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偉文邀你傾聽來自荒野的聲音
2009/12/26 19:18:37瀏覽1693|回應0|推薦1

溫柔革命:愛在荒野流動/自序〉

傾聽來自荒野的聲音

       曾經有一位聽障的朋友這麼說:
      「我以前是全聾,我看到人們站起來,做著各種旋轉動作。他們說那是舞蹈。在我看來倒是很荒謬──直到有一天我聽到了音樂。

       現在同樣情況的,我看到許多荒野人在自然裡感動與哭泣,並且為些匪夷所思的目標行動。我不明瞭,但是我有耐心,我正在等著我的心活過來。」

       我自己常常覺得,許多感覺很難述說,許多體會很不容易表達。或許,所有人生的經驗都是如此吧,時機未到,說了也沒用,但是一個聽得懂的人,我們似乎又不必說了。

       那麼,難道我們什麼也不必做嗎?

       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謬爾(John Muir)曾這麼自我期許:
     「我在有生之年只想誘導人們,
      觀賞大自然的可愛,
      我雖特出卻微不足道,
      我願做一片玻璃,
     供陽光穿透而過。」
 
       多年來,我在荒野裡沉思著。認為在荒謬者與感動者之間,應該是有些什麼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吧?

       想起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唐吉訶德傳》,其中有個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色,就是那位夢的騎士身旁的隨從,矮胖又粗俗的農夫桑丘‧潘沙(Sancho Panza)。一次又一次地向風車挑戰,一次又一次去打那不可能打敗的敵人……唐吉訶德是個無視於現實的夢想者,他的視線看出去的世界有許多盲點與死角。相對的,世俗又現實的桑丘卻在一次又一次與唐吉訶德的相處應對中,逐漸有機會透過唐吉訶德的「鏡片」,往另一個世界望出去,雖然他沒有唐吉訶德看得那麼真切,但是,一旦他看到了、體會到了,也會知道,那個世界也是一樣真實地存在著。

       這些年在自然荒野裡悠遊,從靜坐、沈思、反省中,也逐漸能夠體會到「萬物都是一體的,別人就是我們」的生命真諦,也盼望這些文章有機會是那一片能讓陽光穿透而過的玻璃。就如同古代祈禱文所寫的:
     「我知我和至美合而為一,
      我知我和同志合而為一,
      且讓我們的精神化為繁星,
      且讓我們的心化為世界。」


溫柔革命:愛在荒野流動/第2部─在荒野,革命也可以很溫柔〉

來吧,趕一場熱鬧的集──相遇在荒野

想起來,這大半輩子無非也是這樣一場閒情,一場起鬨,朋友們一吆喝,一湊手,再難的事也敢去動一動!
荒野這一場好熱鬧的集,錯過不得的啊!

       張愛玲【*1】曾這麼美麗的描述:「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也沒有別的話語,惟有輕輕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遇者,不期而會也!
       生命是一場大的遇合。
       印度人一向認為凡是兩河交會點一定是聖地。
       每當不同的觀念、不同的生命態度觸動我時,我總會驚起肅立,恭恭敬敬的領受這種心神領會。
       我想,思想的交會也是神聖的!
       很珍惜在荒野中與每個夥伴的相遇。
       來吧,一起來荒野吧!
       小時候看古人曲水流觴,踏花歸去,看那狂放醉酒,肝膽相照,兩肋插刀,看那末央歌書中,眾多真摰情意在流動著……當年總是遺憾,那個時代好可惜沒有趕上!可是繼而一想,呵,我們也有我們的。
        想起來,這大半輩子無非也是這樣一場閒情,一場起鬨,朋友們一吆喝,一湊手,再難的事也敢去動一動!
        荒野這一場好熱鬧的集,錯過不得的啊!

因緣的開始 一場剛開始,正在發生的故事……

     「思源埡口的風呼嘯著,圍繞著簇簇跳動營火的他們,心愈來愈熱。一群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既醉心於臺灣的美,也痛心於環境的破壞。
       他們熾烈地討論:怎麼可以讓臺灣交到子孫手上時,仍保有流水深深、禽鳥弄波的清澈,回復鷹隼盤旋、雁鴨繽紛的藍天?怎樣可以凝聚這一團熾熱的火,匯集眾人的力量,自己關心自己的環境?
       那一夜,他們決心要成立一個以保護自然生態、推廣自然教育為宗旨的荒野保護協會……」

       以上這段文字,是鄭一青夥伴在1998年五月天下雜誌所做的專訪中寫的。
       1994年四月八日,雖然時序已屬春天,但是在思源埡口的氣溫入夜後已降至攝氏三、四度左右。一群三十多歲,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朋友,和正當壯年的徐仁修【*2】一位著名的生態攝影家、作家,在廢棄的軍營裡的一場營火邊對談,開始了荒野保護協會籌備的序幕。
       之後,這群人展開了漫長的荒野行腳,從宜蘭、雙連埤,一直到最南邊的墾丁鵝鑾鼻,在一次又一次的探查中,荒野的理念與組織逐漸成形,在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台北五級的大地震中誕生了荒野保護協會。
       整個因緣的開始,是由來自香港的任麗嫦夥伴,推薦徐仁修老師加入由我主辦的民生健士會(可以算是讀書會,但更像溫馨的大家庭聚會),在一九九四年元月例行的民生健士會室內演講中,徐老師主講了臺灣自然生態之美,引起了這群人的關注,大家被臺灣美麗的大自然所感動,而發心願努力保護它。
       也因此,從一開始,「荒野」就是一般民眾對居住環境的問題,所自發匯聚的行動力量;直到現在,仍在成長演化中的荒野,不斷上演著一幕又一幕動人的故事。
這個「說不完的故事」,正等待著你我一起共同參與。


【*1】【編按:本名張煐,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小說令文壇為之驚豔。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的氛圍中鋪張男女的感情糾葛以及時代的繁華和傾頹。有人說張愛玲是當代的曹雪芹,文學評論權威夏志清教授更將她的作品與魯迅、茅盾等大師等量齊觀,而日後許多作家都不諱言受到「張派」文風的深刻影響。】

【*2】【*編按:知名作家、自然生態攝影家。出身新竹縣芎林鄉,客家人。曾派駐尼加拉瓜擔任農業技術顧問,一九七四年開始在菲律賓、西爪哇、東馬來西亞、沙巴、美國西南部、泰北、寮國與緬甸等地攝影旅行。一九八四年曾任牛頓雜誌的攝影師。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在臺灣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以籌款購買荒地保留其生態和物種為宗旨。其文章富含人文與土地的思考,配以攝影和真實的蠻荒經歷,獲得了不少文學獎項,如吳三連報導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等。】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liopolis2009&aid=3625580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4 08:21 【udn】 比價後還有更便宜!流動 荒野 革命 溫柔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