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子道德經:達到"無我的境界"才能看清真實的世界(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樣) | 書解讀《道德經》(相由心生,善惡,莊子,王陽明,人生智慧,哲學,天道)
2023/06/29 02:25:13瀏覽110|回應0|推薦0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TMOxosB71LQ

天天讀書會34.5萬位訂閱者

觀看次數:1,205,485 202298 #老子 #道德經 #人生智慧

歡迎來到天天讀書會,每天聽本好書,讓思維來一次升級。

今天我們繼續解讀老子的《道德經》(相由心生,善惡,莊子,王陽明,人生智慧,哲學,天道)

我們來看一看,老子眼中的善惡、對錯、好壞是什麽樣的,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客觀的看待萬事萬物,順應天道行事。

我們常說相由心生,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好壞善惡,都會表現於他的樣貌之上,這也是古代「相法」的精髓。

但其實這句話還有一層更深的含義,這層含義不只是老子《道德經》這本書的思想精髓之一,更是古代思想家的思想精髓之一。

「相由心生」源自於《無常經》,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意思就是,這個世界本來沒有具體的形象和概念,之所以會出現好壞善惡等觀念,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出現了變化。

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並不一定是世界的真相,我們所感覺到的,也不一定是這個世界的本質(相由心生,善惡,莊子,王陽明,人生智慧,哲學,天道)

