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AIIB亞投行57創始成員國陣容曝光 借美國的舞台唱中國歌(圖); 香港主流嚴斥分裂行為 街頭“港獨”戲碼無人睇(圖)
2015/04/16 21:44:42瀏覽147|回應0|推薦0

 

AIIB亞投行57創始成員國陣容曝光 借美國的舞台唱中國歌(圖)

文章來源: -
據中國財政部網站消息,4月15日,經現有意向創始成員國同意,瑞典、以色列、南非、阿塞拜疆、冰島、葡萄牙、波蘭正式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AIIB)意向創始成員國。截至目前,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增至57個。

這是二戰後70年來,美國的主要西方盟友盡入其中,而美國自身卻站在門外的唯一一個重要的國際機構。而且這個結構還是在美國最為熟悉的國際金融,由被美國視為戰略對手的中國發起和主導的。一個重要的曆史轉折點正在出現。

我們看到,美國正在漸漸失去對“諸侯”的約束力,開始失去對原有規則的掌控力。習近平作為這個曆史轉折點的領導核心,他正在讓世界接受一個崛起中的強大中國,並引導世界對舊有秩序重新認識。一套“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邁向命運共同體”的“禮法”正在製定。

一家“銀行”的成立,為何能夠讓世界政治格局為之撼動?


亞投行已成新秩序之肇始

按官方介紹,亞投行,是一個政府間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國際機構對新興市場進行基礎建設投資過去是西方的專利,主要由世界銀行承擔這項職責。

但是,由於西方擁有經濟遊戲規則的主導權,所以世界銀行在對新興市場基礎建設投資時,往往會附加很多利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條件,相關貸款往往會讓申請國吃不少虧。由於世界銀行隻有一家,話語權完全由西方掌控,新興市場國家對此也毫無辦法。

這個矛盾在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後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當時發達國家的資金吃緊。英國《金融時報》曾統計,2009年和2010年,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及中國進出口銀行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公司至少發放了1,100億美元的貸款。而從2008年年中至2010年年中,世界銀行相應機構僅作出了1,003億美元的貸款承諾。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國經濟遭受重創,但其解決危機之道竟是向別國轉嫁危機。美國通過放鬆貨幣政策轉嫁危機成本,貨幣政策的轉向令其負麵影響在世界其他地區引發金融動蕩,甚至爆發了全球性金融海嘯。此後,世界發展更陷入了一個深層次的矛盾——發達國家投資飽和、資本過剩,大量資本隻能通過玩杠杆來獲利,以發達經濟體為引導的世界經濟已難以為繼,而新興市場國家工業能力弱、投資不足、資本短缺,使得經濟遇到嚴重發展瓶頸。

也許你會說,將發達國家的資本,通過相應的平台,導入到發展中國家,從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由此,發達國家可以獲得經濟利潤,實體經濟對虛擬經濟構成了支撐,這場危機也就度過了。對!其實就是這麽簡單。但令人頭疼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早已完成了基礎建設能力的“去工業化”,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幫助發展中國家搞基礎建設,也不能借工業能力將自身資本導入到資本短缺地區。

以美國為例,華爾街是世界最大的資本市場,但這個國家平台卻根本沒有能力和動力將資本疏導到發展中國家的實體經濟當中。按照華爾街虛擬經濟的邏輯,去幫別人搞基礎建設的蠢事他們是不會幹的,他們隻用在電腦上創造“信用”,撬動杠杆,即可大規模獲利。其實,自由經濟的意識形態就是貪婪的工具,但很多人還認識不到這一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登高一呼,表示願意和大家合作來發展世界經濟,共度難關。今天的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它是擁有4萬億美元的外匯的大國。按照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購買力計算的中國GDP已超美國,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有大量資本可以使用。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亞投行就能將中國的資本輸送到這些新興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這無疑是福音。另一方麵對於發達國家來說,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服務空間巨大,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賺大錢的機會,能給他們解決資本過剩和產品市場問題,不但可提升其資本利潤增長率,還能給其國家的工業產品提供輸出市場。

中國所做的,是西方國家所不願意做的和無法做到的。按照中國的思路,危機根本不需要轉嫁,大家隻要共同努力發展生產,物質豐富了危機自然解除,幹嘛鬥得你死我活?這其實是中國用西方所最熟悉的“資本”角度改造世界的新智慧——用地緣經濟學的觀點來取代地緣政治學的觀點。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看問題,看到的是鄰國之間的衝突和博弈。但從地緣經濟學的角度看問題,看到的則是國與國之間的合作能給各方帶來的利益。

延伸閱讀:

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奧地利、澳大利亞、阿塞拜疆、孟加拉國、巴西、文萊、柬埔寨、中國、丹麥、埃及、法國、芬蘭、格魯吉亞、德國、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韓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老撾、盧森堡、馬來西亞、馬爾代夫、馬耳他、蒙古、緬甸、尼泊爾、荷蘭、新西蘭、挪威、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波蘭、葡萄牙、卡塔爾、俄羅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西班牙、斯裏蘭卡、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泰國、土耳其、阿聯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
 
*****
 
 

