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法自北京西山戒臺寺的 " 金底松樹 " )
以文藝載道的江逸子
淨域 2007.11.20 (二) 陰
走進肅穆莊嚴的國父紀念館,這兒正熱鬧地舉行第42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夜間大禮堂的歡騰,卻也掩不住白天的普讚開場;原來三樓的逸仙畫廊,從十一月十七至十二月二日止,展出維期17天的「道藝春秋-江逸子國畫塑像作品展」,這是江老師從事畫作五十三年,隱蟄四十年後的特展,別具意涵。
來到展間前,廊前已佈滿各式的禮讚盆花,在一片荷白蘭紫中,將展場襯托得道高藝精。一式展開的台桌後,迎來的是接待人員的倩姿笑影,台面鋪捲著等待簽名的長卷,於此留下名字,則同道一藝與春秋並齊,這心即走入江逸子的心畫中。
右轉便可進入展間,壁上早已懸掛著許多賀詞,其中孔德成先生書賀「藝文千秋業,道聖萬古傳」,原來江老師曾為孔奉祀官府的祕書,其與孔家歷史自是淵源深厚。另有高僧廣元、淨空老和尚及書畫家張武德、柯耀東等的賀詞;其中台中蓮社徐醒民老師賀詩一首,其說:「海會群賢悅聖顏,樹音鳥語水潺潺;翰池不與蓮池約,極樂誰邀到此間。」最能道出此展的旨趣。隨著這些讚詞便可進入江老師的心畫視界裡。
此次取名為「道藝春秋」,正是表「以道為體,以藝為用,以春秋表「平和中正」之意。展出作品為國畫與塑像兩類,繪畫分「掛軸」、「長卷」、「屏風」與「巨幅」諸方式,每件都述之文字說明,及作者詩詞即興之題作,極具舒情教化之功能。展間概區分為五個視界,所展作品為歷年諸畫作,以及新近完成的極樂妙果圖(西方淨土變)。
第一個視界為「國畫山水」:沿著路線前進,「墨荷」、「松柏」、「山水」、「老驥」一一呈現於眼前。有人以為潑墨容易,江老師則以為「可遇不可求」,有心經營反不得入,時而煩悶偶作反具效果;在墨荷中,有張大千居士指導的影子,但墨趣中加了青石彩形成多層次,卻又有別於張大師。所作「風雨揚帆圖」,即是大潑隨興、小收情趣,如此便有湮雲之感。為了畫松,江老師前往西山戒臺寺看六朝古松;為了畫柏,也親登玉山臨摹圓柏,展場所現「金底松樹」與「金底柏樹」兩圖,古怪奇特歷盡滄桑,若與實景相比仍嫌含蓄。在山水畫中,有「春曉」與「秋霞」兩圖,因江老師特別喜歡春秋兩季而作,圖中斧劈皴習於李唐筆法,留白亦謹守分際,頗有五代北宋之畫風。展間裡有兩匹黑馬,一為「挽馬」,精靈難馴;一是「老驥」,炯神踏雪;所畫不在像不像,而在如何彰顯馬德,也就是使其人格化與生命力。
第二個視界是「屏風系列」:這包括「孔子學樂圖」-孔子學樂於師襄,表彰的是學習的態度與按步就班的精神。「孔子問禮圖」-孔子問禮於老子,一番對話下來,顯見「會說不如會聽」,所以老子之言,孔子深聽故能以龍來讚美。「六藝圖」-六藝為養士之教育理念,重點在禮樂,本質為仁德,所強調的都是人格教育。「二祖斷臂求法圖」-慧可乞求達摩祖師為其安心,當下聞悟獲得安心法門。「藥山問道圖」-李翱往藥山問道於惟儼禪師,只得「雲在天,水在瓶」,欣然作禮而去。「龍馬圖」-下畫龍馬出河,上為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其喻學為聖人。
