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所習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本校勘記
2009/06/07 05:06:45瀏覽1301|回應0|推薦1
世所習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本校勘記

一、緣起
  世所習誦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本,下稱(俗本),多標唐三藏法師玄奘法師奉詔譯,其實有部分經文是前人從別的經卷添加的。這好像某些現代人把別人的文章東剪西貼湊拼起來,然後加到玄奘法師所翻的藥師經中發表。其中從東晉帛尸梨蜜多羅所譯的《大灌頂神咒經第十二卷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添入八菩薩名。從唐義淨所譯的《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添入說咒一段文,凡四百二十八字。這問題《印光法師文鈔卷三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重刻序》中,提倡三經實本一經,認為藥師經咒舉世受持,若不添入,則誦經者不蒙密咒利益,持咒者不知出自何經,前人此舉契理契機,所以給與了肯定。
  我們作為佛教徒,對佛經是尊重的。佛說的我們不能減,佛沒說的我們不能加。為什麼?因為你不敢。為什麼你不敢?因為你不懂嘛。我不是說鳩摩羅什法師譯阿彌陀經縮簡經題和刪去四維佛的問題,不是說玄奘法師譯心經為什麼只有二百六十字連如是我聞都不翻的問題,也不是說法華之普門品重誦、華嚴之普賢行願品的合佛心而起化導問題。印光大師的唱議依據是三經實本一經,三經是否實本一經那不是問題,因為那只是他的看法,經過添加湊合而成的通俗本變了個三不像,這樣的重輯的性質是佛教的通俗化,或是道化訛替,如果是後者,行者又應采取什麼態度對待,這才是核心問題。
  近代夏蓮居居士會集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就屬於這一類三不像,因為夏氏對前代五種譯本進行剪貼和隨意增刪,後人不考,年代久遠,後人乾脆不叫會集本了,連講經的法師也乾脆叫它為「經」了。這類三不像的東西,美其名只能稱為內容有待商榷的個人筆記而已。所以,作者認為有必要對俗本進行校勘,指出重點偏差,讓行者擇善本修行藥師法門。
  筆者深感佛祖釋尊教主言此經乃是諸佛甚深行處,故不敢妄自尊大,說自己讀懂讀通此經,在此只希望提出一些疑問,請諸位大善知識予以指正。

二、像法轉時與像法起時
  弘一法師在《藥師經析疑》中,根據一七三八年日本寬水寺實觀法師所撰《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義疏》,提出了像法轉非像法以後的說法。
  『【問】「像法轉時」,是何義耶?
  【答】長谷云:「轉者,變也,恐指末法。」今謂不爾。《七佛經》中,雖於此云「末法之時」,其後《救脱章》則云:「於後末世像法起時」。對佛滅後,雖蒙「末」名,實是像法。秋篠云:「轉者,起也。」其說則是。』
  再看四譯本:
  (奘譯)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銷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晉譯)世尊,願為未來像法眾生宣揚顯說,往昔過去諸佛名字,及清淨國土莊嚴之事。願為解說,得聞法要。
  (隋譯)世尊,唯願演說諸佛名號,及本昔所發殊勝大願,令眾生聞已,業障消除,攝受來世正法壞時諸眾生故。
  (淨譯)世尊,今有無量人天大眾,為聽法故,皆已雲集。惟佛世尊,從初發意,乃至於今,所有無量塵沙數劫,諸佛剎土,無不知見。願為我等,及未來世像法眾生, 慈悲演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國土莊嚴、善巧方便、差別之相。令諸聞者,業障消除,乃至菩提,得不退轉。
  宗舜在他所撰《藥師經》四譯對讀本中指出:
  『奘譯「像法轉時」的「轉」,是生起的意思。
  唯識學中,把某種事物依因緣而生起稱為「轉」,因為生起的就是前種事物(因緣)的轉變。《唯識三十論頌》說: 「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彼依識所變,此能變唯三。」
  唐/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解釋說:「我法之相,如《論》自釋,相謂相狀,轉是起義。相起非一,故名種種。二句意言:汝所問云,我法若無,世間及聖教云何說有者?非離識外,有實我法自體性故,世間、聖教說有我法。但由二種假名言故,說有我法種種相轉。應釋《頌》言:世間聖教所言我法,由假說故,有此種種諸相轉起,非實有體說為我法。」
