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廣欽老和尚傳
2011/03/20 08:23:10瀏覽261|回應0|推薦9

祈求自己更加智慧,洞澈一切緣起真相。
祈求自己更加慈悲,包容寬恕別人。並努力去利益一切眾生。
祈求我能學會祈求,並隨時隨地,不忘祈求。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日行一善 在無形中可以累積您的福份!
將我們的福氣分享給別人,我們可以擁有更多

朋友是點綴生命的色彩...
美食是豐富生命的元素...
旅行是充實生命的見聞!!
交流則是激發生命的學習~irene~

◆您的愛是孩子最好的示範
一起共同愛地球~追求生活環境的富足


 值得看的好文章
 
這幾十年來,在廣老、李炳南老居士、懺雲法師、及許多佛教長老、法師的慈悲弘揚之下,台灣儼然成為全世界西方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的信仰中,擁有最多信眾的地區,其中又以「老實念佛」最深植人心。廣欽老和尚常以「老實念佛」及「誦念大悲咒」來勉勵信眾,而悟明長老亦是以「常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及「常誦大悲咒」,一門深入,來勉勵弟子,所以廣老所創建的妙通寺與悟老的海明寺,都常以拜大悲懺來利益信眾。
  
   (一)給觀世音菩薩當義子   
  
  清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廣老誕生在一個非常貧苦的吳姓家裏。大約於廣欽三、四歲時,因其胞兄要討老婆,沒錢辦理婚事,其父母在四處借貸無門的情況下,很不得已的,只好將年幼的弟弟(廣欽)賣到泉州晉江縣的李姓家中,用這賣子所得的款項為其大哥辦完婚姻大事。所以窮苦人家的小孩,他們的命真的就像油麻菜子一樣的不值。

廣欽年幼時體弱多病,還好養父母對他疼愛有加,帶他看遍省城中醫,光是大包小包的中藥,就煎服了至少千百包以上,但是那弱小的身軀,病情還是時好時壞。  在省城找不到能治好廣欽身體的名醫,這件事是最令養父母心急如焚的。有一天,養父母帶廣欽回外婆家,外婆便與養父母帶著廣欽到附近的觀音亭,向觀世音菩薩祈願,並將廣欽送給觀世音菩薩當「契子」,希望菩薩保佑這個多災多難的孩子,能身體健康、好養育。很奇妙的是,自從給觀世音菩薩當義子之後,廣欽的病情漸漸好轉,在菩薩的保祐下,廣欽的身體終於好起來了。廣欽康復之後,在他小小七歲之童齡就隨著養母吃齋念佛,且心中常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就這樣種下極深厚的佛緣,也算是他日後出家因緣之啟始。不要說是廣欽年幼時的那個年代,許多人家中若有難養育的小孩,會被送去給觀世音菩薩當義子,以求疾病、災難速速離去,其實,現代也是一樣的。禪門東區道場信眾亦有許多人家中供奉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是最照顧及護祐小朋友的大菩薩之一,而家中小孩若是在兩、三歲年紀,大多都有天生的眼通(因生性純潔無染之故),有時家中小朋友還能看見觀世音菩薩哩!所以許多小孩(包括您、我在內),小時候沒人教,也會誦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在東區道場也常可以見到父母帶著小朋友來求大悲水,或祈求師父(聖佶法師)為他們祈福灑淨,不要被驚嚇,好帶、好養育。言歸正傳,所謂「好景不常」,一九00年廣欽九歲時,養父母相繼去世,讓他頓時失去了依恃,在舉目無親的情況下,孤零零的形影,情何以堪!廣欽有時想報自己生父生母的養育之恩,可是年幼就被賣到李家,對親生父母真的是一點印象都沒有,就連在睡夢中都無法追憶,想起來就令人心酸,且自己被收養之事也是年紀稍長時,養母告訴他的。自從養父母過世後,廣欽同時也成為孤兒,更別說是到學堂去讀書了。為了討生活,時年十一歲的廣欽,孤苦伶仃的開始流浪,幸賴一位遠房親戚的關照,安排廣欽到南洋去謀生。
  
