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害人的10句中國古訓——已不適合現代社會? 馬可中國
馬可中國
中國傳統文化,固然是有好的東西,或者說還很多。但是,有些東西,至今還在讓我們犯迷糊。下面提到的10句話,有的值得商榷,有的干脆就是忽悠。
不信你仔細看看︰
1,人之初,性本善(出自《三字經》)
中國人大事不明,首先就是人人耳熟能詳的《三字經》給鬧的。
《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
西方人認為“人性本惡”,或“生有原罪”,中國人卻截然相反,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東西方文化,也就因此一直背道而馳。
按照《三字經》的說法,人的本性是好的;一個人即使犯了錯誤,他的本質也是好的;一個人即使犯了罪,也是情有可原的。據此實行“人治”,執行“彈簧法規”,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果從宗教的角度勸導公民,我倒覺不如忽悠“生有原罪”、“人性本惡”更能讓人知恥而後勇。即使在中國,也有荀子“人性本惡”之說,可惜被“尊孔”一言堂給遮住了。
善與惡,對和錯,除了最淺顯的道理,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人本性是善還是惡,有罪還是沒罪,誰能給一個科學說法?恐怕是不可能的。今天我們應該明白,無論人性善惡,只要出自一個角度,說神馬都是浮雲。
過去農民起義、造反是叛逆、忤逆,現在咱知道,“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才是硬道理。你不仁不義,憑什麼要我安分守己?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國語‧周語上》)
這句話用意在古代也說得過去。在今天看來,說話者的立場顯然有問題。說話者本人,已經站在老百姓得對立面。你和老百姓對立了,當然就得“防”著。已經對立了,是否甚于“防川”,已經不重要了。
遺憾的是,歷代政客從中領會出來的,就一個“防民之口”的“防”,他們只會干一種事——堵老百姓的嘴。老百姓說一句“反”話(包括無意的),就給你整個死罪。後來加碼到誅九族、十族。不過,他們的下場呢?
周厲王逃了,逼出了一個“共和”。可惜這個共和只是一個年號,有“共和”之名,沒“共和”之實;後來短命的秦朝死于同理,漢唐宋貌似溫柔有加,實際也是刀光劍影;明清以後,特務機構誕生,防民之口越演越烈——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歷史,而且從未改變。
除了發明了工具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另一個就是讓老百姓說話(且老百姓說的話,能落到實處)。從這一點來說,讓老百姓說話的國家,才是現代文明之國;不讓老百姓說話的國家,還處在現代文明啟蒙前的荒郊野外。
千萬別說中國政治是這樣,中國民間也未必強到哪里去。試問有幾個企業的董事會真正做到了民主?至于家庭,也還缺乏民主氣氛不是?
3,治大國,若烹小鮮(語出《老子》)
老子《道德經》堪稱絕唱,大道理講得頭頭是道,不左不右不偏不倚。
不過,《道德經》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卻大失水準。首先,盡管老子想說的是“不折騰”,但出發點就錯了——還是人治。誰是蒸魚的?屁股坐在君主的懷里了吧?
其二,比喻不恰當。治治大國會如同蒸一條小魚這麼簡單?如果是這樣,國家這條魚誰都能蒸好!觸類旁通,能蒸好一條魚的廚師,就能當這個君主。學會蒸魚這點兒廚藝,應該不難吧?
其三,比喻錯了,老百姓是人,怎麼能比作魚呢?有人說中國文化就是“目中無人”的文化,我看有道理。這不,老百姓被比作“魚”了!?
其四,為什麼是蒸魚,而不是養魚?老百姓人都不是了,成了一條魚,還得用水煮著,用火烤著?有句話叫做“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現實比這要慘得多!老百姓的生存環境,火熱暫且不說,;連水,也還都是熱的呢!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
經孔子他老人家編過的書,包括弟子給他編的《論語》,都堪稱精妙。精妙到愣是把有毒物質塞到你嘴里,還讓你吧嗒出個滿口香。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從個人修為,到家庭經營,再到治國、平天下,一路順暢下來,怎麼看怎麼都覺得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殊不知這句話也不是寫給普通百姓去看的,而是寫給士大夫們看的。普通百姓,又有誰能沿著這個通道走下去?即使有那麼幾個人走到了國治、天下平的境界,其背後的路,不還是老百姓的白骨堆成?
