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珍貴資料:民國名人再回首 國民黨元老在台灣(組圖) 中國網
2009/01/18 13:32:49瀏覽1741|回應2|推薦0

珍貴資料:民國名人再回首 國民黨元老在台灣(組圖) 中國網

何應欽將軍與同僚打橋牌自娛。

  1955年,何應欽將軍與同僚打橋牌自娛,事實上,他穿著正式,頸上系著領花,剛出席完一場婚宴回來,生活相當悠閑。何應欽生于1889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黃埔軍校成立時,何應欽被蔣介石任命為少將總教官,長期追隨蔣,成為國民黨軍界元老。抗日戰爭勝利後,何應欽代表中國政府接受在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投降,留下歷史性的鏡頭。1949年何應欽來台以後,退出權力圈,掛著“總統府戰略顧問”等空餃,運用在日本的一些老關系從事對日交活動等等,故經常悠然自得狀。

何應欽為孔祥熙祝壽。

 
  1963年,國民黨元老孔祥熙過80歲生日大壽,何應欽特別前來祝壽,並且開心地分享了糕點,孔祥熙為山西太谷人,早年追隨孫中山革命,與宋美齡的大姊宋靄齡結婚,故與蔣介石為姻親關系,後擔任南京政府的財務部長,但被批評利用權勢累積家族財富,以致連國民黨要員自己都看不過去。1947年,孔祥熙夫婦赴美後曾數度來台,1966年病逝于美國長島。孔祥熙的家族有一籮筐新鮮事,為常人所津津樂道。

何應欽與日本前首相聚餐。

 
  1985年,何應欽(中)與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右)及前首相佐藤榮作夫人(左)餐敘,後為台灣著名高爾夫球名將。岸信介為日本戰後重要政治人物,具有濃厚的右翼色彩,在“反共”的旗幟下,與在台國民黨要人關系十分要好。

 
  1967年,日本前首相岸信介訪問台灣,張群代表蔣介石到機場迎接,兩人親密地擁抱。張群晚年曾撰寫《我與日本七十年》,詳述他個人由青年時期留日到抗戰到台灣時期的對日工作,是重要的現代史料,尤其抗戰這一段更是民族歷史的見證。

張大千夫人拜師禮。

 
  80年代初,張大千的夫人徐雯波拜馬壽華為國畫老師,行傳統的三跪九拜大禮。馬壽華本職為大法官,擅國畫,自成一格,能讓張大千的妻子跪拜為師,確實令人刮目相看。

師傅馬壽華回贈弟子紀念品。

 
  80年代初,張大千的夫人徐雯波拜馬壽華為師,行三跪九拜大禮後,馬壽華則以紀念品贈女弟子。1948年,張大千遷居香港後,旅居印度、法國、巴西等國,1978年定居在台灣,1984年病逝,享年84歲。他在台灣生前居住的“摩耶精舍”改建為“張大千紀念館”。

  1977年,張大千作畫時,名攝影家郎靜山幫忙拍攝大師的作畫過程,聚精會神,搏得大師一笑。張大千的畫風經幾度變化,30歲以前可稱“清新俊逸”、50歲是“瑰麗雄奇”、60歲以後“蒼深淵穆”、80歲後則筆簡墨淡,奇偉瑰麗,他所創作的“長江萬里圖”氣勢磅,深境幽遠,為國畫的傳世之作。

蔣經國宴客照。

 
  50年代,蔣經國在家中招待友人,穿著隨易,菜色平淡,不過舉杯互干時絲毫不減生活的豪情。抗戰期間,蔣經國被派到贛南,政績然,不過他畢竟年輕,在國民黨的論資排輩時仍離軍政大權尚遠。雖然如此,蔣介石去台以後,開始按步就班地培植蔣經國。首先由他掌控特務組織,並成立政治作戰學校,蔣經國將他在甦聯所學充份發揮,協助國民黨鞏固了在台灣的政權。另一方面,就政治風格而言,蔣經國平易近人,生活樸實無華,是極具魅力的群眾領袖。