香港主流嚴斥分裂行為 街頭“港獨”戲碼無人睇(圖)

文章來源: -
 


上月,多個香港團體聯合發起“反‘港獨’大遊行”。(資料圖片)

狂妄“港獨” 惹人憤 街頭“獨戲”無人睇

“港獨”近來活動猖獗。香港《文匯報》4月13日報道,有所謂“港獨教父”之稱的嶺南大學助理教授陳雲,日前聲稱已寫出“本土政綱”。“本土政綱”鼓吹香港“獨立建國”的狂妄言論,不僅如此,陳雲還聲稱要參展香港書展去攪事。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規模盛大備受關注,陳雲希望借此場合推動所謂“港獨建國”行動。

4月初,媒體披露“港獨”勢力已在英國正式注冊成立“香港獨立黨”,消息震動香港社會。《文匯報》報道稱,“香港獨立黨”在倫敦注冊政黨,試圖名正言順地吸收海外捐款,再匯回香港支持“港獨”行動。而“香港獨立黨”下一步計劃到美國注冊成黨,準備“大幹一場”。

在國外注冊政黨、公然為推行“港獨”炮製政綱,“港獨”分子勾結外國勢力的動作一再升級,香港輿論予以嚴斥。

 從思潮到行動,“港獨”一再升級

有香港媒體人表示,以往“港獨”隻是停留在口頭上,而自從去年以來,“港獨”勢力越來越公開化和具體化,出現支持“港獨”的具體行動。如今,“港獨”不但有一套理論,又成立了組織,這是亮起的一個紅燈,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最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報道稱,在香港的遊行示威以及公開場合中,越來越頻繁地能夠見到“港獨”的旗幟與標語。“港獨”者利用民粹的訴求,不斷奪取政治籌碼與出鏡率。

觀察近年來“港獨”勢力的口號和行動,不是煽動“仇共”、“仇中”的情緒,就是百般向外國勢力要寵愛。從發起針對內地遊客的“驅蝗”行動到今年以來的暴力趕客,“港獨”勢力在街頭表演了不少鬧劇。其暴力的鏡頭,重創香港的形象,也成為香港政治的一個危險變量。

“科幻小說”、“思覺失調”,香港主流輿論早已這樣描述“港獨”極端主張。現實中,“港獨”分子們不甘沉寂,拿出了越來越極端的手法。最近又有民眾舉報,由“港獨”組織出版的青少年讀物以色情暴力內容來增加銷量,企圖吸引更多的未成年支持者,宣揚“港獨”分離主義。

“‘港獨’分子變本加厲,讓世界知道他們的野心,會把香港推向深淵。”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呼籲香港市民應向“港獨”說不,拒絕香港沉淪。

“港獨”完全不被主流民意認同

近日,香港旺角街頭再現荒誕一幕:幾名激進分子搖旗呐喊宣講“港獨”思想言論,但檔位前完全“零觀眾”,除了他們自己上躥下跳外,路人和旅客視而不見,成了一場“港獨”自娛自樂的無趣獨角戲。

“港獨”打著民主的旗號,卻完全不被香港主流民意認同。據香港媒體報道,每次“港獨”公開行動都難以超過十人,也會受到反“港獨”民眾的譴責。“香港社會滋生‘港獨’情緒和思潮,反對派中出現鼓吹‘港獨’的激進團體,是近幾年的事。目前,尚未形成反對派主流,也未取得可觀的民意支持。”香港《大公報》報道如是說。

目前,香港各界已對“港獨”勢力越來越警惕。去年11月,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拋出反對《基本法》的“全民製憲,重新立約”議案,就連大部分泛民議員也不敢附和,最後僅得5票被否決。

“港獨”主張與街頭的暴民表現,即便在香港反對派內部和公民運動力量內部也引起了反彈。香港中文大學的陳健民在4月初公開表示:“港獨”排斥中國內地人民,“與法西斯沒有分別”,他難以認同,也不會和他們討論香港民主發展的問題。他說那些所謂本土派踢人行李和指罵路人,表麵上是保衛香港,“實際是消滅香港”。

打擊“港獨”,有人提立法

也有香港媒體人從曆史和文化的角度剖析“港獨”。香港《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指出,“港獨”和“台獨”都有一個特色,就是“戀殖”,而關鍵是曆史失憶。“台獨”不斷歌頌日本殖民統治,而不會提日本人殘殺台灣原居民的血淚史,也不會提到皇民化的統治下,台灣精英不準念法律和政治等學科,而隻能當醫生的政治歧視。同樣的,香港那些高舉英國米字旗的“港獨”組織也是曆史失憶,強調當年殖民時期的“好時光”,而不會記得香港過去的公務員係統,中國人與英國人是“同工不同酬”。

加強青少年的國情教育,增加國家認同成為近來香港社會討論的一個熱點話題。

“港獨”絕不會得逞,但相關勢力會禍亂香港,最終埋單的卻是全港市民。香港時事評論員劉乃強表示,“港獨”升級,不能“口硬手軟”,要真正拿出手段來打擊“港獨”。在香港,有關“反獨”的法律還是一個空白。香港《星島日報》報道稱,由38位香港大律師和律師組成的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近日訪問北京。基金會執委會主席馬恩國表示,基金會執委會已向港澳辦和基本法委員會提交了《反“港獨”法》草案,內容是把“分裂國家”等行為以及資助上述行為都視為犯罪。