  所以,民國/何子培《藥師經旁解》說:「像法轉時,即像法起時,佛滅千年以後也。或云佛滅五百年後。」這樣解釋,和晉譯的「未來像法」、隋譯的「來世正法壞時」、淨譯「未來世像法」完全吻合。
  不過,轉作「生起」義,在辭書中均未載,為佛教所獨有。而一般人往往容易按字面的意思,把「轉」理解為轉變或者轉入。這一理解的代表者比較典型的有下面三位:
  印順法師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中說:「佛滅千年後,為像法時代;兩千年後,即從像法轉入末法時代,也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眾生的善根越來越淺,煩惱越來越重,修行了生死者少,而苦痛愈來愈多。佛為慈濟這些眾生,所以應曼殊的請求,開示這簡易的藥師淨土法門」。他把轉解釋為轉入,所謂轉入,就是轉變原來方向而進入某地或某方面。
  吳信如(吳立民)在所著《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釋義中,把「願為我等,及未來世像法眾生,慈悲演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國土莊嚴、善巧方便、差別之相」一段講作「請為我們現在及末法時期眾生發大慈悲心,演講開示諸 佛的名號,及諸佛因地的本大行願、無邊殊勝功德,國土莊嚴,善巧方便」,顯然不是按照義淨譯本,而是受了錯解玄奘譯本的影響。因為義淨譯本原文中明明白白說是「願為我等,及未來世像法眾生,」並沒有直接涉及所謂末法時代眾生問題。
  臺灣圓香居士語譯的《語體文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把此句譯作「並使末法時代的眾生,也能獲得安樂利益」,也是把「轉」理解成「轉入」。
  應該說,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
  唐/金剛智譯《大勝金剛佛頂念誦儀軌》中曰:「若有末法轉時,有諸眾生常結此印,持念真言者,一切兵力不能相害,水火不焚漂,不便一切惡魔惡鬼,金剛、胎藏聖眾,坐臥咸來增擁護。」此處提出「末法轉時」,如果把轉理解成轉入,佛教說正法、像法、末法三時,那麼末法轉時,豈不成了由末法轉入正法之時?故而,這裏的「末法轉時」,意為末法生起(開始)的時候。也只有這樣理解,才可以和另外三個譯本所明確提出的「像法」相吻合。』
  雲祥比丘為(俗本)寫簡介說:「藥師經是救拔像法時期以後,被業障所纏眾生的最上法門。」顯然也是採納了印順法師和吳信如居士一般的說法。
  作者認為,正像末三時乃因人心而定,行者果真要修持藥師法門,必須深入經藏,結合懺儀,方能顯密雙修。所謂「像法」,正如丁福保云,謂佛去世久,道化訛替也。吾人不正處於這一時期嗎?所以,既然明白藥師經講的是像法,就應配合佛心,如理如法修好藥師法門。

三、有八菩薩示其道路
  (俗本)在奘譯藥師經添入了八菩薩名,如果真誠實尊重地依晉譯原文,理應只添入:「其名曰。 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 無盡意菩薩。寶壇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等四十一字。
  然而,俗本編者卻把得大勢菩薩改為大勢至菩薩。
  (奘譯)「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原文只有十六字。
  (俗本)「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 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無盡意菩薩。寶壇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一共六十三字。
  經俗本編者恣意修改後,產生了一定的偏差。
  首先是大勢至菩薩是否得大勢菩薩的問題。
  一般人都說大勢至菩薩又名得大勢菩薩,密藏有一本經裡頭大勢至菩薩與得大勢菩薩是並列的,而且各自說出菩薩摩訶薩的弘誓願以及修行的淨土清淨妙行。茲節錄如下,供養同行者。
﹝密教部﹞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二十一冊 No. 1332《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
  「大勢至菩薩。復欲樂說菩薩有四事利益眾生心無疲惓。何等為四。一者菩薩摩訶薩。自捨己樂施與眾生。見他受苦如己無異。慈心流惻痛徹骨髓。二者菩薩摩訶薩於沒溺處設大橋船。運度眾生無有疲厭。三者菩薩摩訶薩於生死海中眾生洄澓。自手牢捉令達彼岸。四者知諸眾生往古來今猶如幻化。雖達此理度人無厭。是為菩薩四事利益拯濟群生。