蔣經國查看少棒球員鞋底質料。

 
  1971年,蔣經國與少棒球員在一起時,好奇地查看小球員鞋底的質料。由1969年到1974年整整六年是台灣棒球運動的黃金時期,由“少棒”、到“青少棒”、到“青棒”,連年獲得世界冠軍,使得台灣社會洋溢的勝利的喜悅,自信心大為提高,也是一整代人守著電視機呼喊勝利的難忘的歲月。

蔣經國與肯尼迪會面。

 
  1963年,蔣經國以台灣政壇明日之星的身份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肯尼迪會談。當時美國正在考慮是否介入中南半島的戰爭,肯尼迪總統尚未做出最後決定。據30年後美國官方解密的文件顯示,蔣經國曾受父親蔣介石之托探詢美國政府是否能幫助其反攻大陸,不過卻遭美國政府拒絕。事實上,這張照片拍攝不久後的隔年,肯尼迪總統即遭刺。接任的詹森總統于1965年宣布出兵越南。

梁實秋韓菁清婚禮現場。

 
  1975年,著名學者梁實秋與韓菁清舉行婚禮,顯現新婚夫婦的恩愛。梁實秋喪妻未久,曾以深情文詞悼念亡妻,未幾又鋪紅氈,許多親友一時轉不過來,不過梁實秋引用莎士比亞的名言“愛情的路,永遠是不平坦的。”他解釋︰“我們之間其實沒有什麼困難需要克服的,屬于不平坦的,只不過社會人士和朋友的不同看法,或者給我們的勸告,都是好意。”韓菁清是息影的影歌雙棲明星,他們的結合在台灣社會引起不少驚嘆聲。

米格戰機的終結:昔日如雷貫耳 今日過往煙雲(組圖) 環球網

2008年11月14日,英國權威航空雜志《飛行國際》報導,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OAK)旗下的米格和甦霍伊設計局將合並,由甦霍伊主導。至此,已經有近70年光榮歷史的米格終于偃旗息鼓,從此寄人籬下了。

  阿爾騰姆‧米高揚和米哈伊爾‧格列維奇的設計局開始于1939年。在這個二戰前夜的時候,甦聯戰斗機相對于先進的德國Me-109和英國“噴火”式戰斗機顯示出概念和技術上的老舊,差距在西班牙內戰中縴毫畢現。為了加速甦聯戰斗機的發展,斯大林親自在1939年2月主持克里姆林宮會議,決定廣為招標,擇優組建新的設計局。米高揚和格列維奇的設計方案入選,獲準組建設計局。甦霍伊、雅可夫列夫、伊柳辛設計局等日後如雷貫耳的名字也是在這個時代組建的。不過米格是甦聯唯一將總師和副總名字並列的設計局,即使在格列維奇去世後,米高揚依然堅持使用米格的名字,體現了對格列維奇的敬重。

米格-15是由甦聯米高揚-格列維奇飛機設計局設計的噴氣式戰斗機,被視為世界第一代噴氣戰斗機的代表之一。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用此戰機立下赫赫戰功。

  年輕的米格設計局很快設計出米格-1、米格-3戰斗機,在衛國戰爭初期擔當了保衛甦聯天空的重任。戰後,米格跟上了噴氣時代的步伐,終于在朝鮮的天空打出了甦聯航空的一片天地。在F-86出現之前,代表西方最高水平的美國空軍竟然一時沒有在技術上可以匹敵米格-15的戰斗機。在50-60年代追求速度和高度的瘋狂軍備競賽中,米格緊跟世界航空技術前沿,最終推出了三倍音速、三萬米升限級別的米格-25,引起美國朝野的極大震動,最終在70-80年代導致包括F-14、 F-15、F-16、F-18的第三代(在甦聯稱為第四代)戰斗機。甦聯的回應是米格-29和甦-27,但這也是米格設計局的衰落的開始。


米格-29 是前甦聯研制的雙發高機動制空戰斗機


  和米格設計局的青雲直上不同,甦霍伊設計局的道路十分坎坷。甦霍伊組建設計局的時間和米格差不多,但甦-6強擊機的設計和斯大林鐘愛的伊爾-2爭奪戰時生產能力,被迫下馬。戰後初期的幾個噴氣戰斗機設計都是無疾而終,甦霍伊本人也不討斯大林喜歡,設計局在1948年竟然被解散,直到斯大林死後才被赫魯曉夫恢復。甦霍伊不負眾望,重出江湖後,接連設計甦-7戰斗轟炸機和甦-9/甦-11截擊機,以後前者發展成為變後掠翼的甦-17/甦-22,成為甦聯空軍的前線攻擊主力;後者最後導致甦-15,成為甦聯國土防空軍的主力。

