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土方還沒說賠償與懲罰罪犯 土外長:拒道歉(圖)
文章來源: 綜合新聞 於 2015-11-26 06:20:35 -
資料圖:俄總統普京
原標題:普京:土方仍未就“賠償與懲罰罪犯”做明確聲明 11月26日電據俄媒26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蘇-24被擊落事件違反國際法,土耳其至今仍未做出有關賠償損失和承諾懲罰罪犯的明確聲明。 普京說,現在給人一種印象,就是土耳其領導層似乎正有意識地將俄土關係推入僵局,他對此感到遺憾。 他說,任何企圖縱容恐怖分子和為其辯解的行為都應視作共謀。“某些人在縱容並通過IS非法販賣石油和人口,來賺取數百萬、數十億美元。” 普京強調,全球當前麵臨的首要威脅與恐怖襲擊有關,與其血腥和殘暴的犯罪有關。他認為,對恐怖主義的消極態度和幫凶行為導致了“伊斯蘭國”的產生。 另外,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克裏姆林宮不排除或有恐怖威脅來自土耳其的可能性。他補充說,俄羅斯並沒有對土耳其實施貿易禁運。 24日,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在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敘利亞一側墜毀。土耳其方麵說,戰機非法侵入土領空,多次警告無果後將其擊落。但俄方表示該架戰機並未侵犯土領空。 土耳其外長稱不會就擊落俄戰機一事向俄道歉11月26日電 據法新社26日報道,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表示,土方不會就擊落俄戰機一事向俄羅斯道歉。 “沒有必要針對我們做對的事情道歉”,恰武什奧盧說,“但我們昨天在電話中提到過感到遺憾”。 稍早前,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土耳其至今仍未做出有關“賠償損失和承諾懲罰罪犯”的明確聲明。 另外,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土耳其與俄羅斯間有戰略夥伴關係,土方對俄方就蘇-24事件的反應感到痛心。 埃爾多安在安卡拉的會議上表示:“我們之前就已申明,會自動應對入侵領空的行為。此前已經有過這樣的情況。我們對俄方無關的聲明與反應感到痛心。” 他強調不希望衝突升級,“土耳其與俄羅斯有戰略夥伴關係,沒有任何理由將目標瞄準俄羅斯。我們與俄方就敘利亞問題存在分歧,但應對威脅措施是另一回事。”
*****
“盟友”中國不趟渾水 俄土鬥法 普京不能承受的紅線(圖)
文章來源: 多維 於 2015-11-27 09:42:23 -
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11月24日被土耳其F-16擊落,正值國際社會各方就反恐問題努力展開多方合作之際,這一事件無疑為其前景蒙上陰影。隨後,美國、歐盟與聯合國相繼對這一事件表達了各自立場,出現損失的俄羅斯並未得到各方的同情,就連此前被普遍認為是俄羅斯“盟友”的中國,也未給出令俄方滿意的態度。 綜合媒體11月27日報道,俄羅斯蘇-24戰機24日被擊落後,俄方並沒有得到多少國家的同情。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土耳其的行為並沒有進行批評,反而站在土耳其一方為其說話,認為土耳其是在捍衛其領土主權。而就在事件發生的當天,俄羅斯總統中東和非洲國家事務特使、俄副外長米哈伊爾·波格丹諾夫(Mikhail Bogdanov)約見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就加強國家社會打擊“伊斯蘭國”(ISIS)恐怖組織的協調進行了討論。 俄羅斯衛星網的消息稱:“雙方在會晤期間研究了中東議程中的迫切問題,並著重討論了敘利亞危機調解與國際社會打擊ISIS恐怖主義組織的協調。雙方確認有意進一步維持俄中兩國包括在金磚國家與聯合國框架下在中東和非洲問題上的緊密互信對話。”可以注意到,這條由俄羅斯衛星網發布的新聞的時間為北京時間25日早晨6點左右。雖然新聞裏隻字未提俄軍機被擊落一事,但從一個側麵反映出俄羅斯約見中國駐莫斯科大使的玄機。
落落寡歡的普京