如果這句話對春秋戰國的封建諸侯來說,還有那麼點積極意義。過了秦朝,這話就毫無意義。任何曲解,都是望文生義。
這句話的核心,還是強調一個人的獨裁專政,還是江山社稷寄予一個人的智慧和運籌,將社會寄予幾個官員的清明和公正。
既然我們明白從來沒有什麼神仙皇帝,那當然應該明白誰也不能洞察天下秋毫——大家的事情,交給大家做。這樣你不累,還不會被背上罵名,多好的事兒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大意相同。後者還把關乎國家命運的人,給分出了個窮富來,搞笑吧?你窮、沒位置,那你就老老實實呆著;國家大事,那是有位置,有財富的人的事——還需多說麼?
5,水至清則無魚(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
這句話,是貪官的避難所,也是中國人糊涂思維的代表作。
試問,水太清了,和有沒有魚有必然聯系嗎?
首先,這話有悖基本常識。魚和水等同于人和氣,都是生存的基本條件,而不是必需的條件。試問,是魚以水當飯,還是人拿空氣當食物?相反,倒是水太混,魚就得憋死。農村水塘的最傳統捕魚術,就是把塘里的水攪混,逼著缺氧的魚全部浮上水面。浮出水面的魚保命要緊,任你捕捉,絕不躲避!
或許你會說,很多魚是靠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存活的。所以,水太清,魚就得餓死,所以“水至清則無魚”。即使是這樣,這里說明的是,水中的浮游生物,才是魚的食物,和人必須吃飯是一個道理。
這句話,常被用來指對官場貪腐,要有一種容忍態度。如果仔細推敲,兩者絕對是不對等的。魚固然是要吃水中的浮游生物,但官員吃的是俸祿,受賄貪污不是必需的。魚不吃水中生物當然沒命了,但官員不腐敗就活不了?天大的笑話。
能否制止官員腐敗在于體制。好的制度逼著官員清廉,不好的制度想做好官都難——不就這麼點豬動動腦也能明白的事兒?
6,寧靜致遠,談泊明志(出自諸葛亮《誡子書》)
要說中國人的座右銘,唯這句“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可以通吃——有書房的家庭,幾乎都掛著這幅字。每當我看到這塊牌牌,心里就覺得別扭,只是很久也不知到底哪兒別扭。
老實說,如果你是一個修道的人,而且進入暮年,等著白日飛升,確實需要寧靜和淡泊;但對于一個還在成長階段的人來說,這句話簡直可以殺人于無形。
先說淡泊名利。名利有必要淡泊嗎?該得的,得了就得了;不該得的,不要巧取豪奪就是了!商人不重利,對自己、對家庭和對國家都是不負責任的。商人就是要通過合法途徑,不斷創造個人利益最大化。至于對于適合自己的崗位或者職位,應該當仁不讓,否則就是耽誤自己,外加遺害別人不是?
再說寧靜致遠。實現遠大志向也好,難道只有寧靜一個途徑?難道就不能動中取靜?一個人心態平和固然好,如果保持昂揚的激情,難道就不能成功?誰說的?誰規定的?上帝還是釋迦?
淡泊也好,寧靜也好,都只是一種方式。而且都是陰柔的,而不是陽剛的。淡泊與激情,寧靜與激蕩,我看一個都不能少。
不信你看,那些書房里久掛這塊匾的人,一定是形體枯,弱不禁風的人居多。對不起,按照這塊匾走下去,不需太久,一個病夫兼順民就煉成了。
諸葛亮啊諸葛亮,人們都以為你聰明你就是麼都是對的。可是,畢竟你也是個人,不是神啊!
7,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你看,中國人的座右銘就是這麼別扭,前邊剛說淡泊明志,看淡名利,這邊就是要青史留名了。只是,這句話畢竟是出自抗元英雄文天祥之口,我們又不好說他什麼。我要說的是,這句話幾乎成了憤青和愚忠的信條。一是丹心——一顆紅心愛國,二是堅持所謂的名節觀——為了青史留名,不惜愚忠誤國。
有人把岳飛和譚嗣同列為實踐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的楷模,其實這兩個人是截然不同的。岳飛固然是“精忠報國”,但他報的,是皇帝還是老百姓,這是一個問題(這里就不討論了);譚嗣同是為天下百姓而不是為了皇帝。他是用死,來警醒國人的——這才是值得稱道的。
至于留不留名,留什麼名,這是一個問題。我要說的是,留名留錯了,後世跟的傻瓜也越多!對後世的危害也越大!岳飛之後,中國人就徹底把報效國家和報效皇帝混為一談了!