  為了回應美國將F-15和F-16高低搭配的策略,甦聯也將甦-27和米格-29高低搭配。但米格-29與其說是甦-27的低檔型,不如說是甦-27 的短程和輕裝的袖珍版。遠程重裝的甦-27負責攻勢制空,短程輕裝的米格 -29負責前線防空。但米格和甦霍伊的技術傳統使這個差別在日後對兩者的命運起到微妙的作用。

  米格戰斗機一向以點防空為主要使命,強調簡單、輕巧和低價,在性能上針對點防空的要求高度最優化,而不追求全面趕超西方先進技術。這可以及早形成戰斗力,但在作戰中使用彈性很小,技術改進的余地也很小。米格-29的航程之短,以至于被譏嘲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保衛機場圍牆的戰斗機”,很難發揮空中長臂的作用。相反,甦霍伊在甦聯航空界中是屬于技術型的,三倍音速的T-4轟炸機被甦霍伊的老師圖波列夫稱為技術上的瘋狂,“甦霍伊絕不可能研制成功這樣一架飛機。我知道,因為他是我的學生。”當然,T-4 的設計是成功的,後來由于非技術原因下馬。甦-27不甘在技術上落後于西方,曾經在研發中陷入困境,但在鳳凰涅磐之後重生,一舉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以至于甦霍伊靠炒冷飯渡過了甦聯解體後最初的困難年月。米格的短平快風格實際上是一種技術上的寅吃卯糧,在臨戰時代用于應急十分有效,但在和平時期作為可持續地發展策略就缺乏後勁,這最終導致了米格目前的窘境。

  十幾年來,甦-27在亞非拉很多國家落戶,但米格-29除了甦聯解體前的軍援國家外,很少新用戶,僅有的幾個也是怨聲載道,阿爾及利亞甚至要求退還已經交付的米格-29。馬來西亞買了一批米格-29後,現在也轉向甦-27/甦-30。近年來,只有印度海軍訂購了一批新的米格-29K,但這是俄羅斯海軍沒有選用的艦載型,用于“維克拉馬迪特亞”號航空母艦(即原俄羅斯海軍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因為印度自己的LCA艦載型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服役,印度還計劃將米格-29K用于自建的新航母上。俄羅斯方面要求將最初協議的4500萬美元的單價提高到7500萬美元,漲幅達到60%,但印度只接受 15%的漲幅。這里面當然有大量采用新技術改進的原因,但和米格的產量銳減、米格的全部日常費用差不多都攤到這點可憐的訂貨上不無關系。說到“維克拉馬迪特亞”號航空母艦,原計劃2008年交付,現在已經推遲到2012年。配套的米格-29已經開始交付,但米格飛機的壽命一直不長,這也和米格的“一切為了早打大打”的設計哲學匹配,到“維克拉馬迪特亞”號服役的時候,飛機壽命可能已經去掉一小半了。

  米格-29的改進型如過江之鯽,但基本上都是舊瓶新酒,因此在世界上鮮有問津。米格曾經有過一次機會,米格I.44集中了90年代甦聯航空技術的精華,聲稱可以和F-22一爭高下,但米格I.44的下馬使米格永遠地失去了在戰斗機世界東山再起的機會。相反,甦霍伊除了不斷以甦-27為基礎推出改進型,成為近年的出口主力,還試飛成功了S-37前掠翼研究機,現在正在俄羅斯空軍的支持下,展開T-50的研制,力爭填補和F-22的技術差距。

  甦霍伊的成功經驗是後發制人,在時機上錯過了,就要在技術水平上趕超,至少要拉平。否則後發了還不能制人,那就要被歷史淘汰。美國的 F-22已經大批服役,甦霍伊能否在T-50重演甦-27的後發制人還不知道,今天的俄羅斯已經不是當年的甦聯了,除了口頭上的豪言壯語,有沒有胃口再和美國在航空技術前沿一爭高下,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但中國航空技術的發展勢頭正健,米格和甦霍伊的經驗值得借鑒。中國不比歐洲,歐洲有美國的保護傘,後發也不必制人。中國要撐起自己的天空,就不能永遠沉迷于短平快,後發一定要制人才行,但這是題外話了。