廣欽老和尚這樣說道:「余初抵南洋,親戚安排我在一家雜貨店工作,為雜貨店主人掃地、煮飯、做雜役等,所得工資,僅能維持溫飽。年紀稍長,體力增強,力氣較大,辭去傭工,而與人結隊上山墾荒,種樹伐木。工作雖然辛苦,但所賺取工資較多,改善生活品質,也較多自由自主之權,不必再處處任聽老闆或老闆娘的吩咐了。」
  
在南洋從事伐木的工人,每天都要搭坐滑板車入山做工。就在有一天,大夥們依照往常一樣,工作結束下班趕著回家。當他們準備搭上滑板車時,廣欽的直覺告訴他,這滑板車不能坐,因為他有不祥之兆的預感。廣欽很好心的勸大家不要坐這部滑板車,可是同事們都認為廣欽胡言亂語,大家才不信這個「邪」哩!很不幸的,這部滑板車在下山的途中真的翻覆了,結果死的死,傷的傷。事後同事們對於廣欽這種能預知未來的能力都很好奇,且半開玩笑的說:「既然你長年茹素,且又能未卜先知,料事如神,何不返回故鄉泉州老家去修道為僧呢?」
  
同事的這句話本來只是半開玩笑的無心之語,卻令廣欽陷入深深的長思之中,他想到親生父母為籌錢給大哥結婚,而將年僅三歲的他賣到李家,後來造化弄人,自己又淪落到異國來做苦工。想起養育之恩未報的養父母,他們正值壯年就相繼死去,以後自己也要面對老死這條路,人生真的很無常,很虛幻。此時廣欽有如大夢初醒,於是便準備好自己的隨身行囊,返回家鄉,決心出家為僧。
  
 
  
   (二)寺中僧侶的生活(夜夢六祖惠能大師)
  
  廣欽在二十歲的那一年(一九一一年),於泉州晉江城內的承天禪寺剃度出家。這座佛寺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帝王殿宇建築,寺內有禪堂、念佛堂、法堂、祖堂等,其大殿可同時容納一千五百人禮佛共修,且寺裡的常住師父有近千人之多,可算是中國境內少有的叢林大道場。
  
在這大叢林道場的出家修行生活,並不是像外界想像中的舒適與安逸。試想,一個道場要養這麼多人,在收支上一定是很難打平的。而且,寺院這麼龐大,信徒這麼多,該做的事情一定很多,所以大家都要出坡做工,尤其是菜鳥,那更是什麼事都要做的。有一天,大夥們同往常一樣到田裡、樹林中工作,近午時收工啦!午齋雲板響起,眾人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工具一丟,就紛紛擠進齋堂準備用餐。試想,這麼多人在田林裏勞力耕耘,體力早就透支,肚子也咕嚕咕嚕叫,吃那湯湯水水的東西,實在很難擺平那餓得發昏的五臟廟,所以大家很自然地都湧向齋堂。
  
廣欽本來也想趕往齋堂,但卻被住持轉塵法師叫住,要他將所有工具收好歸定位後,才能去用午齋。
  
說實在的,廣欽這時早已餓得發慌,四肢發軟,兩眼直冒金星。他一邊收拾工具,心裡還是一邊不太平衡的發牢騷:「天啊!怎麼那麼不公平?從早做到晚,幹那麼多粗重的活,且寺中伙食飯菜又差,自己又常被別人奚落,這是何苦來哉!」此時廣欽心中燃起了一把怒火,瞋心一起,心想:「這個和尚我不當了!」一氣之下,廣欽徒步的朝山門之外走去,不當和尚啦!
  
