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8/17遊基隆河三貂嶺
2008/10/14 23:02:46瀏覽386|回應0|推薦0

窗外汐止的大尖山在陽光下越顯挺拔,一朵白雲在山頂上方,勉強像橢圓形,卻漸漸撕裂成一顆小元寶,不到一分鐘就消失無蹤.另一朵山字形的雲,從山頂後方緩緩前行像一頂牛仔帽蓋住了山頭,不一會兒帽子飛走了,也消失在灰濛之中.大尖山後,雲來雲散.而我的心情彷如斷線的風箏,不知要飄向何處?

想起幾天前騎機車跟老婆同遊基隆河,我的心情又活起來了.沿著月眉山往瑞芳的方向走,柏油山路蜿蜒起伏,在亮麗的翠綠中,熱氣依舊襲人.過了”四腳亭”後,見到了基隆河才有涼意.一邊是來回花東的鐵軌路,一邊是寬闊的基隆河.時光忽然停止,白鷺鷥在河上覓食,火車呼嘯而過,我彷彿看到前方的”瑞芳”變成一座古鎮,是緩慢,是幽靜,是蒼老…….

偶爾才會在瑞芳老街上看到這輛穿梭大街小巷的舊式摩托三輪車,我都會跟老闆買割包.看他先在手工做的割包內用小刷子刷上一層甜辣醬加入酸菜灑上花生粉再從鋁鍋中夾起兩片五花肥肉,那入口即融的肉香是我的最愛;老阿嬤賣的蕃薯粿炸成金黃色酥脆外皮,趁熱吃還會黏牙;用豬腸皮膜包裹魚漿和高麗菜油炸的龍鳳腿沾著醬膏,吃多了會口渴.有一次看到老爺爺拿著龍鳳腿竟然連食指最前面一節也跟著入油鍋,他若無其事的繼續工作著,我老婆忍不住問他,只見他輕鬆回答”哦!那是不小心把手指頭放進去的,沒有特別加料”.我總覺得這些手工加古老味道才是我喜歡的瑞芳小鎮.

穿過台2線丁路,直走往”九份”,我們右轉”瑞侯公路”,連續3,4個上坡轉彎,忽然開始下坡,基隆河又在眼前.雖然路旁是水泥圍牆,但基隆河依舊顯目.特地繞進”員山子分洪道管制站”.原來是一條穿過山洞流入海裏的舊水道上加一堤壩,只要基隆河暴增的水高過堤壩就會溢流而出.以前因為整治基隆河不知為何把它給封死.結果每次颱風來臨,下游就變成水鄉澤國.經過當地的老人家提議打開此水道,從此水患杜絕.但是,那醜陋的水泥圍牆仍然繼續霸佔著基隆河沿岸,讓基隆河蒙羞.

侯硐窄窄的街道衝出一群”卡打車”,大部分騎士穿著專用的名牌服飾,我心想:這些行頭加名牌腳踏車,投資可不小耶!進入山林水巔不就是要接近自然嗎?當人們把自己科技化,驕傲的炫耀著自己的所有時,”自然”早已經遠離我們了.

”侯牡公路”往上而行,我選擇往侯硐火車站臨河的”柴寮路”而行.這條路只能通到三貂嶺,再由三貂嶺接回到”侯牡公路”,過”牡丹”後, 再接上102號道路,經”雙溪”分3條路,一條到”澳底”;一條經”貢寮”的”魚行道路”至龍門橋;一條經”下雙溪路”到”福隆”.3條路最後都接到台2線濱海公路.沿途有山,有水,有田地,有樹蔭,有橋樑,有古屋,有山洞,有各種造型的河石,或大或小,或沙灘或石礫堆,火車急馳而過,帶來一陣漸漸消失的喧囂聲,但終究要歸於寧靜和蒼老.北宜高帶走車潮,2線濱海公路到宜蘭頭城前不再擁擠難行,稀稀疏疏的車流新增了一種悠閒,不論開車,騎摩托車或卡打車都安全了許多.

路旁有一個天然的小池塘,大肚魚和水黽爭搶著饅頭片,我們頭一遭看到水黽吃饅頭,牠還把饅頭划離魚群想要自己獨吞,真是有趣!轉入只容一輛小車而行的道路,三貂嶺已到.路旁有一磚造平房以前是一個養鹿場,現在好像荒廢了.菜園裏有蕃薯葉,杏菜,菜豆,,茄子還有令我們驚豔的山葵和洛神花樹.走到魚寮路盡頭,單軌東部鐵路幹線橫躺在眼前,一頭要進入窄窄的山洞隧道,另一端卻馬上要跨河而行,這又是一種”鐵路奇觀”.米黃的蘿蔔乾在太陽下盡情飄香,下方河床上的石頭露出河水的刻痕,風輕輕的走在深潭上留下片片漣漪,倒映水中的鐵路橋墩,一切無聲勝有聲!

我忍不住拿起剛學不久的口琴看著譜吹起"搖嬰仔歌謠".那時,我似乎在母親的懷抱裏,享受著寧靜與安全,忘記了所有的煩惱俗事,無憂無慮也無牽掛.

感謝老天爺賜給我們夫妻這麼美好的時光.回程時我們帶了野薑花和幾條大肚魚(準備跟家裡的孔雀魚配種).在瑞芳後火車站共吃一碗竽頭,大紅豆和麥片的ㄘㄨㄚ丶冰.真是幸福的一天啊!

爬山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rmonicakeelung&aid=22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