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29 21:20:41瀏覽986|回應0|推薦1 | |
彈道飛彈發展近況及未來趨勢 中共各型戰略、戰術彈道飛彈性能概況如附表,其未來發展趨勢略述如下: 1.「東風31號」洲際彈道飛彈:該型導彈從民國74年開始研製,於84年5月29日試射成功。採多彈頭分導技術,可攜帶3個彈頭。由於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的體積和重量比東風4型導彈小又輕,因而易於儲存運輸,反應速度快,可由輪式運輸發射車靈活轉運與機動發射,導彈之機動與存活率大為增強。 「東風31號」飛彈可分為「陸基型」與「潛射型」兩種,陸基型未來將取代「東風4號」導彈。潛射型即為「巨浪2型」潛射飛彈,因彈體直徑較「巨浪1型」為大,無法裝在「夏」級潛艦上,將裝置於下一代「094」型潛艦,研判其可能無法於西元2000年前完成部署。 2.「東風41號」洲際彈道飛彈:該型導彈從民國75年開始研製,預計於2000年後部署成軍,作為下一世紀的主要戰略武器,以取代「東風5號」戰略導彈。東風41號洲際彈道飛彈將朝多彈頭、彈頭小型化與輕量化方向發展,可攜帶9個核彈頭,使用輪式運輸發射車載運和機動發射。由於東風31與41兩型導彈均具有高度的機動性與隱蔽性,平常隱蔽在山洞,戰時則開出發射,偵察衛星將很難發現。該兩型導彈一旦完成部署,將使中共具有陸基第二擊打擊能力,無疑將會大大提升中共的核戰略威懾能力。 3.「M族」短程機動飛彈:係中共於7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迄今已研製出四種不同型號的戰術彈道導彈,即「M-7」、「M-9」、「M-11」及「M-18」。其中「M-9」及「M-11」飛彈分別於77年6月及78年6月試射成功。發射準備時間僅需30分鐘,加上其機動、偽裝、隱蔽之特性,不易為偵察衛星發現,同時亦可攜帶高爆彈、化學或核子彈頭。目前中共正以「M-9」(即東風15)型導彈為基礎,改良和發展體積小、射程遠、命中率高的新型短程戰術彈道導彈,其中最重要的戰術技術要求,是為導彈加裝可精確制導的全球定位系統,並在第二階段改變彈道,其導彈命中圓形誤差公差(CEP)將有可能自目前的150~300公尺,再向下降低其誤差值。這種具有精確打擊能力的導彈一旦研製成功,如再換上低當量的核彈頭,即成所謂之「次戰略飛彈」,在功能上具戰略與戰術間之嚇阻力量。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