走呀走的,離開山門沒多遠的地方,廣欽怒氣稍退,心裡也平靜些,這時一股自我反省的思緒現起,心裡想著:「我不是決志出家苦修嗎?我不是專為了脫生死而出離塵世嗎?今日為了這一點苦差事而鬧情緒,這豈不違背了當初出家所發之弘願嗎?連這點苦都吃不了,那還談得上苦行度眾生嗎?我太不應該了,好慚愧哦!」
  
所謂相由心生,業由心轉,這不忘出家本願的正念一升起,廣欽降伏了那「生轉退心」之心魔。忽然間頭頂上的烏雲除去,廣欽頓覺眼前一亮,萬里晴空,祥光萬丈,心中志氣昂然,一時倦怠、饑餓和不滿情緒,一股腦兒的煙消雲散。從此以後,廣欽做事都比別人勤快,且常以歡喜心來看待出家生活中的種種逆境。
  
有一天,住持轉塵上人叮嚀廣欽說:「一定要做到吃人不吃、做人不做的苦,以後您必自知!」自此之後,廣欽更刻苦自勵,持志苦修,也未再鬧情緒或生退卻之心了。自從被住持上人耳提面命一番之後,廣欽的行為與思想上都成熟內斂許多,有時候廣欽這樣自思著:「我呢!沒讀過書,大字也不認識幾個,既不能講經說法,又不喜歡敲打唱唸梵唄,在寺中常被別人恥笑、戲謔、奚落,實在深感苦惱。我雖然少吃、少穿、少睡,可是還是難以報答住持上人與寺中常住之恩啊!將來又怎麼能去廣度眾生呢?」反省後,自覺可能是福德資糧不夠之故吧!所以廣欽心中自有盤算地想著:「從今以後我要更加惜福,且必須深植福德以報佛恩。」從那時候開始,廣欽每日都為大家盛飯,等大家用齋之後,再將掉落在桌上、地下的飯粒收拾起來,也沒重新洗過,就吃了起來(這就是惜福)。若有遠方大德、高僧到寺參拜、講經說法,就給他們奉茶倒水、送洗臉水、遞送毛巾、拿拖鞋、放洗澡水。若寺內遇有修建工程就參加工人勞動行列,凡是搬磚、運瓦、挑土、做工、砍柴、煮飯、洗廁所‧‧‧等,再怎樣粗重的工作,廣欽都「歡喜做、甘願受」,從無怨言。要是換作現代修行人的話,有些人可能就會想:「掉在地上的米飯還撿來吃,哇!多髒啊!好噁心!」因此就不敢吃啦!且在大叢林道場的團體生活中,有些人也可能會有點計較之心,心中不平衡的想著:「憑什麼任何苦力低下的工作都找我呢?太不公平了!」雖然嘴巴沒講出來,搞不好心裡面早就嘀哩咕嚕了好一陣子哩!時光飛逝,廣欽在寺中從事卑下的賤役苦工,不知不覺已過了十多年,終於榮升香燈之職。這香燈工作可非同小可,每天晚睡早起,負責清理大殿,並以香、花、燈、燭供於佛前,而且還要負責打板叫醒大眾做早課之工作。可是,有一天,廣欽於睡夢中,竟然夢見了六祖惠能大師。接著於夢中,六祖向廣欽開示道:「修持佛法應秉持堅定毅志,力行禪、淨雙修,先修禪或後修禪,均無不可。」就這樣的,廣欽聆聽六祖法音,聽到渾然忘我之境,當醒來之後,哇!早過了打板醒眾的時間。廣欽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人,從此以後,他每天在佛前禪坐,精進不懈。更由於職司打板醒眾之重責,必須隨時提高警覺,因此他一夜之中驚醒好幾次,深怕誤了打板時間。在這種戒慎恐懼之強烈責任心的驅使之下,晚上幾乎也沒睡什麼覺,久而久之,廣欽自然練就了一身「不倒單」的功夫了。
  
