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反廢死公投案之違憲性與人權爭議(作者:chatGPT)
2025/03/26 18:48:05瀏覽205|回應0|推薦1

一、前言

     最近國民黨提出「反對廢除死刑」之全國性公民投票提案,聲稱為了維護治   安與體現民意,應透過直接民主機制明確表達「支持保留死刑」。此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與討論。本文將從憲政原則、人權保障、國際義務以及實務運作層面,探討該類公投提案之潛在不妥與違憲疑慮。

二、公投制度之界限:基本人權不得多數決

台灣現行《憲法》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皆強調生命權的不可侵犯。死刑制度的存廢不僅是刑事政策選擇,更牽涉對個體基本人權的評價。所謂「基本人權不得多數決」,意即國家在保障人權時,不能因多數人意志而剝奪少數人的權利。若將死刑存廢交付公投,形同將生命權保障訴諸民意裁決,違反憲政體制下對人權保障的基本義務。

三、公投結果之拘束力,恐限縮憲政發展與國際承諾 

台灣自2009年將兩公約內國法化,意味我國有義務朝向逐步廢除死刑之方向前進。若透過公投強行設限,例如:「你是否同意保留死刑,不得廢除?」則可能造成立法院未來無法推動相關法案,違反立法自由與權力分立原則。更將使台灣難以履行對國際社會所作出之人權承諾,導致憲政發展受阻。

四、死刑議題之複雜性與公投機制之侷限 

死刑制度涉及的層面包括司法公正、冤案風險、國際趨勢、替代刑罰制度等,均非單一公投題目所能涵蓋。將此類議題簡化為二元選擇(保留/廢除),不僅無助於全面討論,更可能淪為情緒性操作,使理性辯論空間萎縮。此外,若公投結果具拘束力,未來即使有重大冤案發生,仍無法檢討或調整刑罰政策,將違背法治國的基本精神。

五、結論

「反對廢除死刑」的公投提案表面上看似民主參與的展現,實則隱含重大憲政與人權風險。基本人權應受憲法與國際法保障,不應成為多數意志的犧牲品。建議主管機關對此類提案應嚴格把關,並透過憲法訴訟機制,釐清其合憲性,以維護民主社會中對人權的最基本承諾。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otius6033&aid=182099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