老照片:國民黨殺害共產黨員真實照片曝光(組圖) 幾曾回首

一張照片、一段住事,《老照片》正在為人類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片段,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回望這些細節,也就有了特殊的意義……

  我這代人從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里知道李白的故事,也都知道王孝和的故事。但面對清晰逼真的這組照片,還是會被震動。

  1949年5月的某日,上海國民黨司法部門在福州路的警察總部門外當眾將幾名囚犯,據稱包括共產黨人與黑布私販,驗明正身後押赴閘北公園刑場槍決。

  伯恩斯與塔塔均在同一現場拍下了照片。

 

法官驗明正身時的俯視場景。
法警將名簽綁到一位穿白色中式上衣的男子後背。在塔塔的說明中直接指出這位白衣男子是共產黨員。其後的照片中他一直是主角,並且清晰可見他面對死亡的從容神情。
卡車抵達刑場那一刻,白衣男子仍是這張照片的主角。伯恩斯也指出他“被指控為共產黨員”。這張照片展示了他臉上的表情︰不屈,從容,甚至可以“慷慨”形容之。
白衣男子就義的瞬間。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tman543&aid=2574826

 回應文章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照片︰杜月笙名媒正娶的五房漂亮太太
2009/06/27 21:01

杜月笙一生共名媒正娶了五位太太。

大太太名沈月英,甦州人,沒有生育。她領養一個兒子,名杜維潘,雖是養子,但此子進門後,杜月笙事事順利,所以愛得勝過己出。後大太太因與表哥通奸被杜幽禁十年。

二太太陳幗英,上海人,原是舞女,後跳舞結識杜並嫁給杜,共生育三個兒子,即維桓,維翰,維寧。

三太太孫佩豪,甦州人,筱桂蓀外甥女,十六歲嫁給杜。生育兩個兒子,即維屏、維親。

四太太姚玉蘭,北京人,著名京劇演員,父親為著名京劇丑角"七盞燈",姚玉蘭與母親小蘭英,妹妹姚玉英在上海演出時被杜看中,姐妹同一晚被杜強佔,後一個星期後姚玉英病死,姚玉蘭生育二子和二女,即維善、維嵩和美如、美霞。



杜月笙的大太太沈月英



二太太陳幗英(右三)三太太孫佩豪(右四)



四太太姚玉蘭(左一)



杜月笙和五太太孟小冬

五太太孟小冬,北京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姚玉蘭師姐,先前曾經與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一段愛情為世人贊嘆。後隨杜月笙在1949年逃往香港後,與其結婚,沒有生育。

杜月笙于1951年8月16日下午4時50分在香港家中病逝,時年63歲,1953年毛人鳳奉蔣介石之命將杜月笙遺體遷葬台北南郊的一座山上。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K TVB 2009年國際中華小姐來自多倫多的苟芸慧勇奪冠軍
2009/01/18 14:44

網易娛樂1月17日訊 TVB2009年國際中華小姐競選全球總決賽17日晚20︰30在佛山舉行。最終來自多倫多的24號佳麗苟芸慧勇奪冠軍,來自香港的陳倩揚和來自溫哥華的陳娜良子分獲亞軍和季軍。來自香港的陳倩揚獲得“友誼小姐”稱號,來自德國蒂賓根的25號選手林玉春榮獲“青春小姐”稱號。

當晚多位藝人擔任表演嘉賓,其中包括黃宗澤、吳卓羲、吳家樂、楊千等,曾志偉更與上屆國際中華小姐朱璇及徐萌大跳探戈,逗樂現場觀眾。

 


來自多倫多的苟芸慧勇奪冠軍。(資料圖片)

來自香港的陳倩揚獲得亞軍及“友誼小姐”稱號。(資料圖片)

來自溫哥華的陳娜良子獲得季軍。(資料圖片)

來自德國蒂賓根的25號選手林玉春獲“青春小姐”稱號。(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