  得大勢菩薩復欲樂說。誰能於釋迦牟尼佛遺法之中作佛事者我等八人常當擁護。毘說有四事何等為四。一者憶無量苦見眾生苦如我無異。二者我等所持戒功德。悉捨施與眾生。共用迴向無上菩提。三者能忍苦事荷負一切眾生到於彼岸。四者發舉一切眾生心。猶如慈父念子無異。是為菩薩自利利人清淨妙行。」
  可見得大勢菩薩不一定就是大勢至菩薩。  
  其次是示其道路到哪裡的問題
  俗本編者顯然是想把觀音勢至並列,以期達到接引到西方淨土的目的。然而,這就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悲心加上一定的局限了。試看:
  (晉譯)「佛言若四輩弟子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常修月六齋年三長齋。或晝夜精勤一心苦行。願欲往生西方阿彌陀佛國者。憶念晝夜。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或復中悔聞我說是藥師琉璃光佛本願功德。 盡其壽命欲終之日。有八菩薩。其名曰。 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壇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菩薩皆當飛往迎其精神。不經八難生蓮華中。自然音樂而相娛樂。佛言假使壽命自欲盡時臨終之日。得聞我說是藥師琉璃光佛本願功德者。命終之後皆得上生天上。不復歷三惡道中。天上福盡若下生人間。當為帝王家作子。或於豪姓長者居士富貴家生。皆當端正聰明智慧高才勇猛。若是女人化成男子。無復憂苦患難者也。
」(中略)

  又(晉譯)「佛言文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發心造立藥師琉璃光如來形像。供養禮拜懸雜色幡蓋。燒香散華歌詠讚歎。圍繞百匝還本座處。端坐思惟念藥師琉璃光佛無量功德。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菜食長齋。供養禮拜藥師琉璃光佛。求心中所願者無不獲得。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安隱得安隱求男女得男女。求官位得官位。若命過已後欲生妙樂天上者。亦當禮敬藥師琉璃光佛 至真等正覺。若欲上生三十三天者。亦當禮敬琉璃光佛必得往生。若欲與明師世世相 值遇者。亦當禮敬琉璃光佛。佛告文殊若欲生十方妙樂國土者。亦當禮敬琉璃光佛。欲得生兜率天見彌勒者。亦應禮敬琉璃光佛。」
  綜上所述,顯見藥師如來的悲願不僅在於示導西方,那是阿彌陀佛的專有悲願。藥師如來的無邊願力是你願生哪裡就讓你生哪裡去。
  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於美國加州洛杉磯金輪聖寺講述《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時,(因錄音帶部分缺漏,從八菩薩以下至「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由上人弟子補講。)其弟子指出: 「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這八位大菩薩,就以神通力,從空中而來,到這個將要死的人面前,「示其道路」:就來指示他一條路。什麼樣的路呢?就是往生東方淨土的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在這個淨土當中,也有種種不同顏色的花,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那麼這八位大菩薩,就接引這個修行人,來到東方琉璃世界,就在這種種不同顏色的眾寶蓮花中,清淨化生,不需要經過父母的胞胎。」
  民國二十三年六月在寧波育王寺太虛大師講述藥師經,對此問題詳見下述:
  「由藥師如來本願功德力故,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導其往生於淨琉璃土種種雜色寶花之蓮池中,自然化生。雜色者,如彌陀經所云:『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亦光,白色白光』。八人菩薩者,藏中三譯,皆無其名,義淨法師譯本,且作『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八菩薩名,乃依灌頂經添入,故今不釋。然此有疑者,聞藥師佛名,往生藥師淨土,何須八大菩薩助之往生耶?又何必於欲生西方未決定者乃導之往生耶?則因藥師佛法門,以消災延壽為主,往生淨土乃其兼帶之益,而欲生西方者,即屬淨土之機;又未決定,將致功行虛棄,以其與藥師佛緣熟,故由此土名稱普聞眾所崇敬之八菩薩,助生琉璃國耳。」
  又弘一法師《藥師經析疑》云:
 「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
  【問】:各有淨土,何以示導西方耶?
