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耳濡目染
2021/11/20 10:24:49瀏覽157|回應0|推薦2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常跑外道道場,就是在效忠外道,福報會被外道吸走,更有甚者會損壞法身慧命!知道路走錯了,就不要再走,切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家誦經就好,不要亂跑道場。」-108.10.27/11.03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為人父母者,教小孩時若是不用心,等他們長大就換大人要操心。教養子女,『教』要擺在『養』前面,要教育子女正確的人生觀念,養成良好的品格和情操。」-108.07.2128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小女原本吃素,但自從去靈通之教練聽保健食品相關課程後,已經開葷。這次她回家,剛好跟認識多年學長的舅舅見面,小女一開始哈欠連連,且表情輕蔑、輕挑,學長的舅舅幫忙處理之後,沒多久,小女的表情恢復正常。學長的舅舅說,先把小女身邊的外道「護法」請走了,但偏得很厲害,要小女唸《金剛經》。

 

我想起了今年4月間去精舍請示時,阿伯開示:「教練屬外道」,要小女每日靜坐,至少日誦《金剛經》一部,但一開始我怕破壞了與小女之間的關係,所以沒有追蹤她是否持續靜坐及唸經,二則自己懶散,沒有常常與她談心,幾個月下來,如同登山走錯路,越走離目標越遠了。

 

回家途中,我問小女明年實習結束,考完執照,是否會到醫院服務,她說「應該不會」,是否要改唸中醫,她說「現在不想」,那未來要做什麼……小女沈默。檢討自己從接觸精舍開始,小女的大小業力都是用捐款方式解決,一直沒有要求她自己唸經,總覺得她課業已經很忙,只讓她向業主菩薩懺悔,雖然業力很快的一件一件迴向成功,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來,還不如讓她參與其中,自己慢慢誦經銷業,深入經藏,切身體會,才能培養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

 

悔心已遲,莫若振奮,「有佛法就有辦法」,因為疏離孩子所以不瞭解她,修正自己的行為,就是花時間多與她聊聊,想辦法把她「導入、契入修行」,還好小女12月中就要回到台中實習,遠離在台北的教練,這樣就可以常帶她到精舍,親近阿伯、善知識,「靠佛菩薩冥冥之中的力量,讓她在誦經的過程中,能漸漸轉心性,把不好的習性改掉(我也是),培養好的習性」,回到柳暗花明那一村。以上分享,感恩。

 

(分享完畢)

 

習性的養成,不論是好或是壞,是循序漸進的;同理,一個人的心性要被身處的環境所影響,不論是提升或是下墜,一樣也是日濡月染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常常接觸有正知正見、清淨的善知識,心性陽光的人,正大光明的事物,心自然走清淨的路;反之,若與接觸的全是帶有嚴重貪、嗔、痴的惡知識,沒有正知正見、煩惱習氣強的人,或是殺、盜、淫、妄、酒等資訊與事物,久之則易受染汙。」-108.08.0411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所以說,修行要慎選環境。再怎麼優良心性的人,一旦自小身處龍蛇混雜之處,多多少少也會沾染不良習性,只想玩樂而不求上進,一旦受到影響,人心放逸後,「心如平原放馬,易放難收」。當普世價值觀是偏差的,而自己又沒有接觸善知識或者接觸正法,通常都會落入認假為真的陷阱中。有人就說了「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淹沒才人」。身邊都是好學之人,自己久之也會受到影響而改變,「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是成就大學問家孟子的要件之一,當然也要孟子願意受教並實幹方可達成。

 

所以說,修行要有耐性的日日薰習。如同任何的技術、才藝、技能、學識,無不是由一點一滴,日積月累而成,修行的定力,心性的體悟與實證,亦復如是。古人常說:「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修行人平日的練習,謹言慎行,時時觀察起心動念,清淨身口意,就是為了修行考驗來臨時的表現;若能保持常態,那考試可輕鬆通過,修行境界就能逐步上升,才有出離三界的可能;然而倘若平時不夠認真,則「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考驗一來,大多東倒西歪,被境界搞得團團轉。

 

耳濡目染,是人養成習慣的過程,尤其是歷事尚淺的孩童、青年,他們的可塑性佳,且較無判斷能力,容易被環境因子牽著走;須知,墮落容易,要提升卻需要好一番的努力。身為師長父母,更要以身作則,把家庭佛化,把教育佛化,把心靈佛化,塑造慈悲、歡喜、卑下、平等的環境給予我們的下一代,以三綱五常、倫理道德為處事基礎,做好心靈環保,如此就是昌盛佛法;由自己做起,由家庭做起,由學校做起,這樣世間哪有不和諧的道理呢?就像聖嚴法師說道:「人的心境,往往會因為受到環境的誘惑、刺激而產生情緒的波動,輕者覺得困擾,重者喪失自主的能力。如果有了心靈環保的措施,遇到狀況發生時,便可淺則保持平靜、穩定,深則自主、自在」。在此與大家分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0200701 (50).jpg

20200701 (40).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ngrybb_hk&aid=17054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