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08 18:48:29瀏覽160|回應0|推薦0 | |
[转帖]王令隽:律诗,绝句与对联
发表于 2014 年 12 月 12 日 由 qianren 一)律诗中的对联 诗词比之散文,除了内容美,更讲究形式美,其中犹以律诗为最。律诗必须是八句,而且只有五言或七言,每句都必须合乎严格的平仄格律。此外,中间四句必须是两副对联。比如:(对联以横线标出) 杜审言《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侯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 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李白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温庭筠《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对斜晖。 曲岛苍茫接翠微。 坡上马嘶看棹去, 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 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 五湖烟水独忘机。 律诗的这种格律有一个比较长的发展过程,大致于晚唐时候定格。从初唐时期的诗可以看出这种缓慢的变化过程。比如有些诗的对联不在中间: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还有三幅对联的例子: 王湾 《次北固山》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杜甫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p.�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这首诗的一二两联对仗不太工整,且黄鹤两字重复,在诗律上是犯忌的。但这首诗却是最有名的杰作之一。连李白都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写诗不能太拘泥于格律,而要着力于意境。 王勃的《滕王阁序》结尾有一首诗值得注意: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很像律诗,但只有一幅对联,前面四句用仄韵,后四句又转平韵,而且第五句也押韵,在格律上俨然是两首绝句叠在一起,而意思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首非常好的诗,却不是律诗。由此既可以看出诗的艺术感染力不在于格律形式,也可以看出律诗发展的缓慢过程。 也许由于科举考试的需要,律诗慢慢定型为中间两联对仗。宋朝以后,诗人就规矩多了。 如: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短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林和靖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文天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鲁迅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一)绝句 将一首律诗一分为二,其一半就是绝句,只有四句。这有好几种分法。如果只取前四句为绝句,那么后两句就必须是一副对联;如果取律诗的后四句为绝句,前面两句就必须是对联;如果只取中间四句为绝句,就必须是两副对联;如果将律诗中间两联挖掉,剩下的四句就没有对联,因此也少了一些约束,所以比较普遍采用。 后面两句为对联的例子: 祖咏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孟浩然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前面两句为对联的例子: 权德舆 《玉台体》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篙砧归。 柳宗元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清照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首绝句有两联的例子不多: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杜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很难写,五言绝句更难写,因为只有20个字,差不多每个字都要派上任务,没有安排冗员的奢侈。如果加上对联,就要受到约束。所以绝句中大多都没有对联: 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杜牧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宋人喜欢写词,律诗不多见,好的绝句还是不少。如: 王安石 《泊船瓜州》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林升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于谦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陈毅 《梅岭三章》 〔之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之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乐府 乐府诗本身不是一种体裁,而是指教坊中所用的歌词,不止一种体裁。乐府既可以是魏晋的乐府体,也可以是律诗绝句。如: 王维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 《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乐府格律非常准确。也有人认为这首清平调是词。) 杜秋娘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是绝句,也是真正的乐府。作者杜秋娘曾为歌姬,侍妾,皇妃,皇子乳母。) 