   (三)伏虎和尚水果僧
若依世俗的角度,來看年少時廣欽的出家寺中生活,那實在是有夠苦命的了。但若依真正內修道糧的角度來看,則廣欽算是福報很大的。當然廣欽多生多世如來藏中內熏的正念種子現起,所以他在第一次「應考」之時,沒被瞋毒心魔所攝而生轉退心還俗。其次,廣欽雖不識字(與六祖相同),但很有智慧,能夠借境練心,以他所遭遇到的迷境來降伏自己那顆「比較、計較、怪來怪去、安逸、懈怠、貢高我慢」的妄心。而寺裡那些賤役苦力的工作,是最能磨去貢高我慢之心的,故從佛菩薩的眼中來看,那是在快速累積成佛之道糧的機會。

廣欽自從二十歲弱冠之齡出家為僧,於寺中從最基層卑下的工作開始,熬了十多年才升任小小的香燈師。更不可思議的是,廣欽到了中年(即出家二十二年後)才受三壇大戒,正式成為比丘。換句話說,他在沙彌的階層,待了二十二年,從小沙彌熬到老沙彌,難怪會有人譏笑他了。

可是廣欽卻這樣自思著:「自己之所以遲遲不肯受比丘戒,實是承擔如來家業者,深恐上欺佛祖,下瞞眾生;外負師友親恩,內負己靈也。」廣欽總懷著戒慎惶恐之心,常常反省自己德性具足與否,這種無欺於天地鬼神與自己良知的志節,令人十分佩服。在住持轉塵上人的允許與叮嚀之下,廣欽後來終於前往興化龍山寺受具足戒。歸來之後,在轉塵上人的許可下,積極準備入山苦修。廣欽僅攜帶了幾件簡單衣物,還有約十多斤的米,滿懷著無限希望和毅力大步邁向佛寺後山「清源山」,準備作一番衝破「生死大關」的苦行。泉州清源山是承天禪寺的後山,兩地相距約十公里,此山隱密,有原始森林的地貌,而且還是鳥類群棲、猛虎出沒之處。廣欽這樣思索著:「余隱居山林苦修,當避人煙,余為悟道而自鎖深山,乃當然耳。」故也顧不了是否會遇到猛禽野獸,直奔後山而去。廣欽天微亮就啟程,尚未中午,就已來到山腳下了。進入山區後,因山路崎嶇難行,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爬了一個平台。其實,清源山自古以來即是泉州的佛教聖地,自宋朝以來,就有許多修佛之人在此閉關精進,故有許多座石窟。廣欽找到了一個小洞穴,洞寬約五、六尺,有兩個出入口,洞中只有一塊平台巨石,其餘什麼都沒有。廣欽在洞中稍事安頓後,就在石台上安坐,開始過著禪修內練的苦行生活。這清源山真是遠離城市,清靜無擾,對修行人來說,真是太好了。不知不覺過了好幾天,突然有一天,廣欽與往常一樣在洞中禪坐,忽聞一股強烈腥羶,隨風飄入。心裏正覺奇怪,隱約之中,似有一龐然大物入洞來,隨即睜眼瞧瞧,沒想到竟是一隻猛虎!心中大驚,脫口叫出:「阿彌陀佛!」這隻猛虎,萬萬也沒料到,此乃森林之王誕居之所,居然有此「師」吼,心裏沒有準備,猛然之間經此獅吼,竟也落荒奔逃。猛虎於驚魂甫定後,重整旗鼓,挺胸邁步,一步步逼向洞中,並不時嘯吼,怒目投向法師。廣欽見猛虎奔出後,稍一收心,自想:「若是我過去欠牠一命,此世還牠一命,自是因果相酬。」又想:「若不是,豈不因因果果應應報報永無了期嗎?」廣欽心意未定,猛虎已入洞來。廣欽說:「阿彌陀佛!老虎莫瞋!冤冤相報,終無了期。你是在地的,我是外人,你這個地方讓我修行,以後我成就,必當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猛虎見廣欽念念有詞,不知是懂還是不懂,停在那兒沒有進一步的行動。廣欽只顧一心念佛,靜待奇蹟出現。沒料到猛虎竟然頷首稱臣,點了點頭,溫順地向洞外走去,伏在洞口站起衛兵、當起護法來了。廣欽見此狀,心想,必是龍天護法庇祐,諸佛菩薩加被,否則難逃虎口。自此,信心大增,志意更為堅定,遂默默許願,此生若不悟道,願終身埋首洞內,永不出頭。所以,真正大修行人,也不必像有些人心外求法,四處追尋最尊貴的某某求取無上大法,又到處灌頂,或貪求神通感應等,廣欽只是一句「阿彌陀佛」就能震攝猛虎野獸了。