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澳門自由行19--媽閣廟
2014/01/27 20:19:36瀏覽617|回應1|推薦9

2013.4.3

一下公車,來到媽閣廟前地,不知是否受陸客團影響?決定好先逛媽閣廟再逛海事博物館後,馬上逃離現場直奔媽閣廟高處。

澳門與台灣同樣有著媽祖信,也是依著澳門海岸線發展的宗教信仰,廟門成為當地及附近居住漁民作業上岸補給、歇息和祈福處所。

媽閣廟始建於1488年(明朝),廟宇背山面海,沿崖建築,整座廟宇包括正覺禪林殿、神山第一殿、弘仁殿、觀音閣等4座主要建築。各建築規模雖然細小簡樸,但卻能充分融合自然,佈局錯落有致。

我直奔高處觀音閣,原以為花半小時就可以打發完成,竟然錯估形勢,在這裡除了練習了一些外拍技巧外,倒是看了不少巨石的”摩崖石刻”。媽閣廟有許多摩崖石刻,均為歷代官宦名士的詩詞題字,是研究澳門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尤其是“洋船石”和“海覺石”,年代久遠,是澳門著名的兩大奇石,也是歷代騷人墨客詠吟的對象。

一柱香,三柱香,一跪二拜三叩首,裊裊香煙,不絕如縷,我看見了宗教信仰裡的那份虔誠與執著。


照片故事

正覺禪林

相對於其他神殿,位於建築群前方且與正殿同在一平台上的正覺禪林不管在規模上或是在建築形式上都較為講究,建築由供奉天后之正殿及側殿組成,側殿建築為一般磚結構民房式,屋頂為硬山式。而正殿是一四架樑結構建築,為一院落式佈置,前為天井,天井兩側的側廊為卷棚式屋頂,主建築被二列各三枝柱分為三個開間,屋頂為琉璃瓦坡頂,兩邊側牆頂部為“鑊耳”山牆,有防火的意思,具濃烈的閩南特色。位於天井前之正立面,縱分為五部分,中間最高兩邊漸低,牆身有泥塑裝飾,牆頂則以琉璃瓦裝飾,而在琉璃瓦檐下是三層象徵斗拱之泥塑花飾,此外,中間部分尚開有一半徑為1 米多的圓形窗洞,而琉璃瓦頂上之飛檐及瓷製寶珠裝飾,亦顯示出此殿之重要性。(澳門文物網)


這裡的香非常大支,連盤香也非常的長

神山第一殿

它和正門建築、牌坊以至在半山腰上之弘仁殿都在同一軸線上。建築主要由花崗石及磚頭砌築而成,其中花崗石作主導,無論柱、樑、部分牆身以至屋頂均由此材料修築,兩邊牆體均開有大面積琉璃花磚方窗,而在較高位置的氣窗,則為圓形。在石屋頂上又鋪設琉璃瓦頂,並以誇張的飛檐裝飾正脊及垂脊;而其屋頂造型又分兩部分,朝拜區之屋頂以歇山卷棚頂形式出現,而神龕區之琉璃屋頂則為重檐廡殿式,脊上飛檐純樸有力。

弘仁殿

規模最小,祗有3平方米左右,它事實上是一石室。建築以山上巖石作後牆,屋頂及牆身也以花崗石圍合。殿內也供奉天后,兩側牆身內壁有天后之侍女及魔將浮雕,而天后神像則置於山石前,與正殿神龕區做法一樣,在石屋頂上,也加上綠色琉璃瓦及飛檐式屋脊裝飾。位於最高處的觀音殿,主要由磚石構築而成,其建築較為簡樸,為硬山式做法。相傳建於明弘治元年(1488年);但現時殿門及殿內石龕,則為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所建。

我應該是站在觀音閣至高點向下望著神山第一殿、弘仁殿的重重疊疊屋宇


觀音閣

創建年代未知,但從《澳門記略》可見1751年前已有雛型。觀音閣最早為一石亭,1828年重修,形成今貌,閣內供奉觀音。

自弘仁殿至觀音閣,沿着山崖就是著名的"摩崖石刻"有,不論名流政要騷人墨客皆要來留一首,楷草篆隸諸體俱備。

太乙。清道光,謙堂李增階立。”

名岩。張應麟書

"蓮峰浮遠島,廟貌仰雲亭;萬頃凌霄際,千艘仗赫靈;

海流天地外,神護汐潮青;萬國轉宗日,馨香極杳冥。乙卯西密楊阿。"

登高遠望前方即為海事博物館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liu1516&aid=10760890

 回應文章

*花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29 17:53
「磚紅椿象」活躍於花間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