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9/25 12:48:22瀏覽751|回應0|推薦0 | |
怎麼樣的發展才是物聯網真正需要的發展, 怎麼樣的創新才是站在物聯網浪頭的關鍵, 過去台灣在電子商務平台創新是一片荒漠, 如果在這波發展趨勢中迷航, 契機過去就不會再重來, 就此喪失了絕佳的發展機會, 本文分析說明物聯網商機的著眼方向, 與現階段平台應用面臨的瓶頸, 並提出物聯網平台突破之發展方向, 希望可以針對想抓住物聯網機會的業者, 引導發展與投資到正確的方向, 為台灣在電子商務領域做出創新, 並創造未來的巨大的商機。
智能控制服務的前景迷茫
物聯網(IoT)被譽為未來趨勢喊得沸沸揚揚,但我們多數人的生活, 似乎沒有明顯的改變, 到底這樣的落差, 原因是出在物聯網科技有發展瓶頸? 還是用戶需求的腳步尚未跟上? 物聯網雖是個巨大商機,但打著物聯網口號的業者, 卻很少有賺到錢, 這證明業界在物聯網投入方向存在某些偏離。近期, 國外知名媒體直接點出問題(參考[註一]),認為裝置或設備以智能控制的服務, 應用只限定在特定的用戶, 系統服務商各自提供封閉式的服務系統, 商品多半是智慧手機附屬品, 這些產品稱不上網路,僅是一堆雜亂無章的電子裝置,目的都是把消費者導入自家產業體系,反而在互聯網的網絡下互築城牆, 顯然無法真正符合萬物聯網分享經濟的願景。
實際的應用中我們可以得見, 智能服務似乎甚於智能裝置之需求, 比如, 智能叫車/智能物流/…許多智慧創新在APP軟體, 並非出自於智能硬體裝置, 特別是周遭放眼所及的各種服務業, 幾乎只需要軟體的服務創新; 甚至媒體做研究, 消費者對聯網家電智能創新反應不如預期, 市場熱衷程度似乎表現在方案商 (參考:[註二]), 還有未來看好的客製化IT整合智能系統 (智能工廠/智慧家庭,…), 其實在互聯網就已經發展中, 並非物聯網的潮流而崛起的服務, 屬於少量多樣的利基型市場, 短期間也難以得見供需變化的轉機, 總括現狀, 智能裝置不僅存在物聯網與互聯網界域糾葛, 它的市場發展前景仍處於一片迷霧之中。
現階段物聯網商機的著眼方向
物聯網驅使服務產業朝向智能化發展, 萬物聯網必須在開放式的服務系統中, 才能達成未來分享經濟的願景, 以服務者與消費者媒合的智能服務, 可以滿足物聯網開放與分享的服務條件。 以分享經濟看媒合的營銷服務, 它利用網路提升各領域服務供需效能, 達到服務資訊最大能見度的價值, 不僅可擴增服務者營利效應, 也幫助消費者解決生活的問題; 單就"解決生活問題"而言, 比起智能控制用以"提升生活品質或效能", 有其相對重要的發展意義。 這種服務創新大多由智慧型手機普及後而興起, 也是物聯網的潮流而崛起的服務趨勢, 其服務商機遍及食衣住行育樂領域, 可以預見, 這將是物聯網服務發展的主力擅場。
物聯網乃基於網路聯網的服務,我們可以將服務區分為”雲端服務型”與”實體服務型”兩種, ”雲端服務型”服務對應在雲端&雲端伺服器, 多數服務以線上服務的B2C & C2C模式運作, 而”實體服務型”服務對應在實體&實體商店街。 根據全球消費統計, 線上消費交易比例約只占10%,線下消費比例達到90%, 正意味消費者大部分的消費仍然是在實體店中實現,O2O將是未來物聯網服務擴展的最大熱點。所以對準O2O線上服務處女地, 實現創新服務平台將到店消費的巨大產值, 轉移到線上智能服務系統, 這才是未來物聯網服務擴展的最大商機。
現階段物聯網平台的應用瓶頸
即便我們知曉物聯網商機的著眼方向, 後續的挑戰目標在於, 如何實現物聯網的O2O創新服務?若能洞悉目前的服務平台使用的問題點, 再畢其功於一役實現改善方案, 才能創造新平台更多的需求價值。