8,難得糊涂(語出鄭板橋)
鄭板橋一句難得糊涂流傳至今,盡管這句話的背景還有待探討,但字面含義歸納起來不過兩點︰一,做人不要太認真;二,修道要學糊涂仙。
修道是否該糊涂,或者應該怎麼糊涂,那也還是修道者業內的事兒;做人該叫真的時候,就一定要較真,絕不能來半點含糊。比如商店欺詐顧客,那就是誰發現了就該訴諸法律,否則別人就繼續受害;家里被盜,無論財物丟了多少,都應該報警,否則就是鄰里跟著遭殃。
我們中國人容易犯糊涂,究其原因,一是有糊涂文化的存在,再就是社會一直在打造這種糊涂文化,逼著老百姓做愚民。比如,你寫詩要直抒胸臆,可別以為你是活在唐朝的李白,敢喊“天子呼來不上船”,在清朝這句話你就得送命!
我在歐洲最大的感受就是,歐洲人事事都願意較真,你犯了錯認了錯還不行,他一定要告訴你錯在哪里,直到你接受了為止;別人遇到什麼麻煩事兒,總有人為你挺身而出,直到問題解決。要想不折騰,光靠別人給予肯定不行,自己犯糊涂,別人有事裝糊涂,就只有被折騰!
9,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空(靜坐多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出自《增廣賢文》)
這句話,和“難得糊涂”有一拼,就不多加點評了。只提示以這句話做格言的朋友還有一句話,叫做“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要說的是︰忍忍讓讓何時休,直到退到溝里頭?
英語比李陽棒的教授一大堆,敢喊一嗓子的只有他
10,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滿招損,謙受益)(出自《老子》)
這句話澤東同志說過。不過,澤東同志還說過另一句話︰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那麼,使人進步的途徑,難道只有謙虛一個?
我倒覺得,驕傲一樣能使人進步。一個喜歡驕傲的人,會不斷地去創造新的驕傲資本!
中國人在外國找工作,往往倒在面試這一關。一句簡單的“這個工作你能做嗎?中國人一句“讓我試試”就歇菜了——哪份工作能讓你隨便試試啊?
一個“謙虛”了幾千年的民族,真的該改改自己的行為規範。我看“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不如改成“驕傲使人進步,謙虛使人落後”更好些。
不信你看看,很多人嗓門高一點,膽子大一點,就一夜成名了?教英語的李陽是,芙蓉姐姐也是。千萬別小看了芙蓉姐姐,她的成名,讓多少自卑的男女解決了心理危機?
結語︰
其實,上面這些話,也不是一無是處,但只適合封建專制社會,而不一定全部或者完全適合今天的現代文明。我寫此文,只期待更多人反思我們的文化。
翻閱中國的歷史,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代的中國人,算是中國人;
漢唐宋盡管髒且亂,但也還算是中國人;
明清以後,這個民族已經變成了陰柔過度、陽剛缺失的民族。
直到今天也還是女性化的男明星大行其道。
現在是恢復這個民族的陽剛血性,重建我們的漢文化的時候了。
否則,這個民族只能繼續另類下去,光著屁股轉圈丟人。
華人博士“體外控糖法”震驚美國 不吃藥降血糖 新華網
2010年12月1日,美國《科學》雜志公布了“2009-2010年度十大醫學突破”,華人博士雷鳴發明的“體外控糖法”奪魁,成為醫學界今年最大的進步。
在今年之前,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遵循著必須用口服藥物或者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及並發癥。然而今年2月,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生物學家,華人博士雷鳴發明的口服藥物及胰島素的替代品——“體外控糖小藥丸”,卻一改糖尿病患者用藥歷史。
據了解,雷鳴博士發明的體外控糖小藥丸有兩方面的功效︰一、將這種生物活性極強的小藥丸置于肚臍內,再用一種特殊膠質密封,糖尿病患者能在不打針、不吃藥的情況下,血糖平穩降低。二、體外控糖一段時間後,並發癥逐漸緩解,甚至有些並發癥完全消失,如皮膚瘙癢、視物模糊、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
為了表彰這一發明為糖尿病患者極大程度的減少了藥物危害及其潛在的控制並發癥的用途,《科學》雜志將“體外控糖”評選為2009-2010年度最重大的醫學突破,認為它甚至超越了所有前人發明的治療糖尿病的方法。
此項發明讓美國及全世界糖尿病患者震驚,截止發稿日,僅美國就超10萬人在使用這種“體外控糖小藥丸”,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