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界最強戰機之爭 多數被訪者稱SU-30強于F-22; 珠海的殲-10戰斗機的專家級飛行員,飛到8.6個G的負荷,內衣全部濕透...
2009/02/19 07:58:35瀏覽8443|回應22|推薦0

世界最強戰機之爭 多數被訪者稱SU-30強于F-22; 珠海的殲-10戰斗機的專家級飛行員,飛到8.6個G的負荷,內衣全部濕透...

 !!!

    

日本現代兵力 vs 中國大陸兵力...台灣兵力根本"沒得比" !!! 




珠海的殲-10戰斗機的專家級飛行員。我已飛到8.6個G的負荷,內衣全部濕透。”

擔任這次飛行表演的任務是空軍航空兵某師特級飛行員、副師長嚴峰,是一名殲-10戰斗機的專家級飛行員。走下機艙的他,顯得有些疲憊。他說:“我已飛到8.6個G的負荷,內衣全部濕透。”(編輯注︰G是重力加速度的單位,離心過載)

  “中國航空日”的飛行表演結束了,但中國空軍飛行員的忠誠、勇敢和智慧,卻已永遠留在了珠海的天空。(完)

  航空術語︰過載,作用在飛機上的氣動力和發動機推力的合力與飛機重力之比稱為飛機的過載。飛機所能承受過載的大小是衡量飛機機動性的重要參數。過載越大,飛機的受力越大,第二代戰機機動能力一般在3-6G,第三代戰機機動能力一般為6-9G,為保證飛機的操縱安全,飛機的過載一般不能超過9G。在航天器返回時,可能會短時出現12G左右的過載。


 

世界最強戰機之爭 多數被訪者稱甦30強于F22

英國雜志日前開展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根據調查的結果顯示,多數被訪者都認為俄羅斯甦 -30MKI多用途戰斗機的性能不但優于美制F-15,而且還超過了其最新式的第五代戰斗機--F-22。根據該雜志公布的數據,有59%的受訪者認為甦 -30MKI最為優秀,有37%的認為F-22要更優秀一些,而認同F-15的只有4%。

  英國《飛行》報道,雜志是在今年的“紅旗”空軍聯合演習的結果公布後開展上述調查的。本次“紅旗”軍演于7-8月間在美國的內華達州境內舉行,參與的機型包括美國的F-22、F-15、印度的甦-30MKI、法國的“陣風”和韓國的F-15K等,演習規模達到了65架。此次演習的結果在世界航空媒體界內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今年11月間,英國《飛行》雜志請求訪問其網站的網民從F-22、F-15和甦-30MKI中挑選出一種最優秀的機型。結果,多數人將票投給了俄羅斯伊爾庫特公司生產的甦-30MKI。

 

美國F-22戰機(資料圖)


俄羅斯甦-30MKI戰機(資料圖)
  
  此前還有消息稱,在“紅旗-2008”演習期間,甦-30MKI在與美空軍F-15C的對抗中取得了絕對的優勢。美空軍也承認,在演習過程中,甦-30MKI在超視距攻擊、模擬空中格斗和對地面目標攻擊等方面均顯示出了極強的實力,其表現已超過了美軍裝備的F-15C。
  專家們認為,甦-30MKI的成功是有其合理性的。這種戰機擁有非常出色的飛行特性和整體作戰效能。甦-30MKI是全球第一種實現量產的具有超機動能力的戰斗機,同時,它還是第一種配備了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出口型戰機。
  俄羅斯甦霍伊公司介紹稱,甦-30MKI是伊爾庫特公司、甦霍伊公司和其他多家俄印企業合作的結晶。在研制甦-30MKI的過程中,印度軍方在確定該機最終的外形布局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各方的努力,使得甦-30MKI一度成為當時最為優秀的戰斗機。
  目前,伊爾庫特公司仍在執行一系列有關提供甦-30MKI戰斗機的合同,總價值高達50億美元。印度空軍總共訂購了大約250架甦 -30MKI,其中超過150架已經交貨。除了提供整機外,伊爾庫特公司還向印方提供了大量的全套配件,以供印方根據授權在其國內組裝甦-30MKI。