一方麵,波格丹諾夫代表俄羅斯政府向中方通報事件內幕,另一方麵,在美國、英國和法國有利於土耳其的表態之後,俄羅斯希望傾聽中國的聲音,並想得到中國強有力的支持。換句話說,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的態度,對於俄羅斯來說,是非常在乎的。不過,中國官方的表態並沒讓俄羅斯感到滿意。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5日表示,中方十分關注這一事件,目前尚有不少情況需要進一步澄清。中方支持國際社會的反恐努力,希望各方加強溝通協調。有分析認為,洪磊這個回答,支持反恐表麵兩邊不得罪,並沒有明確表示支持俄羅斯。但也有人認為,中國表態太過中性,在其軍機被土耳其擊落後,中國應該明顯偏向俄羅斯。 因為麵對美國主導的抑製中國的大聯盟,沒有俄羅斯這個強有力的鄰國的支持,中國在處理國際問題將更加困難。當俄羅斯和中國在對打擊ISIS一起行動時,雖然中國暫時不會向敘利亞派兵,但中俄的一些行動仍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高度關注,因為西方國家不得不重視中俄這兩個玩家。 自俄羅斯在敘的軍事行動開始後,不僅吸引了歐美的關注,而且還牽掛了ISIS的精力,這將大大減輕中國的某種壓力。至於俄土關係的前因後果,人們有各種說法,但歸結為一點:在過去兩三年,土耳其一直試圖獲得美國和北約的允許,成為終結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先鋒。土耳其的目的是,借助對敘戰爭,一方麵可替代以色列成為美國在中東的“戰略錨”,另一方麵可借此綁架北約實現其在中東的統治力和領導力。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堅信,曾是土國殖民地的敘利亞無疑屬於土耳其的勢力範圍,不聽話的巴沙爾政權理應被鏟除;而普京則重申,身為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有權讓自己在敘利亞的利益得到尊重,俄羅斯有權保護自己在地區的戰略盟友。基於此,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政治衝突的產生不可避免。 當然,俄羅斯外交部高級官員約見中國駐莫斯科大使,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外交舉動,而是中俄關係更加鞏固的標誌。俄羅斯已經讚同在敘利亞開啟一場“敘利亞人領導的、敘利亞人自己的”政治過渡。如果中國願意通過打擊ISIS組織來換取西方承認它的反恐努力,那麽一場真正的“全球”反恐戰爭將會出現。 雖然俄土關係因俄軍機被擊落將持續惡化,但中國不會主動去趟這灘渾水。預料,此事將給國際反恐形勢帶來新變數,然而,並不意味著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既定政策會出現大的改變,甚至跟西方撕破臉。而中國可利用這一機會,發出自己獨自的聲音,設法讓美歐在敘利亞問題上進一步向中國和俄羅斯作出讓步,以利於中國在今後解決敘利亞問題上有更多的發言權。 俄土鬥法 普京不能承受的紅線和底線俄羅斯戰機被土耳其擊落事件,經曆了11月24日的輿論戰,25日的互亮證據口水戰後,在26日27日迎來新一輪的升級。目前雙方已經逐步掌握核心證據、摸清對方底牌,進入了升級版討伐戰。 俄式智取 俄羅斯26日已經不隻拿反恐道義的製高點說事兒,而是重申土耳其違反國際法,“這件事情遠沒結束”,土耳其需要道歉。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26日接受采訪時承認普京不接他的電話。至於與普京11月30日在巴黎舉行會晤的請求,俄羅斯也沒有給予答複。 俄羅斯同時中斷了與土耳其武裝力量現有的所有聯係,並已召回駐土海軍代表。26日俄S-400與“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上的Fort係統已經抵達敘利亞海岸。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俄考慮對土實施經濟製裁,考慮取消與土耳其的重要合作項目。未來兩天俄將取消土耳其企業在俄所擁有的一切優惠待遇,全麵限製或禁止土耳其企業在俄的活動。俄將限製土對俄的糧食和食品出口。俄農業部26日已發布消息,土對俄出口的食品中15%不符合質量標準;俄將在海關、金融、投資等領域限製或中斷與土的相關合作。俄海關將對土國相關企業加強進出口檢查。 除了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震懾和報複外,俄羅斯還戳中了土耳其的“軟肋”。11月26日,敘利亞副總理兼外長領隊的訪問團已經抵達莫斯科。敘利亞庫爾德人領袖將首次在莫斯科與敘利亞高級代表會晤。這很可能意味著,普京要推動敘利亞政府給敘利亞庫爾德人高度自治,未來一旦談妥條件,俄羅斯人軍事武裝敘利亞庫爾德人,然後敘利亞庫爾德人與庫爾德工人黨結成聯盟,在敘利亞土地上和土耳其庫爾德地區的土地上形成一個軍事區域,而這是一直以來反對庫爾德的土耳其最不願意見到的一幕。
俄羅斯民眾圍攻土耳其大使館
