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6 12:08:19瀏覽212|回應0|推薦1 | |
重奏發源淺談 撰文者‧小面(歡迎轉載﹐並請註明出處﹐幫忙宣傳一下) 資料來源:http://www.yellowstone.com.tw/2011hcmc/intro/index_intro1.asp「重奏」這個名詞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已經不可考了(也根本找不到這個專有名詞)﹐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口琴圈內﹐他所代表的意義就是由三到五人所組成的 小樂團(這是最常見的編制﹐六到十五人通常都歸於小合奏﹐僅管小合奏也算是重奏的一種)。若以嚴謹的態度來看﹐應該會有更多專業人士認為重奏是個俗稱﹐正 確的講法為「室內樂(chamber music)」﹐按維基百科及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大辭典的說法﹐室內樂(Chamber music)是一種古典音樂作品的體裁,為幾件在室內演奏的樂器所作。室內樂由幾人合奏,每人各演奏一個聲部,通常不含獨奏。「室內」指音樂可以在空間較 小的室內演奏。室內樂一般不設指揮,所以每個表演者擁有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從組織上來說,室內樂的費用與設施需求較管絃樂團小。許多古典音樂家喜歡演奏 室內樂。雖然許多室內樂作品業餘愛好者也可以演奏,但總的來說室內樂需要較高的技術能力與藝術修養,不適合初學者。(難怪每次聽到某某室內樂團就會感覺到 這是個水準很高的樂團) 自從1821年布殊曼發明口琴之後﹐直到1855年﹐口琴還是一件很簡單的樂器 ﹐1857年馬德和來投入口琴生產事業﹐直到1880年口琴才出現量產的發展﹐但是合奏口琴卻一直未誕生(exp:chord、bass)﹐就資料顯示﹐ 大部份都是獨奏型態﹐少部份有類似合奏﹐但僅限於齊奏﹐與我們認為的重奏差距頗大。據"The Encyclopedia of the Harmonica"的記載﹐全世界第一把chord的誕生是在1920年代﹐由一位在America's popular harmonica bands的團員叫Mike Chimes所發明﹐他為了想要提昇樂團的演奏能力將idea提供給HOHNER﹐由HOHNER廠來打造他所設計的Chord﹐其結構與樣式與現在 HOHNER NO.267/384的CHORD一模一樣﹐換句話歷經近百年﹐chord的硬體構造幾乎沒有任何變革(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同時期 ﹐HOHNER也因為受到chord的啟蒙也一併製造出bass口琴(但初期為單音bass,後來才生產Doublebass)﹐在此我們作個小小的統計 ﹐口琴歷史本來就很短﹐至今不過近兩百年﹐但重奏的源起更短﹐是在口琴發明後百年才開始發展﹐若照HOHNER的器樂製造史來看﹐CHORD與BASS的 正確出廠年份為1924年﹐重奏源起至今不過73個年頭﹐可說是年輕的不得了。 不過光有硬體﹐沒有軟體的推波助瀾也一樣會無疾而終﹐所以這裡我們不能不提起被公認為口琴重奏始祖的樂團--"Harmonica Rascals"(該翻成口琴流氓樂團嗎??或是口琴頑童樂團??)﹐像上述提到的Mike Chimes就曾是其中一員。此團發跡於1927年﹐算是全世界第一個重奏樂團﹐經紀人兼演出者的Borrah Minevitch﹐他在1902年於俄羅斯基輔出生,十歲時全家移民至美國。他們在波士頓的生活,隨著父親的死亡變得相當地艱苦,他本身則是在街角賣報 紙等為生。由於他對每天都在街頭播放的「TSUJI ORGAN」感到有興趣,就纏著他母親買一把小提琴給他。他的母親沒有買小提琴,而是買口琴來替代。Minevitch他一有空就逗留在電影院裡,看了一 堆卓別林以及哈若德‧洛伊德(Harold Lloyd)的喜劇電影。之後他集合了一群孩子組成口琴樂團,在1927年波士頓的一個口琴大賽中,與Johnny Puleo命運地相會。Puleo的身高僅有4英呎1英吋(約123公分),但卻是一位口琴名手。之後Puleo成為了Minevitch所組成的 Harmonica Rascals裡重要的成員,並且以他那獨特模樣在樂團中大活躍。若說到之後在電影「地上最大的秀」(原題:trapeze)中,將Gina Lollobrigida與Burt Lancaster兩人密切連結而吹著口琴的人就是那個Johnny Puleo的話,或許很多人就會想起來了吧。在Harmonica Rascals中,事實上除了Puleo外,也還有許多優秀的人材。如Jerry Murad's、Richard Hayman、Leo Diamond、Pete Pedersen等人,Minevitch將這些超一流的人材巧妙地結合來呈現他的樂團。Harmonica Rascals熱賣的地方不是在演奏會,而是在輕歌劇裡頭。相當於日本的音樂默劇等寄席藝。(在日本的曲藝場所中,所表演的各種演藝。) 在當時別說是和弦口琴和貝斯口琴,連半音階口琴都還沒有。半音階出現的時候一般認為是在一九二零年代中期,有人說Minevitch也參予了半音階口琴的 開發。 1920年代被稱為「咆哮20年代」(Roaring Twenties),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時代,舞會、禁酒法、爵士樂也是該時代的產物。口琴則以好萊塢為中心,在Show Business的世界中展現,也因而確立了演奏型式。當時在Harmonica Rascals裡編成的九人中,幾乎都是使用半音階口琴,因此有時也會將滑奏口琴(就是琶音口琴﹐只有吹音的半音口琴)加入的演奏類型,呈現出像是在看默 片喜劇般的鬧劇,令人覺得很有趣。或許是Minevitch想透過口琴,將少年時代的夢想在舞台上和電影中實現吧。Borrah Minevitch 活耀於第一次大戰和第二次大戰之間,雖然並非很長的一段時間(大約十年左右,從1920~1930),對後世的影響卻是無人不曉地廣大。在 Minevitch死後,原本的團員開始各自發展,Jerry Murad's 組成了只有口琴的三重奏樂團Harmonicats,此時合奏用的特殊口琴已經完成。其中的成員Al Fiore能自由靈活地操縱長達60公分左右的大型和弦口琴,而Dick Gardner則是貝斯口琴的名手。這個三重奏樂團以音響裝置為基礎來製作音樂,也是一項創新的嘗試。1947年時,他們所發行的《Peg O' My Heart》專輯銷售了兩百萬張,並且在廣播排行榜裡連續26周上榜,至今的口琴三重奏基礎可以說就是在這時候成形的。 Richard Hayman在一九五零年時,為波士頓流行音樂管絃樂團的首席編曲者,由於指揮Arthur Fiedler的關係,Richard擔當了許多首流行歌曲的交響樂編曲。另外他也自組成管絃樂團,自己負責吹奏口琴的部份。其代表作是《紅寶石》,他那 柔和而獨特的顫音,是別人所不及的。Pete Pedersen離開Harmonica Rascals後,加入了Don Henley的三重奏團,之後他不僅在吹口琴上有所成就,身為一個自由作家、音樂總監,還有作曲家、編曲家上也確立了其地位。 以上所述僅對1920年代左右的重奏起源作一個概述﹐往後的近八十個年頭的發展就暫不予刊出了﹐我們在此必需對這些開路先鋒者致上最高的敬意﹐站在這些巨人的肩上﹐更應該努力發揚口琴重奏的特色﹐續百年傳千代。 |
|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