米格戰機的終結:昔日如雷貫耳 今日過往煙雲(組圖) 環球網

2008年11月14日,英國權威航空雜志《飛行國際》報導,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OAK)旗下的米格和甦霍伊設計局將合並,由甦霍伊主導。至此,已經有近70年光榮歷史的米格終于偃旗息鼓,從此寄人籬下了。

  阿爾騰姆‧米高揚和米哈伊爾‧格列維奇的設計局開始于1939年。在這個二戰前夜的時候,甦聯戰斗機相對于先進的德國Me-109和英國“噴火”式戰斗機顯示出概念和技術上的老舊,差距在西班牙內戰中縴毫畢現。為了加速甦聯戰斗機的發展,斯大林親自在1939年2月主持克里姆林宮會議,決定廣為招標,擇優組建新的設計局。米高揚和格列維奇的設計方案入選,獲準組建設計局。甦霍伊、雅可夫列夫、伊柳辛設計局等日後如雷貫耳的名字也是在這個時代組建的。不過米格是甦聯唯一將總師和副總名字並列的設計局,即使在格列維奇去世後,米高揚依然堅持使用米格的名字,體現了對格列維奇的敬重。

米格-15是由甦聯米高揚-格列維奇飛機設計局設計的噴氣式戰斗機,被視為世界第一代噴氣戰斗機的代表之一。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用此戰機立下赫赫戰功。

  年輕的米格設計局很快設計出米格-1、米格-3戰斗機,在衛國戰爭初期擔當了保衛甦聯天空的重任。戰後,米格跟上了噴氣時代的步伐,終于在朝鮮的天空打出了甦聯航空的一片天地。在F-86出現之前,代表西方最高水平的美國空軍竟然一時沒有在技術上可以匹敵米格-15的戰斗機。在50-60年代追求速度和高度的瘋狂軍備競賽中,米格緊跟世界航空技術前沿,最終推出了三倍音速、三萬米升限級別的米格-25,引起美國朝野的極大震動,最終在70-80年代導致包括F-14、 F-15、F-16、F-18的第三代(在甦聯稱為第四代)戰斗機。甦聯的回應是米格-29和甦-27,但這也是米格設計局的衰落的開始。


