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3 17:05:39瀏覽472|回應0|推薦0 | |
公冶長篇 第15章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主旨:孔子說明孔文子所以「文」之原因﹙※ 死後追封稱為謚。﹚ 語釋: 子貢請問夫子道:「衛大夫孔文子何以能諡之謂『文』呢?」 孔子答以:「其人聰明睿智而篤志勤學,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以上問於下,虛下為學而不以為恥。能擁有以上的長處,所以才賜他諡號為文。」 一、周朝規定 為官之人死後,就他生前的行為立號稱為謚號 謚號的標準規定:「經天緯地,文。道德博聞,文。勤學好問,文。慈惠愛民,文。愍民惠體,文。錫民爵位,文。」,而孔文子做到「勤學好問」故稱文。 二、依左傳記載,孔文子是個不重細節的人,子貢因而懷疑其「文」名實不符, 以此詢問孔子,孔子說:以孔文子能做到聰明、好學又不恥下問便足以稱文了。 三、朱熹的認解 凡人只要是天賦敏銳,或是位高權眾多半不學好,並以求教他人為恥。 依據謚法,便將「勤學好問」稱為「文」,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也不簡單,孔幸得到「文」的謚號,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四、述而-2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居四教之首位,並非文的重要性高於「行、忠、信」之上,從孔文子生上可以看到,有「文」者,未必具備「行、忠、信」。 五、以孔子讚美孔文子好學不倦、日益求精者,在於「學問為濟世之本」,為行道於天下豈能無學問呢?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