行政長官梁振英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無任何計劃立法禁止“港獨”行為,但要警惕“港獨”思潮。雖然“港獨”是香港700多萬人中極小部分人的行為,梁振英強調:“值得政府關注,值得全社會關注。無論有多少人參與,我們應該關注,因為後果是嚴重的。”
 
*****
 
 

中國在南海建“沙土長城” 讓美國很棘手(圖)

文章來源: -


中國去年11月23日宣布畫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後,曾有再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的計畫,但因美國及南海周邊國家反應強烈,暫時作罷。但去年中國悄悄在南海七個島礁,展開大規模填海造島,被美國軍方稱為「沙土長城」的工程一旦竣工,將成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基地,為將來設南海防空識別區打下基礎。美國軍機和艦艇在南海活動空間可能被擠壓,美國國會、歐巴馬總統連日來紛紛警告中國「勿以大欺小」,但迄無有效的因應對策。

在南海造島,是國家主席兼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應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的新努力。相對於直接與美國、越南和菲律賓軍事對峙,采填海造島,以避風、助航、搜救、海洋氣象觀測預報、漁業服務等為名義,緩和許多衝擊。三國雖提抗議,但北京一概置之不理。

媒體披露,中國在南海控製的島嶼中,共有華陽礁、美濟礁、赤瓜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和永暑礁等七個島礁填海造陸,各島麵積迅速擴大。這些人工島嶼造價不菲,以南沙群島最完善的永暑礁為例,計畫建造一個水陸總麵積約104平方公裏的人工島。

據估算,造島總金額約需人民幣736億元(約120億美元),還不包括島上設施,如碼頭、機場和房屋等。永暑礁造陸完成後,將成南沙最大的島,麵積遠超過目前由台灣控製的太平島。

填海完成後,中國在島礁上將建設可供海軍戰機起降的新機場和軍用碼頭。一旦啟用,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三國全境的海、空軍基地,都在解放軍戰機的作戰半徑內;而港口方麵,明年完成填海工程後,華陽礁、赤瓜礁將可停泊約2000噸級的海洋執法船和解放軍中型軍艦。

盡管中國在南海造島不斷受各國批評,但周邊國家如文萊、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馬不停蹄在做同樣的事,隻是規模小於中國的島礁工程而已。

南沙群島由連串珊瑚礁島形成,終年浮出水麵的40多個島礁中,稱得上「島」的隻有15個,麵積都很小。即使最大的太平島,麵積也隻有0.49平方公裏,台灣已填海建造一條跑道,供軍機補給起降。越南占有的28個島礁,總麵積加起來隻有太平島大。

中國以填海造陸加強南海控製權,是因南海是世界第二大海上航道,僅次於歐洲的地中海,每年運輸量占世界總運量三分之一。全球一半以上超級油輪,通過南海航道航行至中國、日本和南韓。中日韓等國85%以上石油進口須經過南海;而美國從亞太地區進口各種原料物資,90%經南海運回北美。南海是東亞各國眾多經濟體的海上航運生命線,兵家必爭。

中國在南海麵臨的最大挑戰,是美國軍機和軍艦在中國視為近海的200浬專屬經濟區內頻繁活動。中國希望把美國海軍排擠出南海,一旦主控南海重要航道,就控製日本和南韓命脈,美國西太平洋戰略也將不戰而潰。但美日菲越印尼等國,不可能坐視,南海成各國戰略博弈焦點所在。

美國在南海與中國博弈,有地緣劣勢和無處著力的難言之隱,隻能反覆強調維護南海「國際水道」和自由航行權,彰顯其道義優勢。美國把自己塑造成南海「爭端仲裁者」,而非參與方,才能名正言順介入。華府采用「三明治」策略,加強在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澳洲的軍事角色,透過不斷聯合軍事演習,並準備邀日本加入南海巡邏,強化軍事同盟實力,美軍最先進武器也將部署亞洲,給北京增添壓力。

然而,對中國「切香腸」式的軟性填海造陸,美方似無計可施。盡管填海造陸不一定增加中國對南海主權申索的依據,但星羅棋布的島嶼,卻增強軍事據點和維護領土主權的砝碼;中國也藉有效控製島嶼,布建雷達設施、情報蒐集等活動,向美軍反施壓。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學教授霍姆斯(James Holmes)指出,如果其他國家對中國的造島行動束手無策,隨著時間推移,建造人工島來伸張領土主張訴求,將成國際慣例,甚至獲國際法認可,將正中北京下懷。

南海情勢越來越緊張,根本解決之道,美中都須擺脫「零和」思維,召集周邊國家商定共同開發和自由航行協議,訂定軍事巡邏行為準則,降低擦槍走火風險,才是正本清源。習近平今年9月訪美與歐巴馬會晤,雙方如能在這方麵著力,才是大國該盡的責任。
 
*****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tman543&aid=22285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