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蘇格蘭小學
2013/01/04 14:18:46瀏覽116|回應0|推薦0

蘇格蘭的小學規模不是太大,平均在18-20個教學班,它們的小學包含了幼稚園,共分7個年級,幼稚園為一年級,依次往上均以年齡的不同而劃分。每個年級有2-3個教學班不等。班級人數大約在20幾人左右,達到30人者已經算是大班,開設課程有:語言、算術、作文、法語、活動、電腦、說話等,根據不同科目特點及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各門課時的長短又有所不同,長、短課分別為40分鐘和25分鐘,有趣的是課時之間沒有嚴格的時間劃分,沒有鈴聲作為上下課標誌,通常是上夠時間,由任課教師根據課程表自行調整內容,或帶學生到其他功能室,:如:健身室、電腦房等。學生在這段時間,無論是排著隊,還是三五成群經過走廊,都不會讓人聽到嘈雜的聲音或看到激烈追逐、打鬧的場面。

1.注重實效的校園文化建設

 在蘇格蘭,西方校園文化及氛圍的差異,最大的感受便是:這裏的學校建築不追求豪華氣派,而更加注重實用和對教育教學的實效。無論是在偏遠的小鎮,還是在英國第四大城市的哥拉斯哥,所有中小學都沒有一棟宏偉壯觀的辦公樓和教學大樓,幾乎都是平房或二層樓,而且有很多是結構簡單的大廳式、活動式房屋,由於多數學校都有一定歷史,因此,外形常表現為古典,特別是一些歷史悠久的私立學校,雖然歷經歲月的沖刷,哥特式建築風格依然透著濃郁的文化底蘊。學校大多數房子都是一室多用,既是教室,又是辦公室,同時還是學生手工作品陳列室;既是校長辦公室,又是招待室。但室內裝飾美觀、實用,學習和生活設施很齊備,甚至包括學生們的鉛筆、尺子、橡皮等都一應俱全,整齊地分幾組擺放在教室的櫃子上;通常,學生的各種作業本也分組擺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便於組長收發,因此,每天上學,學生們所背的書包都不會很重。總體上感覺:學校,是孩子們的樂園,是孩子們自己的世界。整個校園教室內外的環境均是孩子們自己設計並做出來。如,在所有被參觀的學校中,我們沒有發現一所學校的門口或校園建築上掛著顯赫的學校名稱的牌子,這樣在我們看來如此重要的標誌也是孩子們用彩色筆寫上去的。如,Heathfield學校,走進教學樓的一樓接待廳,對面牆壁上貼著:歡迎來到Heathfield學校的字樣,那鮮豔的配色和稚嫩的筆跡一眼便知出自孩子之手。這裏的學校幾乎都是封閉式結構,因此,教室內外的每一面牆壁便成了育人和進行文化滲透的場所。無論走進哪所學校,你會發現走廊的牆壁上滿目儘是孩子們的手工作品和色彩繽紛的圖畫以及優秀學生的照片欄,每張照片下面都有該學生自己的一、兩句介紹和座右銘;教室四周的牆壁也都由孩子們自己佈置,根據本學期各學科主要內容,有卡通數位卡片、字母表、小鎮歷史圖片介紹、歌謠等,甚至班訓的內容也是由學生手寫貼在教室前方的。根據老師介紹:有些內容相對固定,有些則兩週一換,主要依據當時學習的內容而定,如:復活節前夕,教師提前佈置任務給每位學生,讓他們自己搜集相關資訊,製作各種作品上交,然後,教師選擇設計有特色的貼在牆壁上,這就給每位學生提供了均等的充分表現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空間,對挖掘學生的各種潛力及培養學生的動手、創新能力不矢為良策。

 

    2.高度有機銜接的各門課程

    由於蘇格蘭小學各班的不同科目幾乎由一位教師負責,因而,對各科知識的內部聯繫和有效銜接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記得在Forehill School實習的一段時間,有幾天都是在二年級1班聽課,發現該班的一面牆壁上粘貼著孩子們的手工作品:春天的故事,上面通過幾幅關於小草、野花、小鳥及綿羊的粘貼圖畫故事,將一個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的立體春天呈現給大家。據本班任課教師瑪格麗特小姐介紹,這是孩子們在最近的手工課上製作的。電腦課上,教師給出學生們一個兒童網站,要求大家查詢關於春天季節裏的有關資訊,筆者注意到:有的學生查到有關青蛙的生長週期;有的學生則查到有關春天的植物生長情況等。按照教師課前要求,當某位學生發現自己特別喜歡的內容可以隨機列印出來,然後由教師選擇貼在教室的牆壁上。上“說話課”時,瑪格麗特小姐坐在靠窗的椅子上,20幾個學生則圍著她盤腿坐在地板上,談話題目是“春天”,由於同學們對此已有了一些感性認識,七嘴八舌紛紛發言,語言非常稚氣可愛。此時,午後的陽光透過百葉窗正斜斜地照進教室,窗臺的盆載草嫩綠嫩綠的,鬱金香正開得火紅,第二天上寫作課時,題目便是:《春天來了》,因素材準備充分,學生們大都寫得比較快。寫完的學生便靜悄悄地到教室圖書角隨意取自己喜歡的圖畫書,然後坐在地板上閱讀,還有的學生則幾人一堆擺積木,教師則開始批閱作文。幾天後,教室的另外一面牆壁上貼出了“寫作之星”,教師將寫作課上寫的“春天來了”的優秀作品選出來貼在牆上,供大家共同欣賞。對此,我們深深感受到蘇格蘭小學各課程內容之間的有效銜接,這種有效銜接對學生深入認識事物,系統接受完整知識,培養綜合口筆頭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都有著積極意義。