七律也可用作乐府,如沈佺期的《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他的《独不见》是一首较早出现的优秀七言律诗,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 四)对联 对联虽然是律诗的组成部分,律联却不是对联的全部。律联只有五言和七言,而且必须是符合平仄的律句。一般意义上的对联却不以此为限。短的对联可以短到三四个字,长的可以长过一百字。即使五言七言的对联,也不一定是律联。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名联,但却不是律联,因为平仄不对。 所以,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广泛应用于庆典,匾额,应酬,格言及各种场合。其功能是其他文体无法取代的。对联可长可短,灵活机动,亦庄亦谐。适当练习对联制作,既是习作律诗的必要功课,又可以独立应用各种特定场合。 对仗是汉语的特定语言形式决定的,充分表现了汉语的精炼和优雅。因此,远在最古典的文献中就有对仗,而且不限于诗赋,连圣旨奏章书信散文中都兴对仗。 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楚辞“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央”;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出师表“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戒子书“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等,都是对联。 就连极力推崇散文的韩愈柳宗元,也常有对仗。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其责几也重与周,其待人也轻以约”,“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所以并不是律诗催生了对联,而是对联本来就是古典文学的传统成分,被自然地融入了律诗创作之中。 我喜欢对联,与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刘秀珊先生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刘老师毕业于西南联大,是闻一多的学生。语文教研组非常尊重他的学识,经常请他开古典文学讲座。刘老师讲课纵横古今,不拘一格,经常在课堂上讲一些野史逸事,笑话掌故。我最盼的几节课就是他的语文课和数学物理课。 有一次,刘老师谈起了对联的故事。他说,明末有一个山海关总兵洪承畴,为了表示自己忠君爱国,在门口写了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于山”。后来洪承畴被清兵活捉。孝庄皇后说复了他投降,为满清效命。于是有人偷偷地在他的对联下面加了两个文言虚字,成了“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于山乎?” 有一个有钱人家,请了一位私塾先生教孩子读书。那天学了礼记中的两句话“见财毋苟得,见义毋苟免”。下课后妈妈检查孩子的功课。可是这孩子将“毋”字错读成“母”字,于是这两句名言听起来就成了“见财母狗得,见义母狗免”。这母亲是个大家闺秀,熟读诗书,私下里想,是不是我哪里得罪了先生,还是克扣了他的薪水伙食?到底是孩子读错了,还是先生故意教错了骂我?为了试探,他对孩子说:“你明天叫先生对一副对联。上联是,‘曲礼一篇无母狗’”。第二天孩子带回了下联:“春秋三传有公羊”。 还有一个私塾先生,老是喜欢以对联考学生。学生们恨死了。一个胆大的学生鼓起勇气说:“先生,我也有一上联,您能不能对得出来?”“说吧!”“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老师立即对曰:“开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虽然意思不相关,对对子的规矩倒是满足了。 也有绝对。刘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山石岩岩,何人可驰马也?”我有点不服气,想对出下联,但是一辈子只对出了一半“木林森森”,下面就是对不出来。这下面半句不仅难在拆字,而且“何人”是疑问代词,“也”是虚词,仄韵。十分难对。 中学毕业以后,虽然告别了刘老师,却进入了一个对联的海洋。杭州是一个浸泡在文化中的城市,到处是亭台楼阁,里面满是对联。浙江大学校园旁边就是玉泉和岳坟。玉泉里面有一个茶室,可以一边饮茶,一边观鱼。茶室挂了一副对联“莫羡巨鱼专食,且饮清泉洗心。”岳坟有几副非常知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从宋后上少名侩,我到坟前愧姓秦”。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灵隐寺前飞来峰边冷泉亭上的一副:“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作者虽是古代文人,制联倒像个理科学生,文思中充满着时空想像。 因为这些渊源,我对制联颇有兴趣。每年华人嘉年华会上我会制些灯谜,偶尔也做征联。比如“索丽娜 ,余丽娜,君丽娜,余亦丽娜”,下联应是“杨春霞,武春霞,文春霞,武亦 春霞。”索丽娜和武春霞是本地华侨,余丽娜和杨春霞是名艺人。杨春霞是唱文戏的。又“欧巴马说欧洲没有巴拿马”,下联对“韩玉春问韩国哪来玉堂春”(韩玉春是本地华侨)。把身边的朋友放在对联里,使气氛更为热烈,增加了参与感。 为了和网友们互动,体会一下嘉年华会的欢乐喜庆,我在这里出几个上联,有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试着对出下联。您可以在评论栏里和大家分享: 1。成龙应台湾邀请,领衔主演。 注意:成龙和龙应台是两个名人的名字。 2。周涛与周岷涛比美,中美异地,男女异性,难分高下。 注:周涛是CCTV电视台主持人,周岷涛先生是本地华人。 3。高俅害人,尉迟敬德。 注:高俅是水浒人物,身为太尉,陷害林冲。尉迟敬德是唐代名将。“尉迟敬德”在此处是作为“高俅害人”的诠释,意思是“高太尉迟迟不愿敬重道德”,虽然有些生硬,倒也文意略通。 过些时候,我会把下联补在《王令隽文集》的本文中。同一个上联可以有不止一个下联,不存在“标准答案”或“正确答案”之说。比如“独角兽”可以对“两头蛇”,“双尾蝎”,“六跪蟹”,“单脚夔”,“三眼神”。当然最好的还是“比目鱼”。独角兽是麒麟或犀牛,和比目鱼都是祥瑞之物。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