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出訪行程的第一站是莫斯科。
環球軍事報道:據俄羅斯《觀點報》3月24日報道,烏克蘭事件引發的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全球對抗,使中國的立場更加重要,世界秩序轉型的速度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北京。美俄衝突可能導致莫斯科轉向東方盟友,投入中國懷抱,聯合對抗地緣政治對手,實現互利共贏。
美國隻是在做出願與中國解決問題的樣子,實際上仍在采取各種不友好的措施,煽動中國分裂勢力。中國希望不要發生衝突,努力構建大國關係新模式,實際上是在謀求建設多極世界。在俄美衝突條件下,重點發展中俄戰略關係,是莫斯科非常自然的選擇。
回顧中美和中俄關係,可以看到,美國視中國為主要威脅,認為中美衝突不可避免,雙方矛盾很難調解,必將加劇。中國非常清醒地認識到,雖然中美經濟聯係極為緊密,但是美國作為世界霸主永遠不忘千方百計遏製中國,特別是在亞太地區,美軍在此建設無數基地,從韓國、日本到菲律賓,矛頭直指中國。占領阿富汗也是包圍中國的一個環節。如果說中國以前處於守勢,隻能對美軍在周邊地區的存在表示不滿的話,那麽最近中國開始逐步轉為緩慢的進攻,比如在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在經濟領域,美國雖然很難阻止中國在東南亞擴大影響,卻仍在拉美和非洲阻撓中國。
資料圖:中俄及一些中亞國家聯合搞的和平使命軍事演習具有潛在深遠影響。
古代中國通常不會受到戰爭和外部影響的致命威脅,但在近代史上卻多次遭受沉重創傷,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部分主權,上千萬人慘遭荼毒,陷入長達一個世紀的深刻危機。後來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沙俄也被中國視為西方侵略勢力的一部分,割占了大片土地。但是在十月革命之後,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開始改變,孫中山把聯俄聯共當作反抗西方侵略的支柱,國共兩黨此後在抗日戰爭中得到蘇聯大力支持。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蘇友誼進入“黃金時代”,不僅因為兩國有共同意識形態,還因為美國公然幫助蔣介石盤踞台灣,阻撓中國統一。蘇聯隨後幫助中國在朝鮮戰場同美軍作戰,援建中國工業和軍隊,培養專家。50年代末赫魯曉夫試圖改善蘇美關係,開始與中國交惡,撕毀合作協議,撤走專家,製造摩擦。1969年甚至爆發邊境衝突,1979年煽動越南抗擊中國。迫使中國在70年代初決定恢複中美關係,利用美國牽製蘇聯。80年代中美共同對抗蘇聯,抵製蘇軍入侵阿富汗。80年代中期,中蘇關係開始好轉,1989年實現和解。蘇聯解體後,中國日益明顯成為美國眼中的主要對手,但是北京堅持改革開放,逐步增強內部潛力和外部軟實力,發展市場經濟,成為世界工廠,化解傳統價值觀與西方意識形態之間的衝突,保證黨對國家的領導,加強軍隊實力,擴大對外經濟聯係,努力以和平途徑迫使對手遠離中國核心利益區,迫使對手滿足中方要求。
日本作為中國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競爭對手,處在美國地緣政治和軍事保護傘下,中日任何衝突都隻是中美全球矛盾的局部表現。總體來說,日本是美國用來遏製中國的主要工具。美國不斷加強地區軍事實力,主要企圖是阻止中國向鄰國施壓,阻撓大陸收複台灣。但是對中國來說,台灣問題遲早必須解決,絕對不能妥協。從中美實力和影響力此消彼長的速度來看,現在談論統一問題可能為時尚早。
在這種情況下,俄是中國天然盟友,兩國不僅相鄰,而且有共同利益。中俄共同的地緣政治對手是獨霸全球的美國和盎格魯-撒克遜文明。兩國在50年代已有真正兄弟般互利聯盟的經驗。最近四分之一世紀,中俄戰略合作關係不斷完善。如果說在90年代主要具有非係統性經貿合作性質的話,那麽在上合組織成立和普京執政後,中俄戰略合作越來越具有深謀遠慮的理性特點。
多年以來,中俄都試圖在現行國際關係框架下改善自己的地位,但是全球霸主美國顯然並不打算放棄遏製中俄的政策。中俄創建金磚國家機製,構建全球聯盟,雖然沒有軍事性質,卻明確定位於建立多極世界原則。中俄領導人之間的友好關係建立在共同理解兩國核心利益一致的基礎之上,認為中俄隻有聯合起來,才能更有效地捍衛自身利益,建設新世界秩序。
現在俄美公開衝突之後,中國不會大喊建設新世界秩序,隻會平靜地觀察,保持武裝中立。這不是因為北京希望莫斯科火中取栗,盡管任何國家都不會拒絕坐收漁利,而是因為中俄有明確的職能分工。當年蘇俄率先提出反帝和共產主義思想,隨後傳遞到北京。現在俄將被迫聯合所有世界文明,反對西方帝國主義式全球化,為多極世界而鬥爭。中國將在道義上和行動上予以支持,北京目前正在這樣做。中國官方媒體指出,中俄戰略接近有利於世界穩定。現在中方不能讓遇到困難的俄方失望,中國應當成為更可靠的戰略夥伴。
強大的中國對俄羅斯有利,強大的俄羅斯隻在一種情況下對中國有利,即中國同樣強大而獨立,在地緣政治中不是任人擺布的傀儡。當年中國實力削弱時,沙俄借機鞏固自己在遠東的地位,之後才在20世紀幫助中國強大和獨立。中國認識到與強大的俄羅斯合作,創建世界新秩序的鬥爭才會更容易。強大的俄羅斯和強大的中國能夠實現互利共贏,兩國沒有根本性矛盾和衝突區,唯一可能成為潛在衝突地區的中亞應當成為合作區,因此中俄注定要成為盟友,這種聯盟隻會使兩國更加強大。
中俄都有一些人對兩國緊密聯盟表示擔心,部分質疑源於上世紀60-70年代,當時兩國關係處在曆史最低點,年輕一代則成為所謂的中國或俄羅斯威脅論的受害者。在俄國有人散布“中國夢想奪回遠東和西伯利亞”的言論恐嚇民眾,在中國則渲染“沙俄帝國主義”,聲稱“俄一旦強大將會重新對中國發號施令”。但是實際上,俄不想對中國發號施令,中國也沒有對俄提出領土要求。無論是兩國領導層,還是絕大多數民眾,對此都很清楚。中國不會威脅遠東,即使俄羅斯遭到削弱,武裝幹涉、掠奪遠東的也將不會是中國,而是中俄共同的對手日本和美國。應當指出的是,在俄羅斯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的專家、分析師和政客,實際上都是俄與大西洋文明結盟的狂熱支持者,因而企圖阻撓中俄民族戰略接近,聯合對抗共同的地緣政治對手,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