  【答】:如《心地觀經》云:或一菩薩多佛化。是也。
  【問】:應生極樂何品耶?
  【答】:難以定知。或上三品,文云具諸戒行故。或中二品,文說持戒故。或雖秉戒而迴向心弱者,生中下品或下三品。豈止極樂,生十方者亦然。故晉本云:若欲生十方妙樂國土者,亦當禮敬藥師琉璃光佛,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見彌勒者,亦當禮敬藥師琉璃光佛。
  【問】:十方兜率亦引導否?
  【答】:或不導,經不說故。或導,願力無邊故。」
  作者認為「即於彼界」的「彼界」,約狹義,是指釋尊向曼殊說完藥師琉璃世界勸勉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的彼佛世界,亦即東方淨琉璃世界。。若廣義,是指十方世界,當然包括極樂世界,但對願生西方而未定者則不一定示導極樂。
  另外,(奘譯)「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明明說乘神通來,(奘譯)本的「神通」二字在﹝明﹞永樂北藏、﹝清﹞龍藏、大正藏乃至麗藏都是一致的。俗本編者為什麼要改為乘空而來呢?
  試比較四種譯本和俗本
  (奘譯)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
  (晉譯)是八菩薩皆當飛往迎其精神。
  (隋譯)有八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徑。
  (淨譯)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去處。
  (俗本)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
  顯見俗本是從(晉譯)取是八菩薩,從(隋譯)取乘空而來,從(奘譯)取示其道路,結合三譯輯成的。姑不論所取材的三譯本是否同經異譯,俗本編者是否取長補短?這樣補補貼貼的標準是什麼?誰能說乘神通來是短,乘空而來是長呢?印光大師也沒說你可隨便更改玄奘法師的語言模式喔。今人修道多求感應,只有有人往生了,就拼命往外找瑞相,諸如五彩光啦雲啦香氣啦,有些人不論緇素還拿攝錄機對著當空朝陽拍雲翳的光彩折射,再用電腦彩繪描出其所以為看見的佛菩薩的外型,來當眾說明有接引往西的瑞相。你跟他說是乘神通來,他說看不見,你跟他說乘空而來,他不但相信,還爭著去拍去看。俗本就是在這種人的心理狀態下的必然產物。

四、俗本咒章不符淨譯藥師七佛經原本咒章
  (俗本)添入了四百二十八字:
  「復次曼殊室利。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觀諸有情。遇眾病苦瘦〔癴〕乾消黃熱等病。或被厭魅蠱〔毒〕所中。或復短命或時橫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時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既入定已。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大陀羅尼曰。
南謨薄伽伐帝。 鞞殺社。 窶嚕薜琉璃。 〔鉢〕喇婆。 〔喝〕囉闍也。 〔怛〕〔陀〕揭多〔耶〕。 阿囉喝帝。 三藐三勃陀〔耶〕。 呾姪他。 唵。 鞞殺逝。 鞞殺逝。 鞞殺社。 三沒揭帝。 〔娑〕訶。
爾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放大光明。一切眾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慇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咒勿令廢忘。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瑠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華〕燒香塗香。作眾伎樂供養形像。於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於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今依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四冊 No. 451《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CBETA T14 No. 451 (淨譯)經咒章句原文是四百二十七字,錄寫如下:
  「復次曼殊室利。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觀諸有情。遇眾病苦瘦〔瘧〕乾消黃熱等病。或被厭魅蠱〔道〕所中。或復短命或時橫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時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滅除〕一切眾生苦惱。既入定已。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大陀羅尼〔咒〕曰。
南謨薄伽伐帝 鞞殺社窶嚕 薜琉璃缽喇婆 曷囉闍也 呾他揭多也 阿囉喝帝 三藐三勃陀也呾姪他唵 鞞殺逝鞞殺逝 鞞殺社三沒揭帝 莎訶