米格-29 是前甦聯研制的雙發高機動制空戰斗機

  和米格設計局的青雲直上不同,甦霍伊設計局的道路十分坎坷。甦霍伊組建設計局的時間和米格差不多,但甦-6強擊機的設計和斯大林鐘愛的伊爾-2爭奪戰時生產能力,被迫下馬。戰後初期的幾個噴氣戰斗機設計都是無疾而終,甦霍伊本人也不討斯大林喜歡,設計局在1948年竟然被解散,直到斯大林死後才被赫魯曉夫恢復。甦霍伊不負眾望,重出江湖後,接連設計甦-7戰斗轟炸機和甦-9/甦-11截擊機,以後前者發展成為變後掠翼的甦-17/甦-22,成為甦聯空軍的前線攻擊主力;後者最後導致甦-15,成為甦聯國土防空軍的主力。
  為了回應美國將F-15和F-16高低搭配的策略,甦聯也將甦-27和米格-29高低搭配。但米格-29與其說是甦-27的低檔型,不如說是甦-27 的短程和輕裝的袖珍版。遠程重裝的甦-27負責攻勢制空,短程輕裝的米格 -29負責前線防空。但米格和甦霍伊的技術傳統使這個差別在日後對兩者的命運起到微妙的作用。
  米格戰斗機一向以點防空為主要使命,強調簡單、輕巧和低價,在性能上針對點防空的要求高度最優化,而不追求全面趕超西方先進技術。這可以及早形成戰斗力,但在作戰中使用彈性很小,技術改進的余地也很小。米格-29的航程之短,以至于被譏嘲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保衛機場圍牆的戰斗機”,很難發揮空中長臂的作用。相反,甦霍伊在甦聯航空界中是屬于技術型的,三倍音速的T-4轟炸機被甦霍伊的老師圖波列夫稱為技術上的瘋狂,“甦霍伊絕不可能研制成功這樣一架飛機。我知道,因為他是我的學生。”當然,T-4 的設計是成功的,後來由于非技術原因下馬。甦-27不甘在技術上落後于西方,曾經在研發中陷入困境,但在鳳凰涅磐之後重生,一舉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以至于甦霍伊靠炒冷飯渡過了甦聯解體後最初的困難年月。米格的短平快風格實際上是一種技術上的寅吃卯糧,在臨戰時代用于應急十分有效,但在和平時期作為可持續地發展策略就缺乏後勁,這最終導致了米格目前的窘境。
  十幾年來,甦-27在亞非拉很多國家落戶,但米格-29除了甦聯解體前的軍援國家外,很少新用戶,僅有的幾個也是怨聲載道,阿爾及利亞甚至要求退還已經交付的米格-29。馬來西亞買了一批米格-29後,現在也轉向甦-27/甦-30。近年來,只有印度海軍訂購了一批新的米格-29K,但這是俄羅斯海軍沒有選用的艦載型,用于“維克拉馬迪特亞”號航空母艦(即原俄羅斯海軍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因為印度自己的LCA艦載型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服役,印度還計劃將米格-29K用于自建的新航母上。俄羅斯方面要求將最初協議的4500萬美元的單價提高到7500萬美元,漲幅達到60%,但印度只接受 15%的漲幅。這里面當然有大量采用新技術改進的原因,但和米格的產量銳減、米格的全部日常費用差不多都攤到這點可憐的訂貨上不無關系。說到“維克拉馬迪特亞”號航空母艦,原計劃2008年交付,現在已經推遲到2012年。配套的米格-29已經開始交付,但米格飛機的壽命一直不長,這也和米格的“一切為了早打大打”的設計哲學匹配,到“維克拉馬迪特亞”號服役的時候,飛機壽命可能已經去掉一小半了。
  米格-29的改進型如過江之鯽,但基本上都是舊瓶新酒,因此在世界上鮮有問津。米格曾經有過一次機會,米格I.44集中了90年代甦聯航空技術的精華,聲稱可以和F-22一爭高下,但米格I.44的下馬使米格永遠地失去了在戰斗機世界東山再起的機會。相反,甦霍伊除了不斷以甦-27為基礎推出改進型,成為近年的出口主力,還試飛成功了S-37前掠翼研究機,現在正在俄羅斯空軍的支持下,展開T-50的研制,力爭填補和F-22的技術差距。
  甦霍伊的成功經驗是後發制人,在時機上錯過了,就要在技術水平上趕超,至少要拉平。否則後發了還不能制人,那就要被歷史淘汰。美國的 F-22已經大批服役,甦霍伊能否在T-50重演甦-27的後發制人還不知道,今天的俄羅斯已經不是當年的甦聯了,除了口頭上的豪言壯語,有沒有胃口再和美國在航空技術前沿一爭高下,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但中國航空技術的發展勢頭正健,米格和甦霍伊的經驗值得借鑒。中國不比歐洲,歐洲有美國的保護傘,後發也不必制人。中國要撐起自己的天空,就不能永遠沉迷于短平快,後發一定要制人才行,但這是題外話了。

朝鮮在首都平壤舉行了隆重的60周年國慶閱兵儀式


日本擬強佔釣魚島︰制定出兵數萬作戰方案(圖) 世界新聞報

《世界新聞報》駐日本記者付穎特約記者章卓/近日,我國兩艘海洋調查船前往釣魚島附近海域活動,卻被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艦強行驅離。日本方面就此大做文章,各大媒體網站都在顯著位置報道稱“中國海洋調查船入侵日本領海”。日本政府也放出厥詞宣稱“尖閣諸島(釣魚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8日晚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方有關船只在中國管轄海域進行正常的巡航活動是無可非議的。”

