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Objective, Burma!
2013/05/06 12:33:36瀏覽34|回應0|推薦1

不過在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壓力下(史迪威是馬歇爾用來壓制中國戰區的紅人),英國最後與史迪威達成一個折衷協議,盟國的反攻緬甸計劃,延到一九四三年三月一日,英軍出動七個師由西面進攻緬甸,中國出動大軍由雲南進攻臘戍與曼德勒,另外中國駐印軍則由緬北加入作戰,最後盟國的大軍會師仰光。史迪威將這個計劃,回報蔣介石,要求中國方面準備配合。

蔣介石對於盟國反攻緬甸的計劃,一直給與優先的支援,因為這是中國得到大量美援,使得中國作戰力量復蘇的唯一機會。但是蔣介石卻堅持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盟國必須要在緬甸發動全面的攻擊作戰,以優勢的兵力,一舉擊潰在緬甸的日軍。蔣介石認為,假如盟國不能出動海空軍,切斷東印度洋的日軍補給線、掌握緬甸戰場的制空權,那麼中國與盟國的陸軍部隊,絕對沒有能力在緬甸北部的作戰之中,擊敗頑強的日軍,只會徒然對中國有限的作戰能力,造成更為慘重的傷害。由於史迪威無法取得英國出動海空軍在緬甸作戰的保證,但是英國反過來叫史迪威指揮中國軍隊,進攻緬甸北部,以牽制日軍對印度的威脅。這時史迪威急於復仇,因此任何在緬甸與日軍作戰的行動,他都熱心支援。而此時日軍已經加強在緬甸的軍力,設立了緬甸方面軍,軍力擴充為三個軍。日軍特別在緬北與雲南西南部,地形複雜的地帶,包括怒江河谷、胡康河谷與猛拱河谷,建立一系列堅固的防禦陣地,企圖長期駐守,以切斷中國對外的交通,並威脅與擾亂駝峰航線的運補能力。

這點羅斯福與丘吉爾其實知道得非常清楚,雖然表面上,由於當時中國軍隊無力在亞洲大陸主動的反攻日軍,而讓一般的評估都貶低了中國在這場歷史大戰的戰略關鍵價值。設想假如中國放棄與日本的對抗,而讓日軍能夠抽調出將近百萬軍隊,執行日軍的戰略作戰計劃,那麼英國根本休想守住印度與中東,美國在太平洋反攻也要遭到三倍以上日軍的抵抗。所以蔣介石認為,反攻緬甸必須要盟國全力參與,並且要海陸兩面夾擊在緬甸的日軍,以擊潰日本在此地區的部隊,開放東印度洋的航線,如此才能真正打通援助中國的命脈。中國一旦得到足夠的支援,就可以成為擊敗日本最為重要的盟國作戰力量。但史達林、邱吉爾與馬歇爾最懼怕的“惡夢”,就是中國得到援助而軍力壯大。他們需要中國在牽制日軍作戰的同時,耗竭一切國力,卻絕對要防止中國壯大的軍力參與對日反攻。另一方面,史迪威已把反攻緬甸的作戰當成事關他“個人榮辱”的戰爭了。史迪威要求中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的支援他在緬甸進行反攻日軍的作戰,至於是否會因為大量抽調中國戰區的兵力,而造成中國戰區本身的危機,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假如華軍在中國被日本擊潰、中國戰區被日本完全控制,盟國也就不必擔心反攻緬甸與打通滇緬路了。http://youtu.be/HOjJPYUfN-g

Objective, Burma!


http://youtu.be/Cdfth4y8zfE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r123&aid=7587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