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百年滄桑的珍貴老照片 真實到震撼人心; 蒙難的中國人,歷史見證,"未來"掌握在你我的手中...
2009/02/04 06:44:15瀏覽1406|回應0|推薦0

百年滄桑的珍貴老照片 真實到震撼人心(組圖) 網易歷史

蒙難的所有中國人(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歷史見證,"未來"掌握在你我的手中...

在照片中感受中國百年滄桑,厚重的歷史感迎面撲來。



白求恩大夫在做手術



八路軍戰士們



朱德



國軍與美國顧問



蔣介石夫婦與史迪威將軍



宋美齡與外國友人



蔣介石與蔣經國





毛、周、朱



民國泳裝女郎



上海街頭



街頭小吃



街頭小吃



街頭小吃



街頭小吃



時髦女郎們



搜身



汪精衛



日軍的“防彈衣”



毛澤東坐美軍吉普車



槍決現場



國民黨俘虜



解放軍入城時的群眾



解放軍入城時的群眾



毛澤東在游泳



斯大林與毛澤東



志願軍回國



交接俘虜



班禪



毛澤東接見班禪



毛澤東與女兒



毛澤東與女兒



毛澤東與孩子們



批斗



批斗



撿糞



大煉鋼鐵的小高爐



大躍進宣傳畫



興修水利



興修水利



娃娃兵



宴席,貌似是人民大會堂



好奇的人們



中共最高領導們



毛澤東持槍照



大串聯



毛澤東去世



審判四人幫姚文元



民工



建築工人



偷渡客



天安門廣場上的人們



款姐



棄嬰

史海:有多少“秘密小組”曾為毛澤東服務(組圖) 一清博媒帝國|鳳凰網

作者︰一清

毛澤東在世時,一直是反對特權的。他所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執政黨。毛澤東也是從不講特殊的,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國家最窮困的那些日子里,他的女兒李敏、李訥都與全國人民一樣,吃不飽肚子,這是一種不爭的事實。

但是,到了毛澤東的晚年,因為他身體方面的原因,他無法不“特殊”了。當時各個方面的機構和人員,為了保證毛澤東晚年的生活質量,為毛澤東成立了一些特殊服務的“秘密小組”,各自展現自己的“身手”,也算是特殊年代里的一道特殊記憶。

那麼,都有些什麼樣的“特殊”且“秘密”的小組呢?

首先當然是“醫療小組”,這是應該的。因為主席一生操勞國是,晚年疾病纏身,成立醫療小組,為他解除病痛,這合乎天理人情。毛澤東的醫療小組及其成員多有變動,前後兩次成立過醫療小組。據毛澤東的保健護士長吳旭君的回憶,兩次醫療組成立的時間是︰第一次“1971年—1972年,也就是尼克松訪華前後一年多的時間里;第二次是1974年到毛澤東逝世。第一次的醫療組,組長是李志綏,副組長是徐濤、卞志強、胡旭東。組員有吳潔、周光裕、高日新、吳階平、尚德延、徐蔭祥等。第二次醫療組的成立,具體時間是1974年的6月中旬。誰是組長的問題,因為李志綏出版了《毛澤東的保健醫生》一書,且書中多有杜撰,以林克、徐濤、吳旭君三人為名義出版的《歷史的真相》組織了參加過毛澤東醫療小組的多位專家回憶,確認李志綏不是第二次組的組長。但是組長是誰,至今沒有答案。但組員中還是有李志綏,其他專家有王新德、方圻、陶壽淇、高日新、陶桓樂等。據回憶結論,總負責人是陶桓樂。

毛澤東的醫療小組為毛澤東服務著,一直到毛澤東逝世才解散。

與之相同情況的另一個組是毛澤東的“大字本”組。

所謂“大字本”組,就是將毛澤東要看的書,特別注釋後,排成“大號字”的編輯出版組。這個組成立于1972年秋,第一次開始注釋毛澤東所要求看的古籍是《晉書》中的《謝安傳》、《謝玄傳》、《桓伊傳》、《劉牢之傳》,準確時間是1972年10月1日。承擔這一任務的主要是復旦大學的歷史系、中文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教授與專家。他們是王守稼、許道勛、董進泉、吳乾兌、劉修明、譚其驤、楊寬、鄒逸麟、王文楚、王運熙、顧易生、章培恆等等。當然,這個小組里的成員不是太固定的,以專長而定,或進入全部注釋工作,或進入擅長科目。這種注釋出版的大字本,每次只印15本。後來,毛澤東發現這15本有被他人閱讀,就改成只印5本了,成為了只為毛澤東個人閱讀的專有讀物。隨著毛澤東的白內障病的加重,大字本印刷成了 “三十六磅特大號”了。而當時並沒有這種字體,字模是由當時在上海澳門路的中華印刷廠特地為毛澤東翻制的。