  日本聲稱要抗議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8日上午8時10分左右,日本海上保安廳第11管區的巡邏船在釣魚島東南約6公里的其所謂“日本領海”內發現兩艘中國海洋調查船。日本巡邏船使用無線電反復用中文“警告”對方立即駛離,但中國調查船“沒有理會”,直至下午5點多駛離其所謂的“日本領海”。

釣魚島位于中國東海大陸架的東部邊緣,與日本沖繩群島之間隔有一條2000多米深的海溝,在地質結構上是附屬于中國台灣的大陸性島嶼。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8日晚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明顯的領海侵犯,甚為遺憾。”日本外務大臣中曾根弘文在記者會上稱“尖閣列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宣稱麻生準備在即將于本周末在福岡召開的中日韓三國首腦會談中,向中方表示抗議。

  日本過去也曾對中國海洋調查船進行阻撓。中國外交部明確表示︰中方有關船只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正常海洋科考,是行使中方正當主權權利。

  日艦嚴密監控釣魚島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動作不斷,先是用巡邏艇撞沉台灣漁船,後又派直升機載議員進行空中巡視,而在其中當先鋒,打頭陣的就是日本海上保安廳第11管區。日海上保安廳將日本周邊海域由北至南,依次劃分為11個管區,其中三個管區主要針對與鄰國有爭議的島礁、海域等,本部設在沖繩島中城的第11管區,主要針對中國的釣魚島及周邊海域。

  日本海上保安廳第11管區下設有名護海上保安署、中城海上保安署、石垣海上保安部及下轄的宮古島海上保安署、那霸航空基地、石垣航空基地。日本海上保安廳為第11管區配備了包括滿載排水量超過4000噸,可搭載直升機的大型巡邏艦在內的十幾艘巡邏艦和多條航標設置船,在石垣與那霸航空基地部署有10架陸基巡邏機。

  與中城管區總部相比,石垣保安部位置更靠南,距離我國台灣島,尤其是釣魚島更近一些,所以攔截來自大陸和台灣船只的主要是駐石垣的巡邏艦。平時,石垣保安部的1至2艘巡視船每天在釣魚島周邊海域進行數次巡邏,並將釣魚島周圍劃分為三個巡邏區域,距釣魚島12海里範圍內為“絕對禁止區”,對進入該海域的大陸及台灣民間船只“不惜代價”地進行驅逐;12海里-24海里為“嚴格監控區”,對進入該海域的非日籍船只進行目標識別和喊話驅趕;對24海里以外試圖接近釣魚島海域的船只,保安廳根據船只等類別,對不同性質目標采取尾隨監視、警告、驅離等方式予以密切監控。

  日自衛隊正悄悄備戰

  日本海上保安廳的情報、指揮、通信及控制系統均與日本自衛隊相通,但由于日本海上保安廳名義上是日本國土交通省所屬部門,因而可以避免許多法律方面的問題。在處理領土爭端問題等不方便派遣日本自衛隊的情況下,日本政府經常動用海上保安廳控制事態,這樣就可以將事態控制在民事範疇內,從而避免導致嚴重的軍事沖突。實際上,為達到實際控制釣魚島的戰略意圖,日本積極調動各種兵力,在釣魚島海域已經逐漸形成了“軍警協同、聯合監控、多層攔截”的強力部署態勢。

  2002年,日陸上自衛隊成立了一支“離島防衛部隊”,該部隊的任務是在可能的危急狀態下,配合海上保安廳,以小兵力奪控釣魚島,並將事態控制在較小範圍內,防止武裝沖突升級。目前,該連隊編制為660人,由兩棲突擊、特種空降、情報偵察等若干分隊組成。從2004年開始,“離島特戰部隊”以釣魚島為背景進行了多次模擬突擊演習。

  針對釣魚島局勢,日本海空自衛隊也做了充分準備。平時,釣魚島附近海域的情報偵察任務就要由自衛隊承擔。海上自衛隊第1、5航空群P-3C反潛巡邏機定期對釣魚島海域實施空中巡邏偵察。自衛隊在宮古島、久米島設立的雷達站也負責對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進行監視。

