力幫助別人呢?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與父母有心結,無論是生的或是養的,為人子女,仍要孝順父母,要多多回去看看父母親,既然有緣成為一家人,要樂觀去面對,放下心結,不要活在陰影中。上一代的不幸不要造成下一代的負擔,千萬不要讓不幸流傳下去,也不要讓下一代永遠活在陰影中,更不要讓後代成為最無辜的受害者。」

 

面對家庭的問題,我有了新的選擇。我知道凡事都有其因緣果報,能夠成為一家人都是有很深的緣份,如果是因果相欠,我很感恩父母給予我人身,讓我有受報彌補的機會。我很有福報,可以遇見佛菩薩與牟尼精舍,能夠透過「因果債,功德還」去處理因果問題,能夠藉著修行去導正心性、放下傷痛。

 

「歷事鍊心」,這起事件讓我體悟到事情不管有沒有因果,不管對錯,都要圓滿。別人與我結惡緣,我可以跟他結善緣;別人對我不好,我可以反其道而行,對他更好;別人傷害我,我可以選擇放下,盡心盡力地去幫助他、愛護他……。如此,才能夠從怨恨的輪迴中得到解脫。

 

分享二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則親不待」,以前看到這句話時會很感慨人生。為人子女本該孝敬父母,那時的我很怕父母的身子有所閃失,父母如有不適會常掛心上,服侍則更不用說了,父母有病痛一定親自關心照料。

 

俗語說「能者多勞」,久之,這些事務就非我莫屬。自從母親住生後,家族出現諸多讓我心碎的言語,雖然父親還健在,但我似乎不再屬於這家的人。另一因由,欠他們家的因果還清了,彼此的吸引力就不在,以前娘家的大事小事,只要有事通通找我回去,不管多累,他們的事通通都是我的事。當時沒遇到精舍,只能安慰自己是好人、是孝子,明白因果後,才知我什麼都不是,我是投胎來應劫還債的。

 

慶幸的是遇到精舍,明白與他們之間的因果。還完三位姪女的因果,她們長大成人,大家不再糾纏,各走各的路,我也不再掛心她們在外的安危。最明顯的是父親,因果總清之後,他從我家門口經過,他會不當一回事的經過。我在家時想與他打招呼,他會視若無睹,連鄰居都覺得奇怪。修行乃是修清淨心,放下一切塵勞才是我們的功課。《地藏經》說「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屆時的心情,只能盡人事聽天命。努力修行,找回回家的路,滾滾紅塵,不要眷戀。

 

分享完畢

 

上述文章說到:「那時的我很怕父母的身子有所閃失,父母如有不適會常掛心上,服侍則更不用說了,父母有病痛一定親自關心照料。」人與人間若有因果相欠就是這樣,還欠著對方時,內心會萬般牽掛,對方稍微打個噴嚏,彷彿有千萬蟲子在撓著自己的心窩,讓自己白天飯吃不好,晚上覺睡不安穩,深怕一個不留神,對方會突然從自己的生命裡消失。

 

還完因果以後呢?「因果總清之後,父親從我家門口經過,會不當一回事的經過。我在家時想與他打招呼,他會視若無睹」、「還完三位姪女的因果,她們長大成人,大家不再糾纏,各走各的路,我也不再掛心她們在外的安危。」刻畫在對方腦識裡你的影像變淡了,對方討報的執著減弱了,自然而然不會心心念念都是你,自然也就不再大事、小事都非你不可了!

 

未成佛要先學做人,佛法強調報恩,尤其注重孝道,兩人之間的因果雖兩清了,但這輩子的親緣關係仍在,該孝順父母的,依然要盡心孝順;該教養子女的,依然要盡力教養,身為何種身份該盡的責任和義務,依然要善盡其責,不得馬虎。如同《六祖壇經》中的教誨:「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始終保持正確的心態和觀念,意不顛倒,身不妄動,口不亂說,不丟失初心與包容,才是將修行與生活相互結合,將佛法真正落實在生活中。

 

這個世間是幻化的知見,修行其實是讓我們「去假歸實」。如果我們沒有對「假」的認知,便會讓自己的情緒、感受,時時被別人的言語、行為牽引。我們會因為別人的認同而開心雀躍;也會因別人的冷淡而傷心惱怒,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能夠主宰我們上天堂或下地獄。但這些情緒、感受都是非常主觀的,都屬於各人的知見,我們卻被這些「假」的知見緊緊捆綁,「認假為真」。

 

聖嚴法師說:「一個禪者的生活態度、人生觀,是灑脫自在,當機立斷,隨時放下,隨時提起;隨時提起,隨時放下。沒有什麼成功、失敗,也沒有什麼不得了、了不得的事情,應該做的就努力做,做不來的就不做;能成就的就盡力完成,成不了的就放下,這才是灑脫自在,真正自由、自在的人。」(引用完畢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一切如夢幻泡影,這才是真相。藉由這世間的假來修真,提醒自己,要認真演戲,但不要被戲中的角色影響、同化。凡事,不要苛求順暢,順暢不是在幫你,磨難,是上天給的功課與禮物。「藉假修真」,「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須大家細細去體悟。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202301 (20).jpg

202301 (21).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ngrybb_hk&aid=178678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