其實廣欽宿世善根深厚,加上他今世的努力精進,在他入山閉關之前已累積二十多年的「老實修行」之功夫與道糧,不論他走到哪裏,佛菩薩及龍天護法必以不可思議的神力護祐,故他方能使猛虎臣服皈依,否則必然難逃虎口。又過了沒多久,這隻老虎竟然帶來了虎妻、虎子、虎女,一家大小共四隻老虎,也在廣欽座下要求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從此以後,這四隻老虎成了守護廣欽洞口的四大護法,在廣欽眼中看這幾隻老虎,就像家中小狗一樣可愛,可是一般人要是撞見的話,一定會頭皮發麻的。試想,就連野獸老虎都這麼通人性,前來皈依佛門三寶了,現代人啊!您是否還為了事業工作忙碌呢?請快快找個良善的法緣皈依正信佛教三寶,以開啟您出離生死苦海之路吧!清源山雖然自古以來有許多修行人在此苦修,宛如人間仙境,但此處荒蕪,雜草叢生,可食用的野生果菜並不多。而廣欽所帶來的米糧經過多日之食用,早已無剩,雖然如此,廣欽還是時時禪修,日日精進,終日沉浸在禪悅之中。然而,不管再怎麼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這副臭皮囊(色身)畢竟還是一個現實的物質,肚子餓了還是會咕嚕咕嚕叫的。你再怎麼禪修「不管他」,肚子餓了,腸胃還是會咕嚕咕嚕的叫。所以廣欽拍拍自己的肚子,安慰肚子說:「咱們打個商量,請你稍為忍耐一下,讓我再多坐一會兒。等我修好了,再好好辦頓素齋,祭一祭你,就這樣啦!」於是又進入禪修定境中了。就這樣,廣欽過著山中無甲子的生活,時間對他來說,可以說是沒什麼意義的名詞,連至今是何年何月都不知道了。又過了許多天,廣欽的肚子還是發出抗議的叫聲。這個肚子如果餓了,你跟它商量一次可以,二次也可以,或者您再哄騙它一、兩次也可以,但是現實始終是現實,您還是會肚子餓呀!於是廣欽在百般無奈下,先試著泡茶來喝,把五臟六腑灌得飽飽的,有溫飽感覺就好啦!可是日子久了,全身皮膚都呈現黃褐色了。後來廣欽改成只喝白開水,這麼一來,身體又漸漸變得浮腫。此時廣欽乾脆心一狠,不吃也不喝,內心完全專注在禪修定境之中。結果身體一天一天的削瘦下來,肢體肌肉也消失了,只剩下皮包骨。廣欽那種「硬撐」的勇氣與毅力是十分強大的,可是如果您這樣完全不吃不喝的話,不僅體力元氣會逐漸衰退,甚至還可能會令身體失溫或因血糖過低而損及腦細胞啊!這是很危險的。因此,廣欽後來體力盡失,連呼吸都有困難了。哇!大事不妙!廣欽最後連手腳也僵硬得無法動彈了。這時廣欽自我思惟著:「昔日世尊雪山苦行六年,日食一麻,結果亦是骨瘦如材。後來佛陀領悟到這種自虐式的苦行,也是一種妄念,且亦無法依苦行而出離生死,明心見性,所以佛陀是放棄了苦行才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於是廣欽運用僅剩下的一點心力,透過觀想及運氣,過了一陣子,四肢血脈才打通,手腳漸有知覺,再來身體各部位的知覺也恢復了。雖然廣欽身體已能動了,但還是很虛弱,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於是他先爬行到洞壁,然後扶著山壁挪足的走出來。因他實在太多天沒吃東西了,加上在洞口又找不到任何可食用之物,只好又爬回洞內繼續禪坐。有一天,廣欽實在餓得發慌時,忽然看見洞口外的樹林裏,有一群猴子正在嬉戲玩耍,而且猴兒們拔取樹上的野果,正吃得津津有味哩!這時廣欽心裡想著:「看看自己這麼多日子來精進禪修苦行,身上的這副模樣,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與野猴又有什麼差別呢?牠們能吃的東西我也能吃呀!」於是廣欽來到洞外,撿地上的果子吃了起來。廣欽吃了這樹果子之後,居然目光炯炯,精神煥發,身體舒暢無比。自此之後,這群猴子就常採些野生水果,送到洞口供養廣欽。所以廣欽禪修之地,既有老虎守護,又有群猴採果供養,這伏虎和尚水果僧的名號就是這樣來的。
  
