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16 02:17:01瀏覽1100|回應0|推薦0 | |
本文改寫自法蘭西國際廣播電台中文網-安娜報導 書名:《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 作者:碧.威爾森 英國知名飲食作家,作品屢屢獲獎。 她為英國時政周刊《新政治家》雜誌撰寫食物方面評論達5年之久。 她在《每日電訊報》撰寫的專欄〈廚房裡的思想家〉,廣為大眾傳播。
19世紀紐約「不良質乳品(酒渣奶)醜聞」 -《黑心食品三百年》第五章 美國從1830年代起,一直都有周期性食品恐慌出現,各大城市的報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有關「卑鄙的混合物」和黑心食品的報導,最著名的莫過於1850年代的「不良質乳品(酒渣奶) 事件」。 十九世紀上半葉,當時美國城市人口還沒有那麼密集,每個城市僅憑周邊牧場的乳牛,就可以提供足夠的牛奶。但是,隨著城市人口越來越密集,牧場面積日益減少,要獲得足夠的牛奶,像紐約這樣的大城市,就只能另尋他法。 當時,城市裏多數的牛奶,都是來自於市郊釀酒廠或精餾廠旁的乳牛牧場。 這裡的乳牛,被關在巨大而黑暗的牛棚裡,吃的是蒸餾剩下的帶有酒精成分、熱呼呼的酒渣。這也就是所謂的「酒渣奶」或「餿水奶」。 直到1850年,紐約人喝的大多都是這種牛奶。據估計,到了1854年,紐約附近共有1萬3千頭牛以酒渣為食,「過著可怕而悲慘的生活」。 這些牛生產的「酒渣奶」,顯然都已被酒精污染,與鄉村牧場產製的純正牛奶相比,「酒渣奶」更稀,味道也更淡,由於脂肪含量太低,根本無法製造奶油或乳酪。 如此劣質的乳品,每年都導致數千名兒童死亡。美國從1870到1900年,5歲以下的兒童中每3個就有1人死亡,造成38%到51%嬰幼兒死亡的傳染疾病正是頭號殺人犯。其中,有半數嬰幼兒就是因腹瀉感染死亡,這與飲用了腐敗的牛奶尤其有關。每年的7、8月,原本就不衛生的牛奶,到了此時,細菌的繁殖速度更加迅速,也因而成了嬰幼兒腹瀉死亡的高峰期。 當時紐約的嬰幼兒死亡率很高,社會普遍對此感到羞辱,而「酒渣奶」正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而當時的美國社會,禁酒蔚為風氣,「酒渣奶」因而招致人們強烈的道德譴責。 一位評論員挖苦地寫道:「孩子喝餿水奶,大人喝餿水酒,我們這個民族如此『健壯』、『豪爽』,也就不足為奇了。」他預見,長久下來所有美國人的身心健康將逐漸墮落,並對此驚恐萬分。其它人的看法更是近乎嚴苛,他們認為「酒渣奶」不僅會使人墮落,更會致人於死地。 到了1909年,有位醫生建議人們應該譴責「髒奶嘴、外套和醃漬泡菜」等物品是嬰幼兒死亡的元兇。事實上,腐敗的牛奶才是關鍵因素。直到二十世紀初,嬰幼兒死亡率才開始下降,直接原因就是城市供應的牛奶終於有了衛生的保障。 要解決黑心食品 就要了解它 在書中,作者還敘述了化學家兼商人阿庫姆、顯微鏡專家哈塞爾、《化學大餐》作者和扒糞高手納德等人的故事,藉著講述這些鬥士的趣聞和傳奇,再現出黑心食品背後的技術較量、以及政治與商業利潤的糾葛。 作者也提出令人深省之問: 技術進步和觀念變化在黑心食品的歷史裡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當人工合成食品的技術日益成熟,廉價的替代食品滿足了底層和中產階級可自由選擇的心理時,當形形色色的爽脆劑、軟化劑、染色劑、調味劑、除臭劑都以合法的、科學改良的名義添加到食物中的時候,黑心食品又該如何定義呢? 作者也提醒讀者不要忘記:一個世紀前,從事同類工作的人,還在為檸檬酸代替真檸檬而暗自羞愧,現在的調味師已經以藝術家自居了。 顯然,黑心食品的歷史還在以各種方式和形態,可恥地繼續譜寫。伴隨著工業化和全球化,它從西方蔓延到東方,伴隨著技術進步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它改頭換面、粉墨登場,而我們卻絲毫不知,吃得津津有味。 無論如何,我們期待吃到更健康、自然、不含詐欺的美食,就必須了解食物詐欺的歷史和手段。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