爾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放大光明。一切眾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指心念誦。皆得如意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慇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咒勿令廢忘。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如上七佛〕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花末香〕燒香塗香。作眾伎樂供養形像。於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於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可見(俗本)的四百二十八字與淨譯本的四百二十七字是不盡相同的。咒語音譯姑不論,既然敢改動「如上七佛」,那是一項很大的工程,所以一不做,二不休,順手刪除「咒」、「末香」三字,來配合下列的增刪,
以湊夠字數。。

  (俗本):「瘦癴乾消」
  (淨譯):「瘦瘧乾消」
  (俗本):「厭魅蠱毒」
  (淨譯):「厭魅蠱道」
  (俗本):「光中演說大陀羅尼曰」
  (淨譯):「光中演說大陀羅尼咒曰」
  (俗本):「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
  (淨譯):「名曰滅除一切眾生苦惱」
  (俗本):「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
  (淨譯):「一心為彼病人清淨澡漱」
  (俗本):「至心念誦」
  (淨譯):「指心念誦」
  (俗本):「皆得如是」
  (淨譯):「皆得如意」
  (俗本):「常清淨澡漱」
  (淨譯):「清淨澡漱」
  (俗本):得聞「藥師瑠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
  (淨譯):得聞「如上七佛」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
  (俗本):「以諸香華燒香塗香」
  (淨譯):「以諸香〔花末香〕燒香塗香」
  經文這樣修改後,俗本與原經出現了很大的文義偏差。「所有名號」再不能解釋為七佛的名號了。所以無論誰講經,只能釋之為「佛的十號」。這樣免強解釋,就不能與下文的「如是便蒙諸佛護念」中的「諸佛」相呼應了。釋尊明明白白告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如上七佛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而不是一佛的名號,這與彌陀經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收異曲同工之效。上文已提過,修藥師法一定要如理如法,即是要求三業清淨,根據經文,結合懺儀,不能馬虎,那你是要念七佛名號還是一佛名號?如果是一佛,為何又得諸佛護念乃至菩提?如果採納印光大師的說法,謂三經實本一經,應該不會出現這種一佛七佛的問題。
  特別應指出的是,修到華嚴事事無礙的境界才能融通其中妙理。在現階段只能理解為,因為佛說每本經的對象都不同,而且每一尊佛在因地上所發的願都不同,所以諸佛國土也不盡相同。佛佛道同是講佛法身不二,那就是毗盧遮那。但實報化應身佛依正莊嚴則不一樣。如果硬要說藥師佛就是諸佛,那佛祖沒必要說了阿彌陀經又說藥師經。譬如東方之琉璃光與西方之無量光同一轍,晝夜長明,古今恆曜,究竟顯大光明藏之般若德也。既是同顯般若,何不通通叫無量光?其實琉璃是簡稱,具足言之應云「吠琉璃」,華言「青帝寶」。藥師在東方,東方屬青色,居震位,且震方為群動之首,乃甲木代表發生之象,以藥治病貴乎起死回生也,不應同西金之肅殺號。
  洪啟嵩居士在他所著的《藥師經提要》對《藥師經》與《藥師七佛經》經本同異的問題作了詳細分析,認為二經不是同一經。所以,這是值得行者慎思的。
  且看(奘譯)本曼殊室利是怎樣回答佛陀的。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於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中略)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餘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守護。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中略)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可見,(奘譯)本原文的理路是一貫的分明清晰的,沒有絲毫混淆,可以給予行者明確的指導。

五、結論

  今天,佛祖已離人世,老師不在了,我們佛弟子還是要依教奉行,以戒為師,以佛經為師,那是佛祖的遺教。在俗本藥師經這問題上,筆者希望我大華嚴寺乃至十方的諸師大德們,參考入藏的藥師經譯本和懺儀,重輯一本較完善的藥師經課誦本,付梓流通,供藥師行者作為念誦修持之用,則能收顯密圓通,彌彰與拔之用。
( 心情隨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iyi53can&aid=299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