雖然25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不會與土耳其開戰,但是目前俄羅斯的報複遠比開戰更具懲罰性,普京現在給出的選項是道歉之類的封閉式選項,這就說明了不鬥爭到底決不罷休。戰機被擊落後,普京24日所說的今天的損失是“恐怖主義共犯”的“背後捅刀”行為,俄羅斯“永遠不會允許今天這樣的罪行”,“這一事件將嚴重影響兩國關係”等正在一一應驗。 俄羅斯在24日第一時間將土耳其的行為定性為背後一刀,搶占了道義的製高點,25日亮證據的同時強調不會開戰,實際上是在摸清美國和北約的最後表態。當美國和北約代表就此事向俄羅斯哀悼,英法德等國家領導人先後在24日25日集中表明了不支持土耳其的態度,俄羅斯26日的集中出手就有了相當的底氣和實力。俄羅斯表態不會向土耳其開戰實際上給了北約定心丸,這為26日之後的行動做了安全鋪墊,北約自然不會為了土耳其反應過激。 從操作手法看,盡管土耳其在24日當天與北約、安理會、美國以及各國駐土耳其大使進行了溝通,占盡先機。但是俄羅斯在掌握核心證據,與美國和北約溝通達成基本默契之後的反擊才更顯得成熟,這與土耳其背著北約和美國搞出驚天新聞形成鮮明對比,一個冷靜步步為營,一個草率企圖漁利大國之間。 普京不能承受之重 在摸清美國不會包庇土耳其之後,俄羅斯對美國的抨擊在26日提升到了新的層次。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26日大膽表態:美國掌握了向蘇-24戰機彈射逃生機長射擊者的確切信息,俄羅斯希望獲得相關信息。 紮哈羅娃稱:“我在此提請美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社交網站中有關於那些從地麵向俄羅斯飛行員射擊者的所有數據,以及他們的照片予以關注。不僅如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國掌握了關於這些人身份的確切信息。”俄羅斯希望美國務院作出相關答複,“究竟是誰圍著俄羅斯飛行員的遺體‘舞蹈’。” 此前普京24日在與約旦國王時提到,“考慮到我們與美國簽署有避免衝突的協議,我們也知道土耳其是美國盟友之一”,暗示美國也脫不了與此事的幹係。到了25日,拉夫羅夫在莫斯科召開的記者會上透露,他曾質問土耳其此次行動是否得到美國的同意。這樣的提問令土耳其陷入兩難,如果回答得到美國的同意,這無疑將俄美擺到了對立的一麵,而回答沒有則表明,土耳其單獨行動,這樣的結果就是土耳其將獨自承擔此事的後果,土耳其是不敢做出是與不是的回答的,通過這樣的外交招數,俄羅斯擺明了要問清楚美國的角色。 在確認了土俄戰機事件不會影響各方大局的同時,即便知道美國也是土耳其挑戰的受害者,俄羅斯仍然不忘向美國補刀,並且是漸進式。這種步步緊逼的反擊實際上也表明,通過戰機事件,俄羅斯不隻是要報複土耳其,而是為了逼迫美國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反恐合作。 11月25日俄羅斯駐法大使奧爾洛夫(Alexander Orlow)稱,俄準備與美、法等有意打擊IS的國家成立聯合參謀部,共同打擊ISIS。“如果土耳其願意來,我們也是歡迎的”,這意味著俄羅斯不僅要教訓土耳其,而是另有所圖。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反恐行動需要速戰速決,如果美國不配合,聯軍就不可能建立起來。美國有法德以及沙特等65國盟友一起行動,梯次上陣,而俄羅斯孤獨撐起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的聯盟顯然有些力不從心。奧巴馬改變反恐戰略,轉為重點派遣特種部隊的做法意在持久戰,而俄羅斯在這一點上顯然更遜一籌。 因此對俄羅斯來說,土耳其的挑釁看似闖了紅線,實際上美國在聯合打擊ISIS上的拒不配合才是不能承受的底線。
*****
“伊斯蘭國”地下巢穴曝光 軍火箱散落一地(組圖)
文章來源: 環球網 於 2015-11-26 19:05:31 -
據英國《太陽報》報道,伊拉克北部重鎮辛賈爾挖出一處極端分子“伊斯蘭國(IS)”的地下巢穴,IS武裝分子在其中可躲避安全部隊偵查,也可躲避空襲。這處地下“迷宮”位於辛賈爾一棟遭轟炸的房子下麵,地道口用床墊掩蓋,幾天前,庫爾德軍隊從IS手中奪回辛賈爾。
這處地下“迷宮”位於辛賈爾一棟遭轟炸的房子下麵,地道口用床墊掩蓋,幾天前,庫爾德軍隊從IS手中奪回辛賈爾。
畫麵中顯示,地道中堆滿沙袋,以防洞穴在空襲中崩塌,地道長達三百英尺,裏麵有電線可供電,還有臥室,在近幾周殘酷的轟炸之下IS就在此處藏身。
此外,安全部隊在地道中發現了子彈、計算機裝備、物資、製造炸彈的設備、幾本落滿塵土的《古蘭經》,以及醫治傷員的藥物。
分析人士稱,IS挖這些隧道壕溝是為了躲避空襲,在地下自由活動,同時也可以儲藏武器和炸藥,堪稱他們的軍械庫。
分析人士稱,IS挖這些隧道壕溝是為了躲避空襲,在地下自由活動,同時也可以儲藏武器和炸藥,堪稱他們的軍械庫。
地道中落滿塵土的《古蘭經》。
在地道中挖出了軍火。
看土耳其怎麽玩弄中國,就知道這個國家行事風格(組圖)
文章來源: 精武堂 於 2015-11-26 10:42:59 -
