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要清閒的人生得有智慧
2023/02/14 10:39:40瀏覽103|回應0|推薦1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鄰居是一對老夫婦,兩人相繼以九十幾歲的高齡離世。他們的晚年生活,是我周遭的親朋好友中過得最有品質的。我想他們能有如此優質的晚年生活,應該歸功於他們能捨的處世態度吧。

 

老先生自公職退休後,因學有專長,所以又被一家頗有規模的私人企業聘為顧問;而老太太則是自一間公立國中教職退休,領有退休金,因此兩老在經濟上不虞匱乏。夫妻倆都很盡心栽培五個兒女,對孩子們的教育很捨得花費。雖然孩子們的人生際遇各不相同,但都是孝順乖巧的孩子。

 

老先生正式退休後,夫妻兩人就把錢財交由大女兒管理,因為這個大姐聰慧,處事也很公正,所以底下的弟弟妹妹也都沒有異議,且非常信服。

 

老先生夫妻倆的晚年生活,也全都是由老大在打理,老大講什麼,弟弟妹妹都照單全收,全無怨言,這也是我很佩服老先生的地方,把孩子教得如此成功。當兩老疾病纏身時,除了聘請外籍看護照顧外,老大也要求自己和弟弟妹妹輪值,每天兩老身旁一定有子女隨侍在側,陪伴兩老看病,協助生活起居,而不是全部交給外籍看護。

 

老先生的兒女們散居在各縣市,遇到輪值時,不管搭何種交通工具返家,全部是兩老買單;全家出門遊玩吃飯等,也是兩老出的錢,所以在老先生家沒有「親兄弟,明算帳」的問題,我們常講談錢傷感情,在他們家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他們家大姐曾跟我說,父母常跟她講錢就是要花,他們已經走到人生的最後一里路,如果能用錢讓子女之間沒有紛爭;如果能用錢讓他們兩老可以善終,那這錢為什麼還要揣在懷裡呢?他們老了就是要圖個清閒,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況年紀大了,頭腦也不如年輕時靈光,萬一錢被騙了,豈不是更心疼?

 

所以他們選擇放空,就交由老大全權處理,唯希望在兩老百年之後,能將剩餘的錢捐出去,因為對孩子們階段性的任務已完成,未來的人生,每個孩子都要為自己的路負責。父母親的這筆錢,就讓它幫助該幫助的人,這樣他們的人生就更完滿了。

 

這真是多有智慧的兩位老人家,因為他們的能捨,所以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有尊嚴,也因為他們的能捨,所以讓子女們不會為錢反目。雖兩老已離世,但是他們的風範,很值得我學習。

 

(分享完畢)

 

現代人跟以前的人不一樣,以前的父母親相較比較勤儉持家,一輩子節儉儲蓄,傳給下一代。現代人比較不一樣,人生及時行樂,光是看出遊的狀況就知道,以前的假期與現在的假期,在塞車程度上就差非常多。現代人比起以前的人儲蓄習慣少多了,享樂習慣多了很多。

 

上述案例的老先生老太太很有智慧,許多家庭在長輩年老時會發生兄弟姊妹鬩牆的事情,或許背後有因果關係使然(過去的因果業障),也會有純因為財產分不平均導致失和的案例(造成來世因果),若為過去因果,也只能受報或功德迴向來解冤怨,若是財產分不均的狀況,這就考驗為人父母親的智慧了。

 

上述案例提到教育的部分,老先生與老太太把孩子教得很好,讓孩子們都能透過大女兒去協調各種事情。這種利益的事情需要公平公正,曾聽過有智慧的大德討論如何分家產,他們說必須有一位子女出來對所有財產劃分,劃分的人挑最後剩下的那一份。能這樣做確實可以少掉許多問題,否則常見的狀況是分完家產後,彼此再也不見面。

 

上述老先生與老太太及孩子們外出遊玩時也都是父母出錢,這也是很有智慧,每個家庭狀態不一樣,但這確實是一個很好避免紛爭的方法。錢財在生命中並不是永恆擁有,只是暫時保存,真的只是「暫時」,若發生事故的時候,錢存在銀行內也會通通消失!《大智度論》云:「富貴雖樂,一切無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輕躁不定。」「五家」指的是貪官、盜賊、惡火、大水和不肖兒女。社會上許多新聞可以看到上述指的五家,而且現在這時候有「更多家」,有的企業做很大,引起了當局者覬覦,透過制定法律或脅迫,千百億的財產一樣得乖乖繳出;盜賊、戰爭、惡火、大水、地震或其他天災人禍,一碰上也是損失慘重,甚直連命都沒了;不肖兒女的新聞幾乎每天都能看見……等,錢財只是暫時留身邊,有智慧的應用很重要。

 

面對錢財可能瞬間消失的狀況,建議您可以把有形財變成無形財,多多捐款布施,最好也帶著孩子一起布施,讓孩子邊看邊學,養成布施的習慣。積善之家有餘慶,布施的利益都會回到自己或家祖的祖德中,當功德有了,您念經容易懂,開悟快,事業與學業順利;當祖德富足了,家族老少都受益,也不用擔心「五家」的問題,因為早已將有形財轉為無形財。甚至真的遇到災難了,這些無形財可能轉化為救您或家族的資糧。俗話說千金難買寸光陰,這指的是用有形的金難買到光陰,但轉化為無形,或許光陰()就跑出來了,延壽的案例可以參考精舍出版的各類故事,也能參考《了凡四訓》中了凡先生的案例。

 

分享文提到兩老希望「百年之後,能將剩餘的錢捐出去,因為對孩子們階段性的任務已完成,未來的人生,每個孩子都要為自己的路負責。父母親的這筆錢,就讓它幫助該幫助的人」這是非常有智慧的作法,減少了分家產的紛爭,也讓孩子看到豁達助人的至高理念,並要孩子不要依靠父母,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樣的方式我們應當效法。換個角度想,這也算是超渡自己,不是每個家庭都學佛,我們無法期盼孩子在我們百年後能超渡我們(就算他願意,但他未來家庭的人也不一定同意),但至少我們可以這樣交代囑咐,自己超渡自己,為靈界的日子鋪路。

 

念經可以得到智慧,多看牟尼精舍感應故事也能開啟生活智慧。上述老先生與老太太的教育理念值得仿效,我們從小該給孩子這樣的教育,讓家庭和諧,讓孩子曉得勤奮布施,並且了解需要靠自己努力來成就人生,能有美好的日子。

 

20220901 (37).jpg

20220901 (38).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ngrybb_hk&aid=17837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