為毛澤東閱讀服務的“大字本”

再大的讀本,也畢竟要用眼楮去讀,能不能讓毛澤東的精神生活更充實一些呢?這樣,又產生並成立了與之相關的古詩詞“吟唱小組”,並“秘密”錄制。其組織和“錄音工作由文化部部長于會泳主持”。據中共黨史出版社《毛澤東生活檔案》記載,“在北京西苑旅社做了間錄音房,有時就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音室錄制。歌唱演員許多都是文藝界的名流,如岳美緹、蔡瑤先、要炳淑、要元華、方洋、計鎮華,等。樂曲演奏家更是名流薈萃,一琵琶演員劉德海、王範弟,二春演員閔惠芬、許蔣德,笛子演員張曉輝等。”一共錄制了多少,韶山陳列館所存就有古詩詞磁帶59盒之多。參加這一“小組”的工作人員前後有過很多,有從事詞牌“翻譯”的專家,他們是文化部從上海音樂學院調來的廉頗、周大風,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翻譯”古書《粹金詞譜》中古代的音階標記,再根據個人的理解,譜成演員們能讀懂並能演奏的簡譜或五線譜。為了便于演唱者更準確地把握詩詞的含意和意境,又人北京大學調來4名古典文學教授為演員們講解,以便進入“角色”。

最有名的莫過于1975年毛澤東做白內障手術時放的那個曲子了,是上海昆劇院岳美緹所錄制的。在這個故事之外,實際上,上海、北京的一大批藝術家為了打發主席晚年的寂寞,付出了大量勞動。



供毛澤東“听”的古詩詞

有音樂吟唱小組,也有戲曲小組。毛澤東所到之地,一般都會組織演出,並由電視轉播車為毛澤東播放。1974年,毛澤東在長沙修養期間,湘劇院、花鼓戲劇院的一些演員都接到了演出舊劇如《生死牌》、《討學錢》一類戲的演出任務。演員們都不知為何要演出這些被文革批臭了的舊戲,一開始都不大敢登台。後來有華國鋒托話,這才放心演出。當時湖南還沒有轉播設備,中央又為之調來了特有設備,為毛澤東直播。不意,這個直播的東西,被江西等鄰近省份的一些有收看設備的老干部收到,紛紛向湖南省委舉報,認為湖南在搞復闢。

還有一些什麼秘密小組,隨著歷史迷霧的消散,將會陸續顯露出來。但有一個“秘密小組”,這里卻不得不說。那就是為毛澤東服務的“雪茄特制小組”。

毛澤東原是抽“中華”香煙的,從抽中華煙到抽雪茄,這事是賀龍引起的(一說由李先念)。1956年的一個午後,賀龍在與毛澤東聊天時,向他夸贊起自己手中的那種雪茄來,說這玩意兒煙味道是如何的好,如何的解癮。毛澤東好奇地點燃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哎,還真好。立即對其清涼香醇的味道產生了興趣,並認準了這種產自四川什邡煙廠的雪茄煙。

毛澤東感興趣的東西,當然會有更多的人感興趣。毛身邊的人沒有驚動什邡煙廠,每月派專人從北京前往成都軍區取煙。這樣每批煙就通過什邡煙廠-成都軍區-中央警衛局-中央特工處(服務處),然後被送到毛澤東主席手中。