  
 (四)十三寒暑扎實的禪修
  
  自從猛虎皈依、群猴供果之後,廣欽在清源山洞穴的禪修生活改善了許多。在偶然機緣下,廣欽從地下挖到一塊大樹薯,重約五、六斤,他如獲至寶,非常珍惜。每次廣欽將這樹薯切一小塊來吃,隨後又埋回土中,等下次禪修出定時,再挖出來吃一點。就這樣挖挖又埋埋,又令廣欽度過了許多年。說也奇怪,這塊樹薯每次被挖起來之後,上回所吃的那一塊,自己又會長回來,這可能真的是山神、地神的保祐吧!
  
泉州最著名的兩座大佛寺,一座是開元寺,另一座即是承天禪寺。而民初的弘一大師,原本曾在開元寺講演佛法,圓寂後卻是在承天禪寺火化的。有一天,弘一大師來到承天禪寺,與住持轉塵上人率領的寺中僧眾數人,一同來到清源山。當弘一大師來到廣欽參禪入定的洞穴時,弘一大師這樣讚嘆道:「此等定境,至高無上,古來大德,確屬少有。」然後說著說著就在廣欽耳邊,輕輕彈指三下。眾人隨即與弘一大師走出洞口,朝後山碧霄岩漫步而去了(若是現今您到泉州清源山,還可以看見紀念弘一大師的塔)。
  
後來廣欽出定,拜見了弘一大師,而弘一大師非常謙虛,不肯以長輩自居。雙方互相禮敬一番後,廣欽開口問道:「大師至此,不知有何訓誡?」弘一大師回答說:「不敢!不敢!打擾您清修,罪過!罪過!」其實,要不是弘一大師的三彈指喚醒正處於定境之中的廣欽,恐怕世人會以為廣欽當時已入滅,而將其色身火化掉了。
  
廣欽就這樣踏踏實實的,於清源山中日以繼夜的禪修,不論是禪悅之喜、法喜,還是各種定境、妙樂,都一一親證。雖然修持佛法就是要發大乘心、菩提心,以及日後廣度眾生之弘願,但是廣欽還是一本初衷,深怕自己證量不足就去度眾生,那只是「上則蒙騙佛祖,下則欺瞞眾生以及天地鬼神」,將來是要下地獄受苦報的。
  