#老子 #道德經 #人生智慧

00:00:00 相由心生與好壞善惡導論

00:00:47 善惡與相由心生

00:04:24 為何會有善惡對錯之分

00:08:11 莊子眼中的天籟之音

00:11:04 放空自己,才能遠離固定思維

00:13:29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字幕記錄

相由心生與好壞善惡導論
0:03
我們常說相由心生
0:05
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好壞善惡
0:07
都會表現於他的樣貌之上
0:10
這也是古代“相法”的精髓
0:12
但其實這句話還有一層更深的含義
0:15
這層含義不只是老子《道德經》這本書的思想精髓之一
0:20
更是古代思想家的思想精髓之一
0:25
你好,歡迎來到天天讀書會
0:27
每天聽本好書,讓思維來一次升級
0:31
今天我們繼續解讀老子的《道德經》。
0:35
我們來看一看
0:36
老子眼中的善惡、對錯、好壞是什麽樣的
0:40
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客觀的看待萬事萬物
0:43
順應天道行事
善惡與相由心生
0:47
善惡與相由心生
0:50
相由心生
0:52
第一層意思就是一個人內心的善惡與否
0:55
會體現在他的外貌之上
0:57
這里的相指的就是相貌,面相
1:02
但其實這個相還有第二層意思
1:05
也可以理解為外相,什麽是外相呢?
1:09
“相由心生”源自於《無常經》,佛曰:
1:13
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
1:16
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
1:20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1:23
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1:26
意思就是
1:27
這個世界本來沒有具體的形象和概念
1:30
之所以會出現好壞善惡等觀念
1:33
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出現了變化
1:36
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並不一定是世界的真相
1:40
我們所感覺到的
1:42
也不一定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1:45
比如說
1:46
一個人家里丟失了一件貴重的物品
1:49
推論一番後懷疑是鄰居偷的
1:52
這個時候他再觀察鄰居的言行
1:55
怎麽看怎麽像是賊
1:56
舉手投足之間都會有一種奸詐的感覺
2:00
結果沒兩天的時間
2:02
他又在家里找到了這件物品
2:04
這個時候再看鄰居
2:06
就完全沒有了賊的感覺
2:09
在這個過程中
2:10
鄰居的外表並沒有發生變化
2:13
變化的只是觀察者自己的心
2:16
我們也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題
2:19
來體驗一下”相由心生”。
2:22
大家再來看一下這幅圖
2:24
你看到的是一個側臉少女
2:26
還是一個低頭向下看的老婦呢?
2:29
給大家十秒鐘時間來觀察
2:44
這個是最有名的雙視圖之一
2:46
是英國漫畫家威廉·希爾創作
2:49
名為《我的妻子和岳母》。
2:53
澳大利亞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用這幅圖對人們做了一個測試
2:57
最終得出結論:
2:59
對這幅畫作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觀看者的年齡
3:03
這一結論刊登在英國《科學報告》雜志上
3:08
統計結果顯示
3:10
年齡比較小的觀者看到的往往是年輕女子
3:14
而且觀者越年輕
3:16
對畫中女子報出的年齡越小
3:19
而年齡越大的觀者大多看到的是老年婦女
3:25
我們常說不要隨便猜想,要眼見為實
3:29
但有時候
3:30
眼見都不一定為實
3:32
所以
3:33
你還會堅信那些你認為正確的想法嗎?
3:37
現在
3:38
我們再來看《金剛經》中的一句話:
3:41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3:44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3:47
是不是有種頓悟的感覺?
3:50
為什麽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呢?
3:53
因為我們最信任的感官、意識
3:55
有時也會欺騙我們
3:58
很多時候,我們眼中的世界
4:01
都只是我們自己眼中的世界
4:03
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世界
4:07
所以《金剛經》才提出“凡有所向
4:10
皆是虛妄”的覺悟
4:12
因此慧能才會說菩提本無樹
4:15
明鏡亦非台
4:17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4:19
本來就什麽也沒有
4:21
又哪里來的煩惱呢?
為何會有善惡對錯之分
4:24
為何會有善惡對錯之分
4:29
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世界里
4:32
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信息
4:35
我們在看過一條社會熱點後
4:37
會不自覺的帶入善惡、對錯等二元對立的觀念
4:41
於是就產生了爭論
4:44
我們可以隨意翻看幾個熱點新聞
4:47
或者一些視頻
4:48
幾乎人們對所有信息的評論中都存在爭論
4:53
研究學術的人不喜歡別人講述玄學
4:56
研究草藥的人不喜歡別人抨擊中醫
5:00
一些富有的人感覺自己高高在上
5:03
一些貧窮的人又感嘆這個世界的參差
5:07
人們每天都在爭論
5:09
看似是為了善惡對錯而爭論
5:12
但其實是為了自己的立場而爭論
5:16
很多事情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
5:18
因為人的立場的不同
5:20
站的角度的不同
5:22
所以他才有了對錯的評判
5:25
而立場不同又導致人們的想法大不相同
5:29
不肯改變自己的看法
5:30
所以才出現了爭論
5:33
例如,讀書求學是人們的唯一出路嗎?
5:37
無論回答是或不是都不是正確答案