  為防範大陸和台灣在釣魚島問題上可能采取的任何措施,日自衛隊也已做好了相應的預案和準備。前不久,日自衛隊“西南島嶼防御計劃”被媒體曝光。根據該計劃,一旦包括釣魚島在內的西南島嶼“有事”,日本將迅速啟動三階段作戰方案,自衛隊除出動戰斗機和驅逐艦外,還將派遣多達5.5萬人的陸上自衛隊和特種部隊參戰。

  借外交爭端顯示強硬姿態

  據日本《讀賣新聞》近日報道,日本綜合海洋政策總部10月31日召開會議,決定向聯合國申請將日本大陸架面積大幅擴張,其中包括中日兩國意見不一的“沖之鳥礁”海域。綜合海洋政策總部總部長為首相麻生太郎。分析人士認為,本次圍繞中國海洋調查船的行動,日本官方立刻做出了強硬表態,而日本媒體不約而同跟進報道的表現,可視為日本近期對“領海問題”動作的一個持續環節。

  近期在金融危機等影響下,日本經濟減速,整個社會被失望與不安的情緒所籠罩,而麻生政權卻提不出根本性的解決方案,加上其不斷失言、食言等個人因素,內閣支持率一瀉千里,國內問題一團亂麻。在這樣的時候,外交爭端可以成為轉移國民視線的一個有效工具,通過對外強硬表態,在恢復內閣的公信度方面或有效果。(付穎)

針對日本海上保安廳加強對釣魚台列島警戒,香港中通社今天在1篇特稿中引述未具名知情人士指出,中國可能再次派出海監船赴釣魚台海域,後續且可能提升對日本強硬行動。

  這位人士指出,中國對釣魚台列島維護主權已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今後中國船隻幾乎不太可能再靠近釣魚台,如果中國要宣示主權,只能採取飛機掠過島嶼上空的方式。

「不過,中國有再次派出類似去年海監船隻赴釣魚島海域的可能,以此逼日本人回到原有狀態,日本如不知趣,中國可能提升對日更高層階的強硬行動。」

  2月1日,日本海上保安廳派遣可搭載直升機的巡邏船加強對釣魚台的警戒巡邏,引起中國密切關注。中國政府再次強調,釣魚台列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如果日方採取升級舉動,中方將不得不作出強烈反應。

  2月10日,中國外交部亞洲司負責人奉命就此向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官員提出交涉。據稱,這是近幾年來,中日之間少有的政府外交層級的交涉行為。

  這篇特稿同時指出,未來日本海上保安廳將與海上自衛隊實施以釣魚台島為背景的聯合射擊訓練、情報交換訓練和實兵演習。

【2009/02/12 中央社】

在網上提倡裸睡而出名的俞晴
第二屆重慶巴南溫泉旅游文化節昨日在東溫泉開幕,首個亮點活動“回歸自然”東溫泉人體藝術攝影比賽登場,8個美女模特在美泉美景下大秀人體藝術。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tman543&aid=2662874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海無洋的尷尬困局:中國須破第一島鏈包圍圈(圖) 大公報
2009/02/21 21:25
有海無洋的尷尬困局:中國須破第一島鏈包圍圈(圖) 大公報

記者馬浩亮北京十九日電/菲律賓在黃岩島及南沙群島問題上的挑釁,再次為中國的海洋權益敲響警鐘。北京的戰略專家指出,一個大國必須是海洋強國,中國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海上力量,突破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對中國的包圍,盡快改變「有海無洋」的困局。對于南沙群島、釣魚島等重要戰略節點,必須牢牢把握,寸土不讓。

近年來,中國在周邊海域遇到來自鄰國的糾紛不斷。包括日本在釣魚島問題、韓國在甦岩礁問題上一直糾纏,越南國內對中國在西沙軍演及設立三沙市都舉行過示威。而此次菲律賓悍然將黃岩島及南沙群島劃入版圖,引發中國國內輿論然。