其實, 目前線上服務平台的問題點還是非常多, 我們在此挖掘習慣卻說不出口的真正問題, 首先, 我們比較互聯網與物聯網平台的最大的不同, 在於WEB與APP應用的差異, 其實早期的PC應用也是從APP開始起步, 後來才慢慢轉向WEB為主體, 現今PC支援的軟體服務幾乎以WEB做連結, 除非有特別的考量因素, 例如: 軟體以光碟包裝販售, 需處理3D圖形, ..., 才會以應用軟體APP的方式支援。 WEB具有互通性極高的優勢, 在PC與手機可直接以瀏覽器連結內容, 減少聯網裝置資源的耗損, 又可以運用開放式的搜尋引擎, 簡單快速連結各種服務內容, 不僅服務搜尋效能提升, 還可以達成一站式服務搜尋的便利, 因而引領互聯網用戶達到最高的成長。
反觀, 物聯網創新服務目前以手機為主體, 軟體技術以APP為主, 目前APP只能上架到Google Play 與APP Store, 不僅兩個服務平台互不相容, 令人扼腕的是, APP本身又是封閉型的搜尋系統; 若要達成跨服務搜尋的目的, 需安裝數種不同服務的APP, 因為各種APP搜尋介面不同, 用戶需要投入不少學習與適應的時間。關於APP的主要應用瓶頸, 我們在此歸納整理三點限制, 如下:
搜尋限制: 用戶不可能安裝所有APP, APP沒有安裝, 服務便沒有機會看見, 物聯網以服務為主體, 仍沒有支援可以彙整各種服務的搜尋機制, 意謂無法做到隨機的服務搜尋。
市場限制: 手機記憶體資源限制, 用戶安裝APP個數受到限制, 多數的APP在用戶端沒有容身的市場, 形成軟體開發資源浪費, 方案商綑綁APP等於限制自己市場發展。
應用限制: APP具有獨立與封閉特性, 不適於製作單一的專屬服務(自家website, 智能控制方案,…), 因而業者的APP通常會延伸至整合服務資訊領域, 使得APP功能市場相互重疊加劇產業競爭。
面對物聯網時代的來臨, 聯網的各種服務尚未支援一站式的服務搜尋系統, 物聯網在如此場景下, 想要達成提供服務到任何需要的人身上, 絕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這也是物聯網服務無法全面擴展的原因, 倘若這個情況若發生在互聯網, 就好比網頁服務沒有搜尋引擎支援, 所有查詢到的網址只能加到我的最愛, 可以想像這樣的服務效能, 在互聯網場景也是難以蓬勃發展。
突破物聯網應用瓶頸之發展方向
以上所陳述現有的APP應用與平台, 存在著搜尋/市場/應用三大瓶頸, 這將限制物聯網分享經濟的最大商機與服務效能。 針對聯網商機的著眼方向, 以及突破發展困境方法, 我們提出以下三個發展方向做為解決方案:
朝向WEB發展: 跟隨過去PC發展的軌跡, 轉向互通性高的Web發展, 不僅可以使用通用的瀏覽器連結服務內容, 還可以減少聯網裝置資源的耗損, APP的市場限制與應用限制的瓶頸, 可以獲得雙重解決。
WEB由雲端對應實體: 利用Physical Web技術或稱實體網頁, 可以解決WEB對應實體的機制, 如此, WEB不再只能運作B2C & C2C運作模式, 可以進而涵蓋O2O運作模式。
一站式服務上架與搜尋系統: 目標平台須建立以關鍵字做為搜尋的開放式入口, 達成簡單快速連結各種服務內容的機制, 不僅服務搜尋效能可以提升, 也進而解決跨服務&搜尋限制問題。
以上三個解決方案, 其實真正的關鍵是Physical Web技術, 這是2015年 Google 發起的先期的研究計畫,就是為了物聯網 IoT 的新階段預做準備, 產業圏把這個使用情境稱為 Web of Things (WoT), WoT 之所以重要,在於它開始讓 Web 實體化, 參考下圖, 過去 Web 是虛擬化對應雲端的內容,現在則是真正看到對應實體, Google 把這樣的概念稱為 Physical Web,也就是用 URL 的方式,來表示所有的物聯網裝置。
