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來西亞憶往文化傳承篇之一
2012/01/20 20:19:11瀏覽841|回應0|推薦52

農曆新年將至,各地年貨大街接連開張,過年的氣氛在每

個人的心底逐漸散佈,急於返鄉的遊子忙於上網訂票,見

面的話題變為「放假上哪去?」,「有沒有出國計劃?」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回憶起在馬國春節的景象。

馬國華人是炎黃子孫,因此,相當重視對於中華文化的保

存,主要是透過華文體系的教育管道,及民俗的節慶活動

來傳承文化。像是農曆春節時,城市中各大百貨公司、超

市及大賣場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在鄉下華人聚集區域,

大街小巷也掛滿燈籠,像小時課本中所描述的「張燈結綵

穿新衣,過新年」景緻,家家戶戶呈現一片喜氣洋洋,

處處聽到互道「恭喜」聲,另外,過年應景的新年歌曲也

不絕於耳,雖然只有華人過年,但比起台灣過年時的氣氛

還要濃烈,超市內各式禮盒、年糕、糖果、花生等堆積成

山,宛如台版的年貨大街。

新年只有初一、初二放假,除夕雖然沒有放假,仍是一家

團圓的日子,華人仍然趕回家團圓過年,過年期間舞龍舞

獅處處可見,雖然少了鞭炮聲,但是震天價響的鑼鼓聲,

依然帶來濃烈的過年氛圍。當然過年時小朋友最喜歡的壓

歲錢一樣少不了,只是紅包的SIZE只有台灣一半大。新春

間凡是到長輩家拜年者人人都會收到一份,不過裡面通

通只有一令吉(馬幣),金額多寡並不重要,表示長輩的

心意與討個好彩頭而已。

「撈生」是馬國過年時一項很特別的節目或著稱為活動,

因為從家庭聚餐到團拜都有撈生,但是什麼是撈生?這對

我們台灣人來說是件新鮮事,讓我為各位慢慢道來:

正確的名稱應為七彩魚生,粵語又稱撈起魚生,簡稱撈起

、撈魚生或撈生(「撈」是粵語「拌」的意思),是新加

坡及馬來西亞過農曆新年時的特色賀年食品,多於生日時

食用,代替七菜羹或七菜粥,七彩繽紛的魚生有七彩燦爛

的好意頭,而撈起魚生這個名稱,又有「風生水起」及「

撈越旺」的意思。

撈起魚生源自與粵菜中的「撈魚生」,是新加坡1960年代

的四位名廚為了增加餐館收入所研發的賀年食品。這四位

名廚是譚銳佳、冼良、許國威和劉育培,當時在新加坡合

稱「四大天王」。

 

由於粵菜中的撈魚生用料簡單、顏色單調,於是這四位名

廚加了生菜絲、西芹絲、紅蘿蔔絲及酸梅膏加桔子汁調成

的金黃色醬料,使得撈魚生除了白色與黃色外還多了紅色

、綠色以及金黃色,變得七彩繽紛,喜氣洋洋。

撈起魚生近似九江魚生,但醬料不同。材料包括魚生、生

菜絲、西芹絲、紅蘿蔔絲、薑絲及碎花生等,醬料以酸梅

膏加桔子汁添糖水調成。做法首先是將各材料逐一加到碟

上,每加一樣材料,都要說一句吉祥話。當所有材料加好

後,圍桌的所有人就會拿起筷子,把所有材料撈(拌)在

起,口中要同時說「撈起、撈起」。撈得愈高表示來年

愈發,農曆新年將至,就想起當年春節期間因參加不同活

動與聚會,一年大約會「撈生」十餘次有趣的景象。

      同心協力撈生 越撈越旺

每年農曆元宵時在台灣提燈籠是小朋友的最愛,各地也有

大型燈會活動,熱鬧非凡,但在馬國元宵時不提燈籠,反

倒是在中秋節時提燈籠,這跟台灣有很大不同。

端午節與中秋節在馬國華人社會中也是件年度大事,不過

端午節包的粽子,花樣要比台灣多了許多南洋風味,記得

當年曾參加粽子品嘗大會,嚐了許多令人料想不到的口味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牛肉粽及添加班蘭葉所包的粽子。

致於中秋月餅僅廣式的蓮蓉、棗泥及豆沙口味變化不大,

各廠牌味道大同小異,不若台灣還有台式、蘇式,平式

等多種不同口味。只有一家在吉隆坡華人開的五星級飯店

中餐廳裏有五仁月餅,口味相當不錯,過節時要先預定,

否則明年請早。 

另外,有關飲食方面,在馬國還有一項與台灣大不相同的

地方,通常在台灣敬酒時,最喜歡說乾杯、不乾不敬等酒

話,但是,在馬國華人圈內,舉杯敬酒時,會大家一起喊

「飲勝」(粵語發音),聲音必須愈大愈好,而且尾音要

愈長愈好,所以在各種聚餐或喜宴場合敬酒時,「飲勝」

聲此起彼落,整個會場熱鬧非凡,尤其在喜宴時新人敬酒

時,司儀會用麥克風大聲的呼喊,將氣氛炒到最高點。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ppykingdom&aid=604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