圖片為中國從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航母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這次看似風平浪靜的航行,背後卻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特別是土耳其的各種手段讓人們可以近距離觀察這個國家的做事風格。
大家知道,對外軍購向來是涉及兩個國家之間的政治、外交和軍事多種關係的敏感事項,尤其金額巨大的重大軍購項目背後,往往隱藏極其艱苦的談判拉鋸和複雜多變的操作手法。絕非一則消息看上去那樣簡單和順理成章。
1998年,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瓦良格”號,計劃將該艦船體拖回後停泊在澳門海域,並改裝為超級海上酒店、賭場及軍事博物館。
“瓦良格”號要想回到中國,首先必須從黑海水域通過號稱“歐亞分界線”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再經地中海穿越蘇伊士運河,過紅海,經印度洋、太平洋,最後到達中國南海。橫穿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與相連的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通稱土耳其海峽。
該海峽是烏克蘭等黑海國家的艦船出入地中海的惟一通道,平均每年通航船隻達5萬艘。不過,瓦良格號在拖帶下欲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時,遭土耳其政府攔阻,並被命令退回黑海,開始了此後五百多天在黑海上的徘徊。
“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後,隻能在黑海裏打轉轉,漂蕩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烏克蘭海港。
當時土耳其方麵提出了多項理由不接受“瓦良格”通過海峽,最終,中國與土耳其開始了一場長達一年半之久的“馬拉鬆式”談判。中國動用了所有外交手段,包括駐土耳其大使在內遊說土方,而且除了外交斡旋外,中國軍方的努力也不能忽視。
土耳其總參謀長凱威裏科魯正是在當年的7月應邀訪問北京,受到了時任中國高規格接見,雙方在軍事技術出口方麵達成了一些協議,包括中國向土耳其出口衛士-1火箭炮技術、B611戰術地地導彈技術等等在內一係列承諾,土耳其軍方的立場也隨之改變。
凱維芮柯魯在8月初照會總理府,“建議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國開放對土耳其的旅遊,爭取每年有200萬人次中國觀光客到土耳其,可為土耳其創造20億美元的外匯。
之後,土耳其要價20項條件,包括向土耳其支付10億美元“風險保證金”等等一係列極為苛刻的條件,才讓“瓦良格”航母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近日, 土耳其還宣布取消購買中國導彈的協議和競標結果,盡管土耳其2013年接受了中國的標書,但是還希望同時能夠選擇美國或歐洲的武器,但由於它們都不符合土耳其的標準,最終土耳其在一年內作出決定,取消中國的中標。
一些軍事專家認為,土耳其當局不會急於在近期和中國公司達成協議,而是希望美國人或歐洲人最終能夠明白,土耳其並不是在虛張聲勢,除非他們抓住最後一次機會徹底修改自己的投標書,盡量達到土耳其的標準,否則土耳其可能會繼續推進自主防空係統的實際部署。
軍事專家雷澤稱,土耳其媒體此時再次放出這個消息,可能與土耳其軍方想盡快逼西方國家轉讓技術,而采取的“恐嚇戰術”有關,土耳其雖然讓中、法、俄、美四國參與其國產防空導彈競標,但土軍方中意的隻有美法兩家公司的導彈,然而這些西方廠商正是揣摩到土方的真實意圖。
遲遲不願意給土方轉移相關技術,造成這項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軍貿交易直到現在也沒有成交。有外國媒體分析,土耳其軍方其實非常中意法國的防空導彈係統,但法方並不像賣技術給土耳其。
據悉,作為中國首個向北約國家出口先進大型武器係統的案例,紅旗-9參與土耳其遠程防空導彈競標一事,從2012年披露就引發了巨大關注,2013年競標成功後更是讓無數人歡呼雀躍,可之後就陷入長期扯皮中,不斷有消息稱合同擱淺。
加拿大媒體《漢和防務評論》稱,中國紅旗-9得標的新聞極有可能是土耳其針對法國主導的紫苑防空導彈(Aster)的壓價戰術,而土耳其的高調態度也令人驚訝。圖片為中方參與競標土耳其的兩棲攻擊艦項目模型方案,在這場競標中,中國同樣成為土耳其壓價的工具。
專家稱近年來,中國與土耳其進行軍事技術合作時,多次成為土方招標中的“陪標專業戶”,土方常常拿中國競標方案作為“壓價”手段,逼迫目標方案降價以獲取最大利益,中方在未來參與其他國家國防招標過程中必須吸取這些教訓。
*****
土耳其引爆中東火藥桶 中國坐收漁翁之利?