![]() Physical Web可以解決APP系統「物不相連」的問題, 因為在 Web 世界中,不會有互通互連標準的問題, 在Web世界中,各種URL可以說是鏈接的基礎, Physical Web就是讓每個智慧裝置用URL來標識自己,然後用戶按照服務的需求, 通過URL和裝置進行溝通, 這樣一來,智慧裝置的體驗就可使用各種超連結實現。
物聯網目標平台之發展要點與市場潛力
APP是封閉的服務系統, 如前論述, 有著許多應用上的不便, 它無法實現搜尋引擎具有一站式搜尋的便利, 也無法像瀏覽器連結雲端各種服務, 具備服務兼容性與平台通用性。 創新的Physical Web, 改變了必須製作APP的觀點, 未來穿戴裝置無須綑綁手機, 服務者只需有定位功能的穿戴裝置, 即可取代手機與APP的機制, 消費者在任何OS可以直接使用瀏覽器搜尋服務, 創新的物聯網服務上架與搜尋平台, 比較現有的服務上架平台, 具有的優勢參考如下:
![]() 對於物聯網目標平台之發展要點與市場潛力, 以上陳述不族之處, 在此綜合補充如下:
人的位置為基礎:物聯網以人為中心提供服務 (人是移動的), 當以人的位置為基礎, 提供服務到任何需要的人身上, 所以消費者所使用的搜尋服務系統, 需要提供雙向定位的機制。
平台將啟動物聯網時代:商務物聯網本質是「軟體與服務」, 軟體平台若能適時適地適人, 傳遞服務給任何需要服務的人身上, 方能創建完整價值所形成的資訊流、服務流以及金流, 也可以用換一個方式說, 符合物聯網雲端服務平臺的出現,才能真正創造出物聯網商務的最大價值, 就像互聯網發展時期, 需要倚重一個搜尋引擎做為推手。
平台為大數據匯集點:各家APP所提供的服務, 都在創造一個孤立的應用與經驗, 它無法創造有價值的大數據, 物聯網雲端服務搜尋平臺才是大數據真正的匯集點, 物聯網的概念主軸是資料為王,如同大家都免費使用 Google Search, ,而 Google 靠使用者人潮跟廣告商收費,廣告商則從使用者身上獲得使用資訊再加值利用,這種使用者購買產品不用付錢,相關成本將由第三方廠商吸收的商業模式變革,甚至是透過 Open API 與生態體系建構,就是所謂「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的顛覆型商業模式,透過開放式生態經濟體系,加速創新應用服務的整合,讓商業模式更為彈性與創新,而此將是將支撐未來物聯網市場的重要關鍵。
平台勝者通吃市場:物聯網服務平臺是商務的決勝點 (APP平台即為物聯網應用平台之一例), 彼此間進行著IOT服務的效能競爭淘汰賽, 提供對的服務模式有利於先佔優勢, 未來服務平台將是勝者通吃市場, 這個市場趨勢就像互聯網造就Google Search平台, 物聯網時代將有機會造就另一個巨量型態的平台, 看準未來IOT真正發展關鍵者, 現階段是成功的轉類點。
中國市場潛力: Analysys易觀智庫 (2016年7月), 對中國大陸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 2015年中國大陸網路零售市場, 移動端已超越PC端占比達到54.1%,所以移動端已成為網絡最重要的入口點, 而中國網路零售市場銷售規模達到38351億元人民幣, 僅占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份額為15%, 線下交易O2O仍佔據85%服務市場, 所以朝向O2O營銷模的物聯網平台解決方案, 在中國市場將遠大於掏寶網平台的數倍潛力。
推薦參考與註解文章:
(1). 論辯:甚麼是物聯網真正的發展機會
(2). 物聯網發展範疇&真正的商機
[註二]: 消費者對連網家電興趣缺缺?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