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經經文-註解三
2010/07/22 17:51:36瀏覽118|回應0|推薦0

心經經文-註解三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這裏說的空,是說人的妙明之心本來空無一物,至清至淨,如如不動,正因為如此,

所以才能應萬事萬物,才稱其為妙覺,色受想行識,心動則生,心空自滅,所以稱其

為幻,所以說真心之中,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意豈能沒有,每分每秒都在用,但真正起作用的能源是心,心若不動,心

不外馳,眼耳鼻舌身意隨之不起作用,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嗅香,舌不知味,

觸身無知覺,意不生念,雖有若無。眼耳鼻舌身意又叫六根,六根是心的派出機構,

是心應萬物不同的器官。心通過六根覺察,判斷萬事萬物,那一根失靈,心就失去了

那一方面的作用,心用到那一根,那一根就起作用,同時用,同時起作用,心不在六

根上,六根就無事可做了,就失業了,就等於沒有了。

無色聲香味觸法

色、聲、香、味、觸、法是指對應六根而言,又叫六塵。

六根不起作用,六塵從何而起?故真心之中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此句是無眼界,無耳界,無鼻界,無舌界,無身界,無意識界的簡化說法。

界,解作「識」,所以也可以說成是無眼識乃至無意識識。
六根眼為首,六根意為總,六根心為源,心動眼界生,心動意念立,心不動無界可

立,眼見心不煩,聲亂心不惱,心平氣則和,自性無煩惱。自心本清靜,一了百自

了,明心見了性,萬事都能了,表面平常人,心中覺悟高,不離諸是非,不逃諸煩

惱,本來沒有事,苦辣酸甜都是自我心。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明是執迷不悟的人

無無明是甚麼都明了,是一個知萬理,通萬化,自心圓明的大覺者。

亦無無明盡是一塵不染,萬法皆空,明心見性的大覺者。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是說自心之光輝,與真空母體合而為一,已達無生無滅,

無老無死之涅槃境界。

無苦集滅道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苦,求不得苦,五蘊盛

苦。

就是眾苦在心,心中全是苦。

是跳出煩惱,諸苦全無。

是所以能離苦得樂的原因。

滅道就是已達明心,無苦無樂的境界。

苦樂是境,並非自心,自心能不動,無苦亦無樂,到此地步,已無苦可舍,無集可

斷,無滅可證,無道可修,故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自它本來清靜,本體光明。因愚昧才生智慧,如無愚昧可除,智慧也不必生了。

無智。人愚昧無知之時,妙明之心並沒有丟,只是自心不明白,似失而非失。理透

心明之時,似得而非得﹐乃自家原來本有之珍寶。本不需外得。

俗語說:「騎著馬找馬」,也是這個道理。馬本沒丟,只是心沒想到。

心明白過來了﹐馬也不是找回來的﹐本來就是自己騎著。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