文章來源: 多維 於 2015-11-25 09:27:58 -
鑒於目前圍繞敘利亞局勢國際各方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以及俄羅斯、敘利亞、土耳其三方之間敏感而微妙的關係。而且,一架蘇-24攻擊機於11月24日被土耳其F-16戰機擊落,更是引發了世界性的關注。有分析認為,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大國關係或將引爆,中東局勢愈複雜,對歐美不利,但是對中國非常有利。 歐美關係轉變 這是在俄羅斯客機遭遇恐怖爆炸與巴黎恐襲之後,俄羅斯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瞬間名正言順。首先,美國看著俄羅斯同時從海上與空中打擊伊斯蘭國,同時也打擊了美國所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卻無法做出任何反應,可以說是有口難言。
其次,歐盟國家,尤其是法國與德國,在巴黎恐襲之後,對俄羅斯的態度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法國與德國不再反對俄羅斯打擊伊斯蘭國,而且法國總理奧朗德準備近期訪問俄羅斯,與普京上商談中東事宜。 不難看出,這些都對美國極大的考驗,因為它極有可能迫使美國改變當前的中東戰略,被迫將已從中東地區撤出的軍事與外交資源,重新放到中東地區。這對美國而言,是相當難受的舉動。有觀察者指出,一方麵會影響美國重返亞太戰略與美元強勢戰略,構成巨大的難題 。 另一方麵,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一旦遭到俄羅斯的報複威脅,那麽其他成員國,必然要啟動成員國的相互支援義務。考慮到目前的北約,基本是美國在控製局麵,因此美國將不得出頭。 再者,歐盟遲遲不給土耳其加入歐盟的開綠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土耳其的垮歐亞大陸的大國雄心有戒心。這個雄心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因為它實際上威脅到歐盟的中東戰略設想。 中東地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火藥桶,其地緣政治位置十分敏感,在此世界經濟頹廢不振的當前,一不小心的擦槍走火,都有可能會引發巨大的大國關係爆炸。不過隨著如今中東局勢的複雜化,對歐美不利,但對中國是有利的。 “漁翁之利” 不可否認,倘若中東的戰亂一旦進一步大麵積擴散,則整個中東的大亂進一步升級,對於國際社會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但有觀察者指出,對中國而言,中東大亂有利有弊。弊端在於石油的供給風險加大;利在於一旦中東更亂,中國戰略壓力會進一步減輕,石油美元的經濟體係會越來越缺少控製力。 些許到那時,美元石油體係的世界經濟體係動蕩會對美經濟、美在世界上的控製力造成沉重打擊;俄羅斯會陷於中東亂局;歐盟又會因中東難民問題而越陷越深所以,戰略上對中國會有利。或許正是基於這種態勢,中國更應該加大力度整合周邊,通過不斷推動大國戰略贏得更大的戰略勝機,做最後的收拾局麵者,不做衝鋒者。 不過,中國方麵也必須考慮是否能夠抓住有限的機會。事實上,有關於中國的“不幹涉”外交原則的討論早就不絕於耳。在中國國內,的確有一部分學者認為,中國應當承擔起大國的責任,積極介入一些國際衝突,以維護中國的國際禮儀。然而另一部分觀點則認為,中國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中國不應該過多的摻和國外的事務而分散精力。 特別是今年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作出的積極有為,在倡導“中國理念”、發出“中國聲音”、提倡“中國方案”等方麵,做出了許多實在的工作;在周邊關係上,由過去的“三鄰”政策向“親、誠、惠、榮”的方向發展,在新安全觀的基礎上,中國又提出了新的“義利觀”和“亞洲安全觀”;“一帶一路”已經正式啟動,涉及至少40多個國家,這一戰略布局意義非常重大。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中國積極介入國外事務,或許會造成“幹涉疲勞症”,就像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一樣。分析稱,從目前而言,中國政府對與介入他國事務亟需謹慎對待。
