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5/24 08:34:36瀏覽597|回應0|推薦4 | |
北捷事件的男主角─鄭捷。大學及高中求學階段雖不算一流大學的學生,按照板橋中學畢業(號稱新北一中)考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轉學東海大學的歷程,應該算是台灣中上資質的教育產品。 鄭捷可以代表台灣教育體制下典型的一個產品範例。 他的母校國語實小、弘道國中在大台北都會區算是明星學校,可見父母對其期望之高,溢於言表。 他既不是中輟生,也不是幫派份子,沒有前科,更沒受過感化教育。 他經歷的年代,剛好是「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展開的年代(這個改革現在還在改,只不知道還會再改出幾個鄭捷?) 我們無意於完全責怪現任的政治人物(但是他們要負部份的責任),從李登輝及李遠哲高舉教育改革大纛開始,教育界(包括依靠教育資源吃飯的書商及補教界)就無時無刻地為著自己的利益盤算。 教育改革的最後結果是:治絲愈棼、數倍加重學生的負擔,搞得衆多家長為生計快爆肝的家長,實在弄不清楚大學高中的入學制度以及教科書教的是什麼(版本太多,不可能晚上12點下班後去進修幫小孩複習功課);但是肥了書商(可以生出衆多版本的教科書、參考書以及考卷來荼毒莘莘學子,使得學子墜入無盡的考題夢魘當中),也餵飽了補習班(眾多的版本家長無力指導,複雜的入學取士方式及書面造假資料只能依靠補教界操刀)。 很多考生和家長配合了這個荒謬的教育體制,表面上維持著運作的假象,實際上教育的產品─培養出來的學生,卻出現了很多劣質品,以及可能危害社會重大安全的定時或不定時炸彈! 從網路上鄭捷粉絲團按讚的人數超過2000人,就可以窺知台灣這一段荒謬的「教改」期間,至少為台灣社會製造出2000個以上價值觀念錯亂的「類似鄭捷」。 成人的世界自以為是的教改(完全看不到學子的痛苦),政治人物作秀式的教改,坐在頂尖學術界寶座上人士的一己偏見「教改」,可能至少造就了2000顆以上的社會血腥暴力種子。 教改,從來不去探討如何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發展,不重視學生重生與人類群體關係的建立,不重視學生體能健康,不重視美育,只注重智育的填鴨(筆者不是要教育部在課程設計上規劃諸如「如何建立群己關係」、「如何欣賞藝術」或者多安排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這種僵固式的教育方式反而更加重學生負擔,而是要在課程不變的情況下,透過校園生活以及師生一般的互動,甚至校長與學生的互動在生活中教育學生正確的全人教育)。 教改,只重視取士制度(如何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絕對地偏重智育;按照已經高高在上,名校畢業有成就者的觀點,智育就是一切。 不僅教改不成功,在民主的氛圍下還縱容學生的扭曲價值觀點。 對於已成年的但價值扭曲的學生,台灣成年社會認為: 學生暴力是可寬容的。 學生脫軌是可原諒的。 學生是單純的。 學生任何違反法紀的行為動機是單純的是無害的。 然而,依照鄭捷這一類偏激型的學生們人生經驗的淺薄,可能搞不清楚: 暴力只能是有限度的政治場域的暴力; 脫軌要看情況(有沒有政治力或法界奧援支持); 學生的單純,只有在某些場合才被肯定 (只有在抗爭活動的學生是單純的,殺人的學生不單純;但對行凶的鄭捷而言:我也是單純的,他們要政治理念,我要殺人理念;不一樣的單純嗎?) 因為我單純,所以我無辜? 在涉世未深對法律輕重的邏輯不深入的人來說,對抗公權力是違法,殺人也是違法。 所以鄭捷們會問:為什麼對抗公權力在媒體現身有人喝采?我殺人對抗公權力在轟動媒體,為什麼沒有人喝采? 上述的反向錯亂思維,是站在「鄭捷們」的觀點用來思考問題(這些觀點當然不值一駁,但只要「萬一」有人採取了,就會混亂社會)。 本人的目的,在凸顯政治場域價值的蓄意扭曲錯亂帶來的偏激、經驗淺薄、法律邏輯不通或淺薄的台灣少數人的思維也跟著錯亂,而這個錯亂只要存在萬分之一的人心當中(如果粉絲團有2300多人的話,恰是台灣人口萬分之一),就是以使社會秩序大亂,甚致崩解。 長期以來複雜不知所云的「教育改革」,搞亂了台灣年輕人的價值觀,也搞亂了社會價值。再這樣下去,台灣教育及社會大崩解時刻,指日可待!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