毛澤東在火車上抽的就這是種雪茄

這種取煙方式一直堅持了很多年。但這樣取煙,畢竟不是很方便。發生在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讓中央籠罩了一層緊張氣氛。其間,毛澤東身邊的各項事務防範更加嚴格,有關人員做事比平時更趨謹慎。由是反思到毛澤東所抽雪茄煙一事,萬一有人搗亂,後果不堪想像,畢竟從什邡來的煙經手太多、運轉時間長,這些都存在著不安全的因素。于是,在“九‧一三事件”過後不久,從什邡取煙的工作暫告一段落。毛澤東不得不重新抽起了“中華”牌來。 但抽貫了什邡雪茄了,不免有些掛欠。于是,中辦準備派人學習制煙技術,直接為毛澤東服務。經過認真權衡,最終也選定了人選,他們是中央辦公廳的孟景雲、北京煙廠的孫正興兩名干部以及從煙廠抽來的兩名老工人。他們去什邡學習,但學了好長時間,實在是太難了,學不會。做出的煙也沒有那種味道。為此,北京市委召開會議,會上有人提議︰“請四川師傅來北京做煙。”決定下來後,甑選工作在什邡煙廠嚴格且秘密地進行著,最後選中了黃炳福、姜躍秀、劉宗貴、範國榮等幾位廠里的技術骨干。于是,研制小組成立了,研制小組的名義是“一三二小組”。時間是1972年的3月。幾位四川師傅都舉家遷至首都北京,為了保密,選擇了僻靜的南長街八十號作為生產場地,這是一個相對很隱密的地方,既方便,又安全。當時北京市公安局提出了“三保”要求,即“保安全、保質量、保數量”。 “一三二”雪茄煙的特別之處有兩點︰一是煙葉的特別,二是手工卷制技術的精湛。所謂煙葉特別,是說在天府之國新都縣的獨橋河兩岸有200畝油沙地,這里生產的煙葉有柳煙和毛煙兩種,柳煙味淡而純,毛煙味濃而重。兩種煙葉在燃盡後均不落灰,煙灰呈白色,抽吸時喉嚨處可感到絲絲涼意。煙支長時間擱置不會熄滅,只要再抽一口便會繼續燃燒。其每年產量最多不過20擔(2000斤)。“一三二小組”所用的正是這種煙葉。



為毛澤東特制的什邡雪茄煙

這個稱之為“一三二”的小組名字看起來很是神秘,其實,也就是兩種煙的型號,即十三號和二號,簡稱就成了“一三‧二”小組了。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此後,華國鋒、李先念、姚依林以及幾位民主黨派的主席、副主席也接著抽著“一三”號雪茄煙。但畢竟這是毛澤東獨家抽的煙,在那個時代其他人要抽這種煙,多少得掂量一下自己。這樣,對雪茄的需求量也就明顯減少,國家領導人都改抽紙煙,到年底,“一三二”就停止生產了,隨後“小組”正式宣布解散。

當然,有這麼多人為毛澤東服務,作為服務人員,他們都是感到幸福的。毛澤東自己對一個廚師說過︰“你們為我服務,我為人民服務。”

淮海戰役"豬肉粉條"勸降國軍士兵近兩個師(組圖) 解放軍報
1948年12月,淮海戰役進入最後階段。

  2日下午,家住蕭縣杭子村,時年19歲的我正在村後拾柴火,被兩個離隊到村上搶東西的國民黨兵抓住,不由分說,兩個大兵把子彈袋子都套在了我的肩上,逼迫我為他們做事。此時,華東野戰軍已把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鐵桶似地圍在了以青龍集、陳官莊、李石林為中心的狹小區域內。

  杜聿明集團從徐州逃跑時,規定每人帶7天干糧,卻在陳官莊地區被華東野戰軍圍困了近40天,斷糧斷炊,于是便搶老百姓的小麥、雜豆、山芋。到後來,把拖大炮的騾馬都殺掉煮了吃,最後,只得到田野里挖麥苗、毛草根,扒凍壞的紅薯,撿拾干紅芋葉充饑。

  老天也和他們作對,1948年12月中下旬以後,北風刺骨,大雪飛舞,天氣出奇地寒冷。蔣介石雖然每天派飛機空投食品,但對于幾十萬大軍來說卻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為了搶食空投的大米、饅頭、餅干,國民黨軍打架,甚至動刀動槍自相殘殺的事也不斷發生。抓我的那個連隊只發了14個饅頭,連長、排長層層克扣,到了當兵的手中,每人只有大拇指那麼一丁點兒。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60萬中國人民解放軍與80萬國民黨軍主力在廣闊的黃淮平原上展開殊死決戰,經過65晝夜的浴血奮戰,人民解放軍共殲敵55.5萬余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戰役從根本上動搖了蔣家王朝的統治,成為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  為了紀念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和英雄們的革命精神,1959年國務院決定在江甦徐州南郊鳳凰山興建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 中新社發 黃冬 攝