*****
俄羅斯閃電反擊第二波:獵殺土耳其旅(圖)
文章來源: 多維 於 2015-11-27 21:22:50 -
繼俄在野黨曝光土耳其總統之子勾結“伊斯蘭國”(ISIS)極端組織走私石油後,俄羅斯出動特種兵,與敘利亞聯合打出了第二輪閃電反擊。 綜合媒體11月27日報道,敘聯合特種部隊在俄敘戰機及地麵炮火的支援下,對此前涉嫌射擊並殺害1名被擊落蘇-24戰機飛行員的土耳其旅(有反恐專家表示,“Syrian Turkmen Brigade”應翻譯為“土耳其旅”而非“土庫曼旅”)進行大規模軍事打擊,據土耳其旅網站透露,該旅不僅被殲滅數百人,正副旅長也均被擊斃。由此基本可確定,俄特種部隊已正式開始參與敘境內的地麵戰,日後戰局或麵臨巨大改觀。 盡管此前俄羅斯對ISIS進行了相當用心的空襲,但從敘政府軍進攻乏力來看,空襲效果並不理想。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敘政府軍作戰能力不佳,但更可能的原因還是俄空襲因缺乏地麵引導而效果不佳。麵對這種情況,最佳手段就是派遣地麵部隊進行空襲引導,或派出大量無人機對目標進行係統偵查,相比之下,前一種手段無疑更適合俄羅斯。 從此次俄敘聯軍對土耳其旅的軍事行動來看,其中敘政府軍火箭炮部隊負責較大區域的麵狀攻擊,而俄軍蘇34戰機則以精確製導武器進行精確打擊,從殲敵數百人的尚佳戰機來看,其必然獲得了地麵目標引導。得益於此,俄軍可大量使用相比KAB-500S-E衛星製導炸彈更成熟的KAB500/1500激光製導炸彈為目標帶來更有效的滅頂之災。
俄羅斯持續空襲敘境內ISIS 此次俄敘特種部隊同時消滅土耳其旅正副旅長的戰果相當重要。眾所周知,特種部隊在陌生環境中對遊擊隊性質武裝的指揮中樞進行絕殺是相當難的,要完成這樣的任務需要大量的準備與情報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土耳其旅一直是一支名不見經傳,同時與敘利亞政府軍與ISIS為敵的中小型遊擊隊,而以俄羅斯為主的定點清除行動卻能在一次行動中同時完成對其有生力量的大量消滅與對指揮中樞摧毀,這預示至少在蘇24戰機被擊落之前,俄羅斯就已對土耳其旅進行了係統的情報偵查,否則如此可觀的戰果是不能以運氣來解釋的。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對土耳其旅尚且如此,對IS的情報搜集無疑更加深入,如果俄特種部隊對ISIS發起類似此次的係統特種作戰,對ISIS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特種部隊將搜集美土沙支持ISIS鐵證 除對ISIS進行更加直接的打擊,俄特種部隊在敘利亞展開特種作戰還有一個同樣,甚至更重要的目標就是搜集美土沙三國對ISIS提供支持的鐵證。眾所周知,走私石油是ISIS的主要財源,盡管此前有報道稱ISIS分別通過土耳其與沙特走私石油,但並未獲得權威證實。 如果俄特種部隊能獲取土沙兩國幫助ISIS走私石油,或美直接為ISIS提供裝備支持或訓練保障等方麵的證據,則將有可能從根本上瓦解西方現有的反恐體係,進而分化甚至破解西方對俄的圍堵、遏製,並令以法國為代表的諸多歐洲國家盡快團結在俄羅斯周圍在中東開戰反恐作戰。此前俄已對ISIS的油井與油罐車進行了轟炸,同時還轟炸了土敘邊界所謂“土耳其民用車隊”,看似不相幹的兩件事中,其中很可能包含著俄軍的情報關聯與支持。 從技術上講,俄特種部隊滲透獲得ISIS相關情報及美土沙三國對ISIS的支持證據並不難。按照俄羅斯副外長瑟羅莫羅托夫公布的數據,目前ISIS旗下有2.5萬名外籍人員參戰,其中包含2,179名俄羅斯人。且與歐洲國家人員的“打醬油”不同,參加ISIS的俄籍人員多為車臣匪徒,作戰能力較強,通常被部署在核心作戰部隊,因此俄軍特種部隊對ISIS的核心作戰力量進行滲透並獲取美國支持IS等情報並不困難。 另外ISIS作為自給自足的恐怖組織,其對盜掘走私石油無疑相當重視,如果俄特種部隊偽裝成ISIS急需的石油盜掘、走私相關人才,可相對容易進入ISIS的石油盜掘走私體係,如果其中真的包含土沙兩國的支持,則可獲取相關情報,甚至能在必要時直接或引導己方打擊力量予以摧毀。 無論從戰術還是戰略層麵來講,俄軍特種部隊在敘利亞的出現與參戰都將產生深遠影響。