有海無洋處境尷尬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宮力教授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中國過去一直有一個尷尬局面,就是「有海無洋」。在近海有南海、東海、黃海,但卻被第一島鏈包圍,無法走出大洋。而一個大國如果不是海洋強國,其地位就是不牢固的。

所謂「島鏈」,最初是冷戰時期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提出的,即在太平洋海域的一些島群部署軍事力量,包圍封鎖甦聯、中國的基地圈。而第一島鏈是美國在亞太地區向西部署的最前沿,也是最為嚴密的一線。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海無洋的尷尬困局:中國須破第一島鏈包圍圈(圖) 大公報
2009/02/21 21:20
有海無洋的尷尬困局:中國須破第一島鏈包圍圈(圖) 大公報

圖︰宮力指出,中國必須加快加強建設現代化的海上力量。圖為中國解放軍航母想像圖(網上圖片)

失南沙失制海權

宮力說,中國要避免陷入第一島鏈的包圍,有幾個關鍵的戰略節點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第一是台灣,台灣問題如果解決,中國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大門自然打開,第一島鏈就突破了。還有釣魚島,如果落入日本之手,就等于中國海洋命脈被點穴。

另一個是南沙群島,南沙的島嶼很多,涉及海域面積很大,並且靠近馬六甲海峽等戰略要沖,位置非常重要,如果中國能夠有效管理控制,在南海的戰略旋餘地就很大。相反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中國在南海就自毀海上長城,陷入第一島鏈的包圍,損害海洋利益。

宮力強調,台灣問題好在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問題,「台獨」勢力現在在島內也下台了,隨著三通兩岸的融合交流也在加強。現在菲律賓在南沙及黃岩島問題跳出來,中國堅決不能讓步。這不僅是南海有豐富的油氣、礦產、漁業資源,更是出于地緣戰略安全和制海權的考慮。

海上力量亟待加強

宮力指出,中國必須加快加強建設現代化的海上力量。南海問題說到底,就是中國海上力量不夠。如果有一個航母戰斗群,過去怎麼能讓其他國家那麼多島嶼,像越南最多了二十九個。最根本的還是海上實力的發展,海上力量到了一定程度,解決南海問題的基礎就更堅強。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將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極力主張抓緊建造航母,就是看到如果沒有航母,對于南沙等距離較遠的島嶼就鞭長莫及,無法維護。

他表示,中國過去海權意識不強,對海上利益重視不夠,近幾年逐步意識到這一點,海軍已更加受重視。

什麼是「島鏈」

「島鏈」一詞最初是冷戰時期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提出的,即在太平洋海域的一些島群部署軍事力量,形成扼殺、封鎖甦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基地圈。冷戰結束後,美國構築的島鏈並沒有消失,反而不斷加長,兵力也不斷增加。

目前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有三條島鏈︰「第一島鏈」由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等地的基地和駐軍組成,這一條島鏈是美國和日韓等國向西部署的最前沿,也是美國鏈式部署中最嚴密的一條線;「第二島鏈」以關島為中心,由駐扎在澳洲、新西蘭等國的基地群組成,它是一線亞太美軍和日韓等國的後方依,又是美軍重要的前進基地;「第三島鏈」主要由美軍在夏威夷群島的基地群組成,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後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御前哨。

前兩個島鏈對我國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從經濟發展角度看,海洋是全球化經濟的動脈和紐帶,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海洋。「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存在,制約了我國的海洋發展戰略。

從國家安全角度看,現代高科技戰爭的攻擊方式是非接觸、非對稱的,在一千公里乃至二千公里之外就能發起精確打擊。「第一島鏈」距離我國大陸的縱深基本上都在200海里之內。對于戰爭而言,這個距離在中遠程火力的攻擊範圍之內。「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存在,縮小了我國海上方向的防御縱深。

從祖國統一大業的角度看,能否掌握「第一島鏈」內戰略制海權、「第二島鏈」內關鍵海域戰役制海權對我軍的軍事戰略起很大的作用。前者的目的在于保障我軍跨海渡島作戰的順利實施;後者在于威懾和阻止國外軍事干預的介入。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