淮海戰役。 中新社資料圖

  由于缺乏吃的,又大多在曠野里露營,許多士兵都凍餓而死。他們臉色發黑,身軀僵硬,也無人過問,其狀慘不忍睹。解放軍在加強軍事進攻的同時,從12月中旬起也配合以政治攻勢,采用喊話、勸降、釋放俘虜、宣傳彈、宣傳牌等方式瓦解敵人斗志。許多勸降書、勸降信,解放軍采取多種形式散發到敵軍陣地。

  我在青龍集東南廟台子國民黨軍隊的工事里,經常能听到東南方向解放軍陣地上用手搖發電機帶的大喇叭播出的勸降廣播︰有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合向包圍圈內的敵全體官兵發出的勸降信,有毛澤東主席寫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奉勸杜聿明、邱清泉等“體惜部下和家屬的心情,愛惜他們的生命,別再叫他們作無謂的犧牲了”。

  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陣地相距較近的,解放軍就用自制的鐵皮、紙筒廣播,向敵方陣地喊話︰“蔣軍弟兄們,解放軍已經把你們包圍得像鐵桶一樣,你們再也逃不脫了。”“希望你們再不要替蔣介石賣命了,立即停止抵抗,放下武器。”“願意當解放軍的,我們歡迎,想回家的,發給路費……”

  解放軍開飯的時候,便敲著瓷碗和搪瓷盆向敵軍陣地上高喊︰“蔣軍弟兄們,開飯了,這兒有做好的豬肉粉條,雪白的饅頭,歡迎你們來吃飯。”解放軍的炊事人員少,忙不過來,就發動後方的民眾幫助蒸饃,做菜。

  我的家鄉杭子、胡樓、張老莊等村莊幾乎家家戶戶磨面、蒸饃、做飯,民兵、民工肩擔車推,頂風冒雪,不怕敵機轟炸,不怕敵人冷炮的襲擊,將飯菜送到十多里外的解放軍陣地。他們只知道這些飯菜是送給親人子弟兵的,讓他們吃飽了好消滅敵人,哪里曉得解放軍還會派上更大的用場。看著香噴噴的飯菜,解放軍官兵寧願自己少吃一點,也想方設法通過戰壕、交通溝把飯菜送到離敵人幾十米的前沿陣地,放到戰壕上面的土坎上。

  餓極了的蔣軍士兵不顧生命危險前來搶食飯菜,有的甚至一鼓作氣跑到解放軍陣地,加入到解放軍的行列。殘酷廝殺的沙場,解放軍竟給敵方送望眼欲穿的食物,這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解放軍送過去的是飯菜,更是真情和溫暖,融化了國民黨軍官兵敵對情緒的堅冰,也使他們下定了不願再打內戰的決心。

  一次,解放軍吃午飯時向國民黨軍陣地喊話︰“對面的弟兄們過來吃午飯了。”姓劉的老兵帶著三四個士兵不顧命地向對面跑去,一軍官端起槍就要打,旁邊的幾個士兵一齊求情︰“長官,您就叫他們逃個活命吧!”軍官方才住手。

  解放軍兵不血刃,采取攻心戰術,為國民黨軍送飯的做法既削弱了敵人的抵抗力量,又減少了我軍的傷亡,瓦解了國民黨軍的斗志。他們紛紛棄暗投明,有的部隊甚至成班、成排、成連地向解放軍投誠。我也在不願為蔣家王朝賣命的機槍班班長耿全忠、上等兵張萬香的帶領下摸出工事逃回了家鄉。

  從1948年12月16日到翌年1月5日的20天中,就有14000余人向解放軍投誠,約等于敵軍兩個師的兵力,在數量上削弱了敵軍,為解放軍爾後全殲當面之敵創造了條件。(張學才/口述,張學奎、張棟修/整理)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tman543&aid=261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