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1 21:02:19瀏覽534|回應0|推薦3 | |
納棺夫日記 青木新門 原著 橫山茂人 英譯 淨覺 中譯 序 這小小的一本書,是一位從事喪葬行業者的日記,他邀請讀者進入佛教精彩的靈性世界,讓他們從平凡、世俗、甚至沉悶處,見到不平凡。青木新門(Shinmon Aoki)以對生命的熱誠與感恩,配合詩意的筆觸寫作此書,喚起一個由大乘佛法於十三世紀在日本衍生的佛教:淨土真宗裏無盡慈悲的本懷。 Coffinman並不是一個正式的英文字,而是日文“Nokanfu納棺夫”的譯名,這“納棺夫”的工作是撿拾屍體,將之安放於棺槨以舉行葬禮儀式。本書作者,一位失敗的生意人,亦曾是一位饒有創意的作家,就正正從事這種工作;他的家人及朋友對他的工作沒有半點支持,相反,更只有指責與訓斥,然而,他卻對生命有一個嶄新的見解——這亦只有他本人才能真正瞭解的感受。 一天,他在竹林附近倒去剛用作清洗屍體的髒水時,一隻呈半透明狀,載滿蟲卵的蜻蜓引起了他的注意: “只一瞬前,我在處理著屍身,人們都在哭泣,我卻沒有一點眼淚;但是,當我看見那些閃閃發亮的蟲卵,淚水卻不其然沖滿了眼睛…… 這小小的蜻蜓在數個星期後便會死了,但是從數百億萬年前而至今天,它已生息不斷地懷著卵子,演替著蜻蜓的生命!” 作者從死亡中悟出生命,亦即佛法所言“生死”,並在死者臉上完全地體現出來。因作者工作性質的關係,他的叔父甚為不屑,更憤怒地與他斷絕了叔侄關係,故此其後他萬般不願地到醫院探望叔父,卻竟有此體會:“他的面孔溫柔得發亮……翌日早上叔父去世了!”就是這“光”令“納棺夫”處處見到生命,特別是“很多死去的人,微亮的臉上,光在漂散著!”當撿拾那些好幾天沒有被發現的腐屍,他見到蛆蟲在侵食,他認為“蛆蟲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生命啊!正當我這樣想著的時候,我肯定見到其中一隻在發出光芒!” 這不可思議的“光”就是“無量光佛Amitabha”,阿彌陀佛眾多代名之一;彌陀自身並不會發出光芒,他只是喚發神聖莊嚴的本體。據作者言: 這不可思議的光芒是無可量計的,它照遍世界每個角落,滲透眾生種種,無形無相,永恆不朽。如果我們想思這光是從永恆而來,那麼,它現在就在我面前,時刻照耀著。 “不可思議”是指這光超越了概念性的理解,卻又非不能從體驗上意識得到。青木解釋說:“在此刻,當生與死突然結合,‘不可思議光’就在我們眼前如流星般擦然閃過。” 引用芭蕉(Basho)就俳句(十七音詩)給予其學生的指導:“我們必須要緊緊把握在電光火石瞬間閃過的字詞,勿讓其一閃即逝,消失在眼前。”在宗教角度來說,這交融的一刻發出的光芒就以阿彌陀佛之名緊扣著;透過吟誦此名,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之光芒,滲透所有微弱歸命的眾生,使之脫離業力的枷鎖。 這與釋迦牟尼佛在講《大無量壽經》時所發出的光芒相同。伽葉尊者的微笑標誌著“禪”傳奇性的序幕,而阿難尊者對佛陀充溢的寧靜光芒、和尊貴莊嚴的讚歎,代表了“淨土”佛法的開始: 在明淨祥和之大寂定下 佛陀巍巍光芒的臉 令睹者驚歎不已 阿難尊者機敏的觀察 發問深妙慧義 贏得了佛陀的讚賞 真宗的始創者——親鸞聖人,同樣領受過佛陀的光芒。他窮一生之力於世九十年,身體力行,透過《歎異鈔》及他的巨著《教行信證》,讓無數世人受到佛光的照耀。“納棺夫”青木正是受教的一人,在此以他“如藍天如清風般透澈之明眸”,用溫文的幽默、深邃的洞察、無盡的慈悲,與大家分享這份靈性的感受。 海野大徹(Taitetsu Unno) |
|
( 心情隨筆|心靈 ) |