從此次俄敘突襲土庫曼旅的戰果來看,俄特種部隊日後可能對ISIS造成的打擊無疑相當可觀,而其一旦獲得美土沙對ISIS進行直接支持的鐵證,整個敘利亞戰事也將麵臨徹底翻轉。 土耳其兩名記者泄露土耳其向敘利亞反對派走私武器 據美聯社11月26日報道,土耳其一法庭周四下令拘捕兩名反對派記者,指控他們的罪名包括在報道中泄漏國家機密——向敘利亞走私武器。 伊斯坦布爾的法院裁定,《共和報》主編鄧達爾(Can Dundar)和該報駐安卡拉代表居爾(Erdem Gul)在接受了數小時的審訊後被收押。 今年5月份,《共和報》發布了據稱是土耳其卡車運送彈藥給敘利亞武裝分子的照片。這篇報道披露,2014年1月當地政府搜查經過土敘邊境的卡車,引發了與土耳其情報部門的不快。《共和報》聲稱這些照片是土耳其向敘利亞反對派武裝走私武器的證據。 土耳其政府最初否認這些卡車當時正在運送武器,堅稱這些貨物是人道主義援助物資。一些政府官員後來暗示,這些卡車是在給敘利亞的“土庫曼親戚”運輸武器彈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最近的說法與此相同:“如果他們運送的是武器彈藥,那又有什麽區別呢?” 11月24日,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被土耳其擊落,墜毀在敘利亞北部拉塔基亞省山區,當地居民多為土庫曼人。 在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的爭端中,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稱敘利亞反對派中的土庫曼旅是土耳其親人,並批評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反恐行動“其實是在炸我們的親人”。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出於語言、血緣和曆史的原因,土耳其一直將土庫曼人視為近親,土耳其政府曾一再批評敘利亞境內的土庫曼反對派遭到俄軍不公正待遇。 據外媒報道,2011年敘利亞衝突爆發後,土耳其支持敘利亞土庫曼人武裝反對巴沙爾政權。敘利亞土庫曼武裝主要活躍在敘北部拉塔基亞地區,與敘利亞政府軍和伊斯蘭國作戰的同時還在對抗庫爾德反對派武裝。這些庫爾德人武裝是土耳其的傳統威脅。 土耳其旅也稱土庫曼旅,所屬的土庫曼族是敘利亞的少數民族之一。土庫曼人分布在中東多個國家,主要集中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敘利亞擁有10萬至20萬土庫曼人,大多數居住在敘利亞北部靠近土耳其邊境的地區。
*****
揭秘IS石油業:用驢馬走私 到底都賣給了誰?(圖)
文章來源: 弧度 於 2015-11-27 19:21:17 -
原油:伊斯蘭國50%的收入來源 來源:金融時報
特約撰稿/昭楊 雖然“伊斯蘭國”(ISIS)的石油經濟在多國空襲下遭到沉重打擊,但是石油收入仍然占據“伊斯蘭國“經濟收入的四分之一。那麽“伊斯蘭國”將石油賣給誰?它如何建立起石油市場?法國《費加羅報》通過專題文章揭示了這個恐怖組織在國際製裁下如何建立一套石油經濟體係的。 “伊斯蘭國”大約控製敘利亞和伊拉克交界處大約三十萬平方公裏的領土,控製著大約十個油田,據不同的研究和報道估計,這些油田每天大概能出產2萬到4萬桶原油(敘利亞在陷入內戰前的2010年大約每年可出產大約38萬5千桶原油)。 通過開采和出售石油,“伊斯蘭國”每天可獲得100萬到150萬美元的收入,每年可獲得3.5億到6億美元。雖然這些數字因為無法核實所以其準確度仍然存在疑問。但普遍共識是“伊斯蘭國”從油田獲取的收入大約占其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其餘收入來自於對其治下一千萬居民的苛捐雜稅、綁架人質勒索贖金、非法交易(武器走私,文物走私以及不久前恢複的奴隸買賣製度等)和海外捐贈等。根據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恐怖主義分析中心的研究,石油天然氣產品是“伊斯蘭國”的頭號收入來源。 “黑色黃金”的枯竭盡管不同情報機構在“伊斯蘭國”油氣產品收入數字上有很大的爭論,但很明顯,這項收入在過去的幾個月內已經大大削減了。從2014年6月6日“伊斯蘭國”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並宣布重建“哈裏發國”,西方反恐聯盟(美英法德意加澳等)就瞄準了“伊斯蘭國”的石油經濟,以削弱其經濟實力。