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懷影展:「月亮的小孩」
2007/05/02 15:20:07瀏覽937|回應0|推薦1

  96424下午,華梵大學覺照樓103教室,展開本學期第一場關懷影展,播出「月亮的小孩」紀錄片,學生深獲省思,在其生命里程中,又添另一番思考與成長的機會。

社會上的人稱白化症患者為「月亮的孩子」,意思是他們怕見陽光,只有在月亮出來的夜晚,他們才覺得自在。1990年,民風保守,知識教育也未像現今如此普及,對於「白化症」的患者,總有著嚴重誤解與歧視。白灰的髮色、斑白的皮膚,配上厚重的眼鏡,成為一般人對於白化症患者的第一印象。

看看自己,又看看他們,外表上的差別往往使得大家對他們投以異樣的眼光,也因此在工作上、學校裡、愛情中,他們必須打破一種外在的隔閡,付諸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以證明自己的能力。

面對著旁人的指指點點,恣意的指稱白化症小孩是台灣人是與美國人所生的小孩,白化症的朋友也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意無意的遭受歧視與打擊,生理的傷痛固然疼痛,但心理的創傷卻是更深、更難治癒。試想在傳統社會的壓力下,母親的角色必須承受與面對多少的責難。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丁鴻銘同學,在討論過程中提及如果自己為患有白化症的人,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承擔這些莫名的壓力,也因此他認為必須給這些白化症的朋友多一些的尊重,將心比心的去為他們著想並體會。

外國語文學系的尹又文同學也提及,在弱勢族群的關懷上,白化症只是一個拋磚引玉,引出來的是各項罕見疾病以及社會弱勢問題。影片中很多白化症的患者常常會受到同儕或是同學之間的異樣眼光,但是他們天助自助的精神讓尹同學非常感動,他們自己調適承受別人數落的壓力,勇敢的面對外面的世界走出去。他覺得,如果他們自己都覺得沒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我們要認為他們不一樣呢?

美術系的蔡宛珍同學也分享,讓她非常很感動的是有一位母親哽咽的說著:「天底下的人都會看不起你但媽絕不會看不起你。」顯現著家人的支持也是最重要的力量。蔡同學覺得人就是要有同情心和憐憫之心,道德感和品德真的很重要,就如孔子曰:「克已複禮爲仁。」孔子把仁視作最高的道德,他以爲一個人不應當只有己,不知有人,而應當設身處地爲別人著想

這部費時兩年所拍攝成的紀錄片,給予我們思考及成長的空間,不僅僅能夠為他人設身處地的著想,也更能用坦然自在的態度來面對社會上這群白化症的朋友們,甚至找到生命的意義及獨一無二之處。每一個人都是發光發熱的個體,只要存在,就代表一個希望及一種美好。

【部份內文節錄自教育哲學課程同學之心得】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fucte&aid=93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