廣欽老和尚的這種德性與志節,筆者十分欽佩。佛法的內修是講究實力的,並不是在那邊耍嘴皮,謾罵,門戶派系鬥爭,謗佛、謗法、謗僧,為知識障、文字障所困,活在我、法二執與邊見、見取見、我見之中,如果這樣的話,除了浪費命光、自欺欺人之外,萬一誤人子弟,誤導眾生,那今世必將折壽,橫死喪命而直墮阿鼻地獄,億萬劫難以出脫。
  
不知不覺的,廣欽在山中苦行已過十三寒暑,對於我們外人來說,或許會覺得廣欽老和尚這樣的苦修,一定會很痛苦的,其實廣欽老和尚反觀我們陷在紅塵俗世的眾生,才是真的痛苦啊!廣欽在禪修之心靈或肉體上之鍛鍊達到一定的水準之後,這樣思索著:「若不下山度眾,豈不是只是一個深居在洞穴中自給自足的『自了漢』罷了?倘如此,不但辜負了佛恩,而且有違初衷。我應當本著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慈悲精神,下山弘法去吧!」
  
廣欽最初回到承天禪寺時,引起了寺內一陣轟動。眾人看廣欽其貌不揚,衣衫襤褸,那身上的三衣,早就破爛不堪,三件拼成一件了。大家還覺得奇怪,這位(指廣欽)是哪裡來的「山頂洞人」哩!
  
   (五)台灣佛教之國寶-廣欽老和尚
  
  廣欽回到泉州承天禪寺時是一九四五年,正好二次大戰結束,抗日勝利,這時廣欽五十五歲。試想,廣欽老和尚從二十歲出家,先在寺中從事苦差賤役長達二十二年,然後才受三壇大戒,成為比丘僧。接著又入山中閉關禪修十三年,一轉眼已年過半百。像這樣的大修行人,卻還是很謙虛的認為,自己在德行道業上如此的成就,才算是有點基礎,也才對得起自己的良知。
  
一九四七年,廣欽老和尚在林覺非居士的安排下,經由廈門乘輪船渡海來台。一九四八年(廣老五十八歲)來到台北縣新店市之廣明巖禪修。若是您現今來到新店市,往碧潭方向行走,在北新路或中興路上,當距碧潭三百公尺時,您往左邊山崖望去,可看見一尊沿山壁所開鑿刻成的阿彌陀佛立像,這裡就是廣老當初精進禪修之地。
    
後來廣欽老和尚於民國四十七年,在台北縣土城創建承天禪寺,又於近九十歲高齡時,於高雄縣六龜創建妙通禪寺。筆者熟識的一位年輕三寶弟子陳居士(現今服務於北縣消防勤務中心),其外婆就是在妙通寺出家的,今年以八十三歲高齡,無疾而終往生西方淨土。他外婆要往生前,突然告訴寺中的常住師父們說:「我要走了。」眾人在念佛聲中,看著老比丘尼安詳捨報而去,且燒出許多舍利子。
 。
  
  (1)懺公與廣欽老和尚(請佛住世)
  
  
於廣欽老和尚住世之時,懺公(懺雲法師)常引領四眾弟子來到寺中,參加佛七或向老和尚請益、聆聽開示等。懺公將廣欽老和尚當成是一位大善知識般的珍惜。
  
懺雲法師除了南投蓮因寺的本寺之外,另一道場就是桃園龜山的北部齋戒學會(北齋),這裏更是接引許多大專青年學佛的地方。相信許多居士回想起自己學生時代參加佛學社時,經常參加懺公所開辦的齋戒活動,必定深感受益良多,無限感恩。
  
懺雲法師有時在北齋主持完佛七之後,會帶領四眾弟子數十人,浩浩蕩蕩的來到承天禪寺拜見老和尚。在懺公的弟子中,不乏飽讀詩書或為大學教授、研究員等高級知識份子,而書讀得多的人,難免會有點知識份子的我慢心,有的人甚至會以質疑的口吻說:「這一字都不識的老和尚,能開示什麼呢?」
  