5:41
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
5:43
適合他的出路就不一樣
5:46
就像莊子說的,這個世界
5:48
很多問題都沒有統一標準
5:52
之所以會引起爭論
5:53
是因為人們都站在各自的立場上
5:56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5:59
當一個人心煩意亂時
6:01
就會厭惡整個世界
6:04
當一個人心情大好時
6:05
就可能會包容身邊人犯的所有錯誤
6:10
一個內心憂患的人
6:11
察覺到任何風吹草動
6:14
都會產生驚恐之心
6:16
一個內心光明的人
6:18
看待萬物都會有一種包容的心態
6:22
我們需要對待這個世界客觀一些
6:25
我們需要對待萬事萬物客觀一些
6:29
之所以人會出現眾多情緒
6:31
認為他們有好有壞
6:33
有善有惡,是因為內心的緣故
6:37
一個人的心改變了
6:39
這個世界就改變了
6:41
一個人心中道的模樣
6:43
就是這個人眼中世界的模樣
6:46
這個也是道德經的思想精髓之一
6:50
我們如何才能得道呢?
6:53
老子在《道德經》第二章說
6:56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6:58
斯惡已
6:59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7:02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
7:06
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7:11
當我們定義了什麽是美的時候
7:14
就會出現醜
7:15
當我們定義了什麽是善的時候
7:18
就會出現惡
7:20
人們在面對一件事物時
7:22
常會以善惡對錯的觀點來定義
7:26
但實際上
7:27
一件事物本身並不一定要非黑即白
7:31
之所以我們用對立來看待一切事物
7:34
是因為我們太過執著於妄想
7:37
不斷的與他人爭論
7:40
所以老子才會說不爭,才會說無為
7:44
爭這個動作就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7:47
而不爭才是道的妙用
7:50
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麽辦呢?
7:53
老子在《道德經》里說,故常無欲
7:56
以觀其妙
7:57
常有欲,以觀其僥
8:00
也就是忘掉我們主觀的好壞和欲望
8:03
來重新感受這個世界
8:05
我們就會感受到真正的美好
8:07
就會聽到天籟之音
莊子眼中的天籟之音
8:11
莊子眼中的天籟之音
8:15
我們常說
8:16
好聽的歌曲就像是天籟之音
8:19
但什麽才是天籟之音呢?
8:23
天籟這個詞我們經常聽到
8:25
它出自於《莊子
8:27
齊物論》。
8:28
在楚國有個叫做南郭子綦的人
8:31
他有天在坐忘時達到了天地與我並生
8:35
萬物與我合一的境界
8:38
於是他的弟子就問
8:40
什麽才是忘我的最高境界呢?
8:43
南郭子綦說
8:44
這個世界上存在人籟、地籟、天籟三種聲音
8:49
所謂人籟
8:50
就是人們用樂器演奏發出的聲音
8:53
而地籟,就是風吹過大地時
8:56
大地所發出的聲音
8:59
那天籟呢
9:00
就是風吹世間萬物發出的美妙的聲音
9:04
而人要聽到天籟之音
9:06
就需要先達到忘我的境界
9:08
與天地融為一體
9:10
所謂天籟之音,就是我們放下執念
9:13
放下自己的立場時所聽到的萬物發出的聲音
9:17
是聲音本來的樣子
9:20
音樂本身並沒有喜怒哀樂的感情
9:23
沒有好壞善惡之分
9:26
人們聽到時
9:27
會根據自己心境產生一種主觀意識
9:31
心情好時
9:32
聽到歡快的音樂就會心生愉快
9:35
心情壞時
9:37
即使聽到歡快的音樂也會心煩意亂
9:41
而當我們靜心時
9:43
所聽到的就是音樂本來的狀態
9:45
這個就是天籟之音
9:48
所以,音樂的好與壞不在於音樂本身
9:52
而是在於聽音樂的人
9:54
同理
9:55
任何事物本身的好壞都不在與事物本身
9:59
而在於看待事物的人
10:02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一章講
10:05
三十輻共一轂
10:07
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
10:11
當其無,有器之用
10:14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10:18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0:22
三十根輻條共同圍繞一個輪軸
10:25
光看一個車輪,它毫無用處
10:27
一旦組合成車,它又有極大用途
10:31
一堆粘土孤立看來,毫無價值
10:34
但燒制成器皿,又能顯現它的價值
10:38
就是擺在一邊的門和窗
10:40
不將它們用於房屋建造
10:42
也是廢物一堆
10:44
因此,客觀物質總有其利用價值
10:47
就是看起來毫無用處的事物
10:49
也可以化無用為有用
10:52
所以,無用與有用
10:54
就看人們怎麽去使用它
10:57
同樣,好與壞
10:58
對與錯
10:59
就看人們從哪個角度去分析它
放空自己,才能遠離固定思維
11:04
放空自己,才能遠離固定思維
11:09
一個杯子因為是空的
11:11
所以它才能容納水
11:13
發揮他作為杯子的作用
11:15
一個房子,因為其中有空間
11:18
所以它才能容納人
11:20
發揮他作為房子的作用
11:23
一個人有善的一面
11:24
那他就有可能有惡的一面
11:27
一個人有惡的一面
11:29
那他就有可能有善的一面
11:32
這個就是古代先賢的得道之法
11:35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11:40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11:44
因為一個人思維固化
11:46
所以只能看到事物好或壞的一面
11:49
而不能全面的看待一件事物
11:52
因此才參悟不了道的秘密
11:55
這個世界中的苦樂
11:57
大多都是因為我們思維決定的
12:00
而不是因為它本該就是苦或者樂的
12:04
俗語說,否極泰來,樂極生悲
12:08
一件再壞的事情
12:09
換個角度看,或許就能發現轉機
12:13
一個人很順利的時候
12:15
反而要謹小慎微
12:16
居安思危
12:19
就像有人說的
12:20
知道這些先賢智慧有什麽意義嗎?