第三個視界是「孔門十哲塑像」:孔門十哲包括,德行的顏淵、閔子騫、冉伯牛與仲弓,言語的宰我與子貢,政事的冉有與季路,文學的子游與子夏。顏淵溫潤和粹,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閔子騫孝友廉潔,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冉伯牛善言德行,困坐陳蔡之間,彈詠不輟。仲弓可使南面,器量寬弘,厚重而簡默,具君臨天下的風儀。宰我善為說辭,為喪三年而滔滔雄辯,白天偷懶睡覺,孔子要聽其言觀其行。子貢賢達敏辯,善於見微知著、由隱推顯,為孔子守喪再三年。冉有博藝善政,為孔門中具政治才華第一,長期受季康子重用。季路孝勇忠信,負米孝親不可得,自比南山之竹,惟質而不文,慘死於孔悝之難。子游嫻習禮樂,孔子虧其割雞焉用牛刀,時人論禮不能裁斷者,以其話為輕重。子夏傳經受教,孔子讚其可與言詩,誡其為君子儒,不為小人儒,後漢儒傳經多推於子夏。
第四個視界是「佛家系列」:展間裡有「水月觀音」、「千手千眼觀音」、「極樂妙因圖」及新近完成的「極樂妙果圖(西方淨土之變)」。江老師喜歡畫觀音,是因為小時候遇到磨難時,母親總告訴他念觀音;所以,日後畫觀音多是紀念母親。30年前,新加坡有一位老菩薩請畫〈普門品〉,當時應諾畫作了30張白描,其中首頁是一千手千眼觀音,因當時的畫幅比較小,所以,日後又畫作此一大幅「千手千眼觀音像」。
此次主展為「極樂變相圖」,係一白描淡色的巨作,所繪內容是《阿彌陀經》,因西方四土無染純淨,故全圖以白描手法來表現;此圖從草稿、初稿、謄稿、修稿到決定稿,約歷經一年的時間,估算花費700萬次筆墨。江老師每日晨起即焚香禮拜,祈請佛菩薩加被,每日平均作畫16小時,可謂是披星帶月、日夜兼程。每下一筆,即是佛號一句,當下皆悉回向。
另於「極樂變相圖」前,亦畫作「極樂妙因圖」,此圖附於地獄變相圖後,所繪內容是《無量壽經》,經中阿彌陀佛建立彌陀淨土,發諸大願欲度娑婆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眾生所處世界色彩繽紛,故此圖為一重彩設色以應根器。國父紀念館個展後,隨即開筆創作「三輩九品圖」,所繪內容是《觀無量壽經》,所繪三經為淨土宗「五經一論」中最重要的三部經典。「三輩」見諸於《無量壽經》,係指往生淨土有上、中、下等第之分;「九品」出於《觀經》之中,亦指往生淨土之類別(如上品上生),細分可達八十一類;蓮池大師認為「三輩」與「九品」無異,只要眾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即便居於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亦是修得清淨,蓋心淨則土淨;故此圖設色淡彩,以應機度化眾生。
第五個視界是「地獄變相圖」:此圖緣起於淨空老和尚,創作於民國九十二年,為一幅縱六十二點五公分,橫五千公分之巨構,內容所述為地獄十殿閻王審案及眾生受報之因果律則,最具社會教化意涵。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十三日,於日本京都西山光明寺作首展;展後,十方函電回響,企盼能編冊流通,廣為受用。江老師亦深感「功德難圓,因緣難再」之憾,勉其病臂之困,再編寫「因果圖鑑—地獄變相圖」一書流通,普化群迷。
江老師自言終生學習不輟,作畫四、五十年,從傳統文化出發,一直走到「舊」的那一塊,守著「老」的一套,是畫壇中最後一個古人。民國三十八年的一場風雲際會,許多文藝人才群聚於台灣,使江老師能習畫於呂佛庭先生,學古文、書法於楊亦風先生,經史詩學受雪廬老人影響最深,並從高士彭醇士、溥心畬游,更與張大千居士結為忘年之交……;此等一代大儒們的人格風範與學養,深深地影響了江老師。而江老師更是一向走來始終如一,不違初發心,謹遵師教,秉持著寓教於藝的無盡悲心,以畫筆丹青為文化、為儒家、為佛家,留下了珍貴的傳世作品;有緣的大眾千萬別錯失了此回的特展,一如江老師之言「無言說法有緣聽」般,請大家一同走入這「江逸子的道藝心畫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