至今,西方反恐盟國已發動超過11000次空襲,主要目標是“伊斯蘭國”的煉油廠、儲油罐和輸油管道,最近空襲目標是運油車隊。 2015年10月,美國發動了一輪名為“潮汐波行動2”的大規模空襲,打擊目標就是運油車隊。從11月初開始,特別是13日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法國也逐步加大了對運油車隊的轟炸。戰果方麵,美國宣布已經摧毀400輛油罐車而俄羅斯則聲稱摧毀了1000輛。 “伊斯蘭國”如何生產石油?據估計今天伊斯蘭國僅能控製大約十個油田,主要位於敘利亞東北的代爾祖爾地區。出於實際利益考慮,恐怖組織主要依靠當地專業人士的合作,不論這種合作是強製的還是自願的。往往伊斯蘭國軍隊剛剛打下油田或煉油廠,專業工程師就開始著手恢複采油煉油。此外,伊斯蘭國還在伊拉克、敘利亞及其他國家高價聘請有豐富經驗或突出技能的石油行業人士(如技術員、工程師、交易商等)。 今天伊斯蘭國還能每天生產大約2萬桶到4萬桶原油,而去年則每天可以生產7萬桶。全世界的油井加在一起,大約每天可生產9000萬桶原油。所以伊斯蘭國的原油生產量放在全世界內是微不足道的。 “伊斯蘭國”如何賣出他們的石油? 和其他經營活動不同,在伊斯蘭國,石油產業是按照高度集中的模式來管理的 一旦石油被開采出來,就被賣給獨立的中間商,這些商人要麽來自伊斯蘭國境內,要麽就是附近國家的石油走私商,為了買到石油,他們經常在“伊斯蘭國”控製的油田附近等好幾個星期。裝載石油後,這些中間商會將其倒賣給附近的煉油廠,或者直接賣給本地居民,本地居民將用土法煉油。然後這些中間商再返回油井排隊。“伊斯蘭國”經常會對這些中間商的運油車征收過路費。 “伊斯蘭國”很少自己煉油,因為它的直屬煉油廠大多被空襲所摧毀。但是這個恐怖組織找到了既不控製煉油廠又能分享煉油利潤的方法。他們規定:一旦煉油完成,精煉油產品必須在所謂“石油市場”出售,這些市場大多位於煉油廠附近的城裏,直接或間接地處於“伊斯蘭國”的控製之下。這樣,“伊斯蘭國”可以從每一桶精煉油的交易中獲得利潤。 “伊斯蘭國“出產的原油每桶價格大約為15至45美元,具體價格和原油質量有關。而作為世界市場參考標的的北海布倫特原油市場,每桶油價格大約為45美元。很明顯,”伊斯蘭國”的原油更加便宜,故而對一些買家有吸引力。 “伊斯蘭國”如何出口石油? “伊斯蘭國”境內石油出產的一半被用來滿足其軍事設備和當地民眾的需要(交通、發電等),但還有一部分用來出口。當地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地下石油走私渠道,這個走私渠道早在1991年海灣戰爭後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禁運時就已經發展和繁榮起來,至今已有二十五年的曆史。這些地下走私網絡可以讓“伊斯蘭國”出產的石油通過少量多次地穿越敵對勢力的戰線,走私石油的交通工具常常是驢馬或私設的微型石油管道。這些走私石油最終會進入敘利亞、伊拉克、約旦等國,但第一買家是土耳其,就連敘利亞阿薩德政府都購買仇敵境內出產的石油。11月26日,美國宣布對一家為敘利亞政府“購買’伊斯蘭國‘出產石油產品”的中間商實施經濟製裁。為了應付石油出口帶來的的國際支付活動,“伊斯蘭國”建立起一係列的外匯兌換所,在這裏匯兌交易完全手工進行。 為什麽土耳其是“伊斯蘭國”石油產品的最大買家? 2011年當敘利亞各地興起反政府叛亂時,土耳其宣布和阿薩德政府決裂,並自詡“站在了曆史正確的一方”,然而2013年開始,包括“伊斯蘭國”在內的極端主義組織逐漸在叛亂浪潮中興起,土耳其的外交方針也發生了微妙的轉化。 一方麵,土耳其繼續在西方盟友麵前表明“溫和”立場,繼續擔任反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的領頭羊,然而另一方麵,卻偷偷支持“伊斯蘭國”這樣的極端主義組織。根據英國《衛報》今年七月的報道,美軍在擊斃“伊斯蘭國”負責石油走私的頭目阿布?薩伊夫時,找到很多文件,這些文件顯示土耳其和“伊斯蘭國”有密切的經濟往來。隨後,土耳其為了“贖罪”,發動了對敘利亞的軍事幹涉,但目標卻瞄準了一直抵抗“伊斯蘭國”擴張的庫爾德人。很明顯,土耳其為了自己的地緣戰略目的,故意放鬆土敘邊境管理,縱容石油走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