老和尚出身貧寒,自幼苦命失學,就是不識字啦!但佛法的傳達及證量高低,與識不識字,沒什麼太大關係。試想,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也是不識字,但自六祖以後的中國禪宗,卻在六祖法脈弟子的辛勤弘揚下,傳遍整個中國,甚至在唐宋期間,禪宗興盛之勝況,幾乎成為中國佛教的代名詞了。
  
廣老在台灣遊化度眾期間,有一次,一間日式房屋鬧鬼,無人敢住,行人經過此鬼屋門口時,怕得要死,無不飛快步行而過。而當老和尚進入此鬼屋出來之後,告訴大家,這鬼靈已走了,大家不必怕。所以要能超度凶惡的厲鬼,是需要戒行道糧深厚的高僧,方能辦到的,這與書讀得多不多沒什麼太大關係。而且前來承天禪寺朝山,或專程來拜見老和尚的信眾非常多,可以用門庭若市、絡繹不絕來形容。有些信眾家中小朋友被沖煞驚嚇到,夜晚哭鬧不停,或拉肚子,重病多日無法痊癒,他們來到廣老座前,廣老用扇子搧兩下,隨即止哭,病情就好起來了。
  
不管您是否為教授或博士,拿一把搧子給您,您搧搧看,看看這些病人或小朋友,病會好嗎?所以佛法是平等的,大地含靈眾生皆有佛性,只要您能像廣老這樣老實修行,必能見性成佛、生死自在的。
  
大約在廣老八十八歲時,可能是老和尚世壽已到,因而示現病相,準備入滅。此時懺公聞訊,即率四眾弟子上山,祈請老和尚慈悲住世(請佛住世)。當時只見廣欽老和尚一會兒咳嗽,一會兒嘔吐,連講一句話,也都會因咳個不停,而要分好幾段才講得完。但是在場的懺公與大眾一齊懇請老和尚,應以苦難眾生為念,請他老人家多住世幾年。
  
老和尚說:「自己丹田無力,無法應眾生所需,勉強留於世上也沒意思。況且這個身軀如破舊瓦房,颱風一來也是經不起考驗的。不如早點走,換個鋼筋水泥之身再來(即重新去投胎,再回到人間弘法),才可大弘法化。」
  
可是大眾都極力勸說,懇請老和尚再住世吧!因為若是廣老要重新去投胎,這一來一去至少要二十年,這二十年中人間沒有人天眼目,眾生失去依怙,是極可憐的。而且老和尚若重新去投胎,我們要上哪兒去找呢?所以還是請老和尚住世吧!
  
後來懺公率眾,想要特地為廣老舉辦「消災延壽藥師佛七」,一方面為他老人家暖壽,另一方面則是請佛住世。過沒多久,有一位比丘尼很興奮地跑出來,告訴懺公說:「老和尚答應不走了(不入滅),還得請您來打佛七,不過老和尚說,最好打彌陀七。」此時大眾無不歡天喜地,管他是打藥師七,還是彌陀七,只要老和尚能再次住世就很好了。不一會兒,只見老和尚悠遊自在的在室外散步,身體都好起來似的,一點都看不出來,剛剛他還病得那麼嚴重呢!真是佛力感應迅速,不可思議啊!
--
永遠不要放棄自己,永遠不要放棄別人。
在平凡中看到神聖,要祈求。
在困境中能走向光明,也要靠祈求。
祈求諸佛菩薩慈悲攝受,加持護祐。
祈求師長貴人指導提拔,指點迷津。
祈求同行善友攜手同心,互相提攜。
祈求自己更加智慧,洞澈一切緣起真相。
祈求自己更加慈悲,包容寬恕別人。並努力去利益一切眾生。
祈求我能學會祈求,並隨時隨地,不忘祈求。                                             ~~如清法師~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94fu6&aid=499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