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05 00:28:07瀏覽1330|回應0|推薦9 | |
現在新聞從業人員是不是要再教育了?這些天來我真的受不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新聞與影像觀念,難道某些人一定要人發火,才肯去唸書? 有人說:「家居生活、私人紀錄不是新聞」,以下這隻影片是我花了五分鐘,一刀未剪,用五分鐘做好的「從家居生活談新聞」,請這些不唸書讓人覺得言語無味的人看看是不是新聞。做這種東西還要動頭腦嗎?我每天都能生個幾條出來。 台灣學不到,看看美國嘛,「私人紀實攝影」專門在拍家居生活,不也在美國引領風潮被大肆報導?新聞也是關心眾人的生活,能讓人會心一笑、感動落淚,或是感到不可思議都是新聞,誰說一定要那些長得奇形怪狀的政治人物才是新聞? 「今天我最美」是蘋果日報觀看率最高的單元,請問那是新聞嗎?你請蘋果一天不要擺這個單元看看,一定有一缸子的讀者抗議,這個單元連家居生活都不如,只是路邊拍個女生,就吸引一堆人觀看買報紙,這樣的單元對不起誰?愛看「美的事物」不也是大眾的偏好? 以下是一些隨手寫的新聞概念,看看笑笑,給那些滿嘴似是而非新聞影像觀念的人參考,不懂就再唸點書吧。 一:新聞的意涵是NEWS(北東西南)─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有誰規定家庭生活就不是「新聞」?「大眾」媒體是什麼?由社區連結起的網路靠的就是吸引人的故事結構系統(storytelling system),簡單說起來,新聞就是說故事,一個被認定為真實的故事。哪一個真實故事能吸引人,誰就是新聞。
三:影像也一樣,請參考《新聞大舞台》雜誌,我寫的「新聞攝影的幽默」,探討Feature圖片的概念,誰規定新聞一定是(硬新聞)? 四:影像能說明的事為何一定要訪問?一定要聲音就去做廣播就好了,幹嘛拍影像?先搞懂影像符號的「透明度」是最高的,再來要求要不要用聲音做訪問吧。不要被現今的速食紀錄片和新聞模式帶壞了,以為「這就是影音」。 五:誰說「家居生活」「私人紀錄」就不能成為「新聞」?美國的「新紀實攝影」(上海書局有出),就曾經探討到紀實攝影的進程,到現在已經發展到「私人紀實攝影」,透過本人與親友的紀錄,關心社會的改變及狀況。著名的南‧哥爾丁(Nan Goldin)在她的作品《性依賴的敘事曲》就用紀實的手法紀錄自己同居、被男友歐打等等的家居情形反應社會現況,照樣獲得大眾傳媒的青睞,是誰說家居生活不是「新聞」誰說「私人紀錄」不是新聞? 要吃影像的飯,先學學影像:要談新聞是什麼,先唸唸新聞的書。 兩個湊在一起叫做「新聞影像」,又是另一個學問,就那幾本書,看一下嘛,不要再用那種看了兩本攝影集就懂攝影的心態去面對新聞影像,不懂得尊重自己工作的人,也無法得到別人尊重。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