12:24
這個社會賺錢才是最有用的
12:26
賺錢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
12:29
但因為人們站的角度不同
12:32
對好壞的定義也就不同
12:34
所以一個人的有用不等於對別人有用
12:39
探討人生智慧有用嗎?
12:41
賺錢有錯嗎?
12:43
有用或無用,錯或對
12:45
沒有統一的答案,全看一個人的心境
12:48
全看一個人所處的人生階段
12:52
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問題的視角
12:55
但是當一個人固執的認為
12:57
自己才是唯一的正確答案時
13:00
這個時候就真的錯了
13:03
當我們在和一個固執的人爭論時
13:05
就像是凝視深淵一樣
13:07
最終也可能要跌入深淵里
13:10
這就好比,自己本身吃素本沒錯
13:13
但勸天下所有人都吃素,這就錯了
13:18
很多人喜歡拿著自己的道德標尺去衡量萬物
13:22
但是這個標尺
13:24
是自己的標尺
13:25
這個世界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標準答案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13:29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13:34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13:37
這句話出自於王陽明的《傳習錄》,
13:40
同時也是他心學的思想精髓之一
13:43
物質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
13:46
而理就是我們所認為的對錯
13:49
好壞,善惡
13:52
因為一個人有了主觀的心
13:54
才看到了不同的外部事物
13:56
才有了是非對錯之分
13:59
什麽是心外無理呢?
14:01
我們可以從王陽明的一個故事里去理解他的思想
14:06
有一次王陽明和弟子在除草時
14:09
弟子提出了一個疑問
14:11
因為除雜草太累
14:13
他感嘆為什麽這個世界上的善那麽難培養
14:17
惡那麽難去除
14:19
王陽明則說,你所講的善惡太過表象
14:23
為什麽呢?
14:25
草不好嗎,我們從花的角度看
14:27
覺得草吸收花的養分,草是惡的
14:31
但是在喂養動物時
14:33
又會覺得草犧牲自己
14:38
草是善的
14:38
草本身一定是善或惡嗎?
14:41
並不是
14:42
是我們的思維和想法導致了它的善惡
14:47
反過來說就是,我們認為它是善的
14:50
它就可以是善的
14:52
我們認為他是惡的,他就可以是惡的
14:56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
14:58
我們的想法真的可以決定我們眼中的這個世界是什麽樣的
15:04
那什麽又是心外無物呢?
15:06
有一次王陽明和一位朋友去南鎮遊歷山水
15:10
朋友突然興起
15:11
指著石頭中的一朵花說
15:13
你說心外無物,那這朵花自開自落
15:17
和我的心有什麽關系呢?
15:20
王陽明說,你未見此花時
15:23
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
15:25
你看到此花後,此花便在心中顯現
15:29
這時可知花不在你的心外
15:32
石頭中的花對於心來說
15:34
其存在意義的被認可
15:36
在於花在人心之中的顯現
15:40
王陽明這里的花
15:41
可以用來比喻一切的美好事物
15:44
一切事物的美好的一面
15:46
這個其實也是相由心生的觀念
15:49
我們以消極的心態看待一件事物時
15:52
總會看到它不好的一面
15:54
從而忘記了它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
15:59
明白這一點之後
16:00
就能夠掌握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四章提出的“反者道之動
16:06
弱者道之用”的大道規則
16:08
事物的兩種屬性之間
16:11
總是相互向著對立面運行
16:13
在臨界點返回,如此反覆循環
16:17
舉個簡單的例子,太陽光在夜晚最弱
16:20
然後經歷黎明,一點點變強
16:23
到正午達到最強,之後一點點變弱
16:26
由最強的那一個點開始,反向、返回
16:30
也就是返回它原來的屬性弱
16:33
這樣,循環往覆,運動不止
16:37
同樣
16:38
人的旦夕禍福也是相同的變化規律
16:41
人生順利時要居安思危
16:44
人生低潮期要沈下心
16:46
耐心發現轉機
16:49
到這里,有些人可能會提出一個問題
16:53
老子在道德經里不是提倡無為嗎?
16:56
既然草本身無善無惡
16:58
那麽為什麽還要除草呢?
17:01
老子雖然提出了無為而治
17:04
但前面還有四個字
17:05
順應自然
17:07
無為而治就是什麽也不做嗎
17:09
當然不是
17:10
無為的前提條件是順應自然
17:13
順應道的規則
17:16
順應天道的運行規則去做事
17:18
順著自己的熱愛做事也是順應自己的道
17:23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運行規則
17:26
盛極必衰是事物的運行規則
17:29
最重要的就是
17:30
不以自己主觀的角度去看待萬物
17:33
度量萬物
17:35
而是要放空自己,忘掉自己的立場
17:38
順應天道
17:40
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的看待萬事萬物
17:44
學會找到萬物的道,利用萬物的道
17:47
這樣才能真正順應大道運轉的規則行事
17:52
最終聽到天籟之音
17:56
感謝觀看天天讀書會
17:58
這期老子《道德經》的解讀就到這里了
18:02
如果你對道德經有自己的見解
18:05
歡迎留言分享
18:07
如果你喜歡本期的內容
18:09
別忘了分享給自己的家人或朋友
18:12
我們下期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MOxosB71LQ&ab_channel=%E5%A4%A9%E5%A4%A9%E8%AE%80%E6%9B%B8%E6%9C%83

( 知識學習健康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ei0117&aid=17950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