 

    3.敬業的蘇格蘭教師:

    走進小學的每間教室,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沖著教室門口的教師“辦公角”了,這裏擺放著一張辦公台,臺面堆著作業,以及各種供教師上課隨時取用的用品。台後是一張類似於吧台裏的高腳凳,便於教師觀察教室的一切情況。教師的身後靠牆處是一排帶抽屜的櫃子,每個抽屜都貼有標籤,分門別類裝著學生的檔案、各類表格及教師備課的卡片、教具等東西,內容極為豐富,像一個百寶櫃,同時,旁邊還有一個衣架,掛著老師的外套。靠窗還有一小小的洗手盆,其實,這裏就是教師的辦公室。蘇格蘭的小學教師,通常一人帶一個班,兼帶各門課程,(個別外語課除外),從早上到下午。早上9點鐘開始上課,除了11點鐘有15分鐘的喝咖啡時間及中午1小時的午餐時間之外,其餘時間均是在教室跟同學們在一起。在Heathfield小學,本人在6年級3班聽了一天的課,均是由琳達老師上課。下午,最後一節短課是健身活動課,琳達教師問我是否還要聽,說是比較吵鬧,筆者想既然一天都聽下來了,索性就聽完算了,看的出,琳達教師也已經有些筋疲力盡,不知這最後一節健身活動課怎樣對付。只見她迅速地命令學生換好健身服,由班長帶隊靜悄悄前往位於一樓的室內健身房,這時,琳達老師已經換了一身運動裝在裏面等候了,旁邊還站著一位協助上課的老教師。鈴聲響過,琳達老師馬上精神抖擻地先帶大家做熱身活動,全體邊喊口號,邊做各種動作,煞是熱鬧,隨後,分組練習短距離速跑。之後,班長從器具室拿出藤圈、皮球、平衡木等,教師給大家分組做各種遊戲比賽,孩子們玩得很盡興,同時也看得出,琳達老師其實也非常疲勞,一堂短課在放學鈴聲中結束。她協助孩子們回到教室排隊放學。緊接著又協助衛生工搞班級清潔。當時已是下午接近3點半鐘。我準備與琳達老師道別,並順口問她是否也準備下班回家,“不,”她指了指辦公臺上已撂了幾堆的作業,“我還要批改作業。然後準備明天的教案”。望著她才30幾歲便已經略顯憔悴的面容,筆者突然記起了一句古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看來,古今中外的教師莫不如是。

 

    4.有趣的混合班上課

    為了真正瞭解蘇格蘭小學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和內容,我在Forehill小學專門待了兩天聽課,其中一天專門固定在六年級一間教室(相當於我們的五年級),學生大約在9-11歲。早上第一節語言課下後,教師開始佈置大家做上數學課的準備。這時只見三三兩兩的學生帶好書和筆走出去,同時注意到其他班的學生陸陸續續地走進教室,並非常有序地坐下(僅限於數學課),桌椅的擺放原本就是按照小組的形式。每小組共可圍坐8人左右,其中,最靠講臺一排只有45對桌椅。這樣4個小組就形成了。Susan老師告訴我,這是一個混合班,只有在上數學課時,將本年級三個班的學生按本科目的水準高低分成三個班上課,這個班是三個班中能力最低一個。開課伊始,教師將筆者介紹給大家,頓時,一雙雙稚氣、好奇的眼睛齊刷刷轉移過來,同時聽到大家的齊聲問候,“伊娜小姐,早上好”,音量不高,卻傳遞著熱情與友好。不是喊口號,而是如平常見面一般地打招呼。待全班平靜下來,教師首先佈置本節課的目的、任務,然後在她的要求下,全體起立,同時轉向窗戶的方向,一起背誦數學口訣。音量很小,不抵我們國內一個學生洪亮回答問題的聲音,其實,聽課以來,所到之處,所見情形相同,雖然他們的教學樓是封閉式的,但從來聽不到其他班傳來的聲音,更不會有什麼朗朗的讀書聲。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帶著這個困惑,我馬上詢問了Susan老師,她告訴我,這也是他們刻意訓練學生的一種手段,小學階段的兒童,普遍處於身體發育高峰期,精力旺盛,上課容易分心、多動,通過使他們放低聲音讀書、回答問題,可以于無意中給孩子們營造一種平和、安靜的氛圍,相比教師自己大聲維持秩序更有效許多。另一個原因就是:小學高年段的兒童開始處於喉嚨變聲期,為了保護孩子們的聲帶不受損害,他們也不提倡高聲朗讀。問題詢問完畢,教師佈置大家做書面練習,按照要求,組長迅速到教室一角的作業本擺放處取來本子發給大家。當大家都開始靜悄悄地做作業時,Susan老師開始給前排的5個孩子單獨講課。這時,我注意到:做書面作業的另外3組的學生,有兩組用的是相同教材,做的是相同作業,另外一組使用的是另外的教材,所做練習自然不同。Susan給前5位學生講完課後,給他們馬上佈置書面練習,這時23組的學生基本已完成練習,Susan老師開始與他們一起訂正、講解。這使我又一次感到困惑。既然已經是按數學水準分的班,為什麼採用的還是複式教學的形式呢?帶著這個問題,在喝咖啡的時間,我又一次請教Susan老師,她笑著告訴我,六年級三個班中,只有她所帶的這個班是採用這種方式授課,因為,該班學生基礎最差,而裏面又存在一些差異,所以,為了使每個孩子在一節課中都能學有所獲,提高每個孩子的自信心,使每人都能獲得成就感,而採用這種方式。我說,帶這樣的班,教師一定非常辛苦,不是人人都願意帶的吧,她說:這樣的班不會固定給專門哪個老師帶,學校安排每學年輪流帶高、中、低班。說完,她還是聳了聳肩膀,開心地笑了。

 

    5.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

    當代,世界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是學校師生關係將發生巨大變化。現代教育的發展將依賴於師生關係的重建。平等民主師生關係下的學生學習、成長過程是一個積極的、良性的發展過程,它不僅表現在學生知識的積累和動手技能的發展兩方面,本人認為它更有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社會交往技巧的培養。在這一點上,通過對蘇格蘭大部分小學教育的觀察研究發現,無論是學校的校長還是普通教師都極為重視發展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這可以從四方面充分說明:(1)儘管師生在教室中身份不同,教師既可站著講課,也可坐著說話,同時,並不要求學生一定要站起來回答問題,彼此之間的融洽猶如朋友一般。(2)尊重兒童的個別差異,不追求統一,發現並承認兒童不同能力和潛力所在,弱勢群體得到充分和特別的呵護。(3)在知識方面,師生完全可以平等對話,教師樂意接受來自學生的新的知識資訊,並不將考試成績作為定性評價學生的唯一尺規。(4)身教勝過言傳。所有要求學生該做到的,教師首先以身作則,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來影響兒童的言行。如:教師的課本掉在地板上,一位學生及時揀起並教給老師,老師會和善地說聲“謝謝”。正是由於這種日常薰陶,蘇格蘭小學裏的孩子們看上去都非常自信、懂禮貌。本人有一天在Heathfield school的學前班(5歲)聽課,咖啡時間,孩子們都排著隊去飯廳用點心了。筆者則在教室裏欣賞孩子們的手工作品。這時,有一位回來較早的戴眼睛小男孩靦腆地笑著朝我走來,“你好!”我友好地朝他打招呼,“您好!”他也禮貌地回我並接著說:“勞駕,您可以幫我個忙嗎?”聽到這麼小年紀的孩子會使用如此禮貌的用語的確令人感動,接著,他拿來自己的作業本向我請教一道十以內加法算術題。完成後,他又非常禮貌地道聲謝謝便跑去玩了。不可否認,在我們的校園中或教室裏,通常不難發現諸如:友好待人,說話有禮貌,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等語句,但是,恐怕也有教師並未將這些條例跟自己聯繫起來,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寫給學生們看,需要學生們做到的事情,可以想一想:當學生幹部將收好的作業交到辦公室時,有多少教師曾經誠懇地對學生幹部說聲:謝謝?當早上在校園裏與學生相遇,學生禮貌地敬隊禮說:老師,早上好!時,又有多少教師親切地回一聲呢?又如在當今高度發達的資訊社會,很多青少年乃至兒童由於具備較強地接受新鮮事物的優勢,已經先于教師學會上網、查詢各種也許教師們還未曾獲悉的資訊,然而,有多少教師願意“不恥下問”過呢?本人認為:以上行為所帶給兒童的是一種長期的、潛在的、隱形的傷害。這些傷害和危害不會立竿見影地直接反映出來,卻會在未來的時間裏慢慢地削蝕兒童與人交往的熱情;降低教師在兒童心中的威信;影響兒童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同時,更為嚴重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在建立自己的信仰時會產生諸多困惑。由此看來,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轉變傳統的教師角色行為是轉變教育觀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順應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我們教師應認真理解改革的新背景,積極參與改革,反思自己行為的觀念基礎與社會基礎,自覺地主動地去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可以肯定地說,學校民主化進程,關係到社會民主化進步及民族素質的提高,對於我們今天正在經歷社